试谈学生在唱合唱中的要领和方法

2011-11-16 15:17穆进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音程音准声部

■穆进

合唱,是小学校园艺术活动中最广泛、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它所具有的独特包容性,即学校的合唱活动只要参与者声音不太特殊,音准、节奏不是太差,几乎人人可以参加。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动的是影片中音乐家马修一系列巧妙而自然、灵活而有趣的合唱训练方法,它如春风化雨般引导孩子们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合唱教学难点,训练出天使般美妙的合唱音响。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合唱教学。

一.对声音的训练

在合唱训练时明确指出群体发声的要点,让学生明白合唱不是独唱,不要去发挥个性的音调和音色,个人的发声应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所有的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高度的统一。如何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呢?

(一)先练头声。通过发母音“u”或“1 u”来练唱,从小字二组的“d”开始上下移动来练唱头声,因为“u”就像一个嘴套,克服了学生唱高音时拉长脖子喊叫或是唱高音时只见张嘴不闻其声的两种极端。

(二)在掌握了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之后,让学生学会轻声唱法,让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轻声歌唱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如果过早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用微弱的音量“p”进行训练同时要求学生用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在练唱过程中做到高而不挤(多用头声)、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合唱音色的统一,达到声音和谐、均衡的效果。

(三)对中高段学生采用“u”练声

通常进行合唱训练的老师都有困惑,一是声音的音区不同而声音不一致,二是声部的高低不同而声音不统一,即出现声音脱节的现象,怎么办?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可先用“u”下行练习,并逐步降半音下行练习,尽量唱到低音区,始终用唱高位置的感觉找胸声共鸣位置,然后逐步作上行音阶训练,来回反复训练,声音脱节的现象就会自然消除。同时坚持哼唱练习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好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集体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它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而合唱教学恰恰能够在培养合作共处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合唱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形式,一曲成功的合唱需要队员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无论在感情、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和谐以及声部的平衡等方面,都必须从集体出发,通过配合宋达到要求,无形之中就使得每一个合唱队员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从而培养了队员的集体协作精神。同时合唱教学以音乐为纽带,也促进了师生在思想、语言、情感上的交流互动,确立了师生间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

三.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以趣为先

有些学生在合唱时音准概念不强,找不到自己的声部,容易跑调,为了不受到影响,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而有的学生在合唱时喜欢自我表现,总想突出自己的声音;有的学生在合唱时没有合作的意识,还有的学生对合唱根本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针对这一系列不合拍的表现,我们该如何进行合唱教学呢?我想,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并不是坏事,但是在合唱教学前首先应向学生强调合唱的关键即声部与声部间的关系,它包括集体演唱时声部之间音色的和谐、音量的统一和声部上的均衡。正如有人所说,合唱就像一块布.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成这块布的丝,只有纵向的不行,只有横向的也不行,而当丝丝缕缕和谐统一交织在一起时,这块布才会完整美观。所以合作训练极为重要。而对于消极的学生我们更应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的意向,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在我们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模式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只有当孩子们对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和你一起去实施各种各样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素质不知不觉提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总之一切都因为有了兴趣而迎刃而解了。

四.辅助手段,轻松解决难点

就四年级教材而言,大部分合唱歌曲是三度音程的和声练习,这也是合唱中的一个难点。单独地分声部练习,然后再合起来唱,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合唱前,我以多种形式如模唱、游戏等形式导入三度音程的练习,为顺利地进行合唱作好铺垫。

1.以柯尔文手势为辅,准确定位

六年级的《蓝色的雅德朗》合唱部分主要是三度音程结合的二声部,加上六度、七度音程的大跳。在教学中我利用柯尔文手势指挥两部分学生做二声部练习,调整音准,训练听觉,培养和声概念。并利用手势配合,做二声部的卡农练习,锻炼音乐记忆。

2.多种方法,寓教于乐。我曾看到过国外有种有趣的合唱练习方法:一种是每次排练前,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捶打,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据说,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这种做法既可以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同学间团结与协作的意识。还有一种是把一首简单的儿歌在不同的调上让学生分组同时演唱,先从两组唱五度音开始,再逐步过渡到三组,每组都是三度音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调性造成的声部立体感。这些做法在我们看来,既新鲜又有趣,学生也会乐此不疲。

总之,校园里的合唱活动,不但会给我们的音乐课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教会学生拥有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高素质的、对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性的人。愿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都能积极探索,让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能在合唱艺术的殿堂里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猜你喜欢
音程音准声部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音乐游戏玩起来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