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博弈既得利益集团

2011-12-23 13:32汪玉凯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富豪比重

汪玉凯

劳动者博弈既得利益集团

汪玉凯

围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际上形成了公众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严重冲突和博弈。既得利益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影响改革政策的制定,严重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收入分配改革说到底,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否均衡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目前看来,利益博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多数劳动者的利益被逐步边缘化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最大败笔。

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1990年,劳动占收入分配的比重大约是53.4%,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9.4%。这说明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是不合理的,劳动者博弈的能力在下降,他们维护收入权的能力也在下降。

在二次收入分配中,20多年来,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四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纵向都在增加,但横向来看差距很大。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四大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是28.8%,比一般发达国家低了22个百分点。这两个比重把劳动者的收入挤压到比较小的空间,劳动者本身也没有过多的博弈能力使整个收入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劳动者利益被逐步边缘化的同时,中国的财富加速向三个方面集中,从社会和政府两方来看,财富不断地、过多地向政府集中;从劳资两方来看,财富源源不断地向资方集中,企业家动辄千万百万年薪,百倍千倍于普通劳动者;从普通行业和垄断行业来看,财富源源不断地向垄断行业集中,有数字显示,在垄断行业任职的人群占全国就业人群的8%,但是拿走了全国工资的一半。

劳动者利益边缘化带来了严重后果。中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在过去几十年中全部被放大了,没有一个是缩小的;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也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呈现的内需不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强都与收入分配有关。

其次,既得利益集团成为阻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

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既得利益集团是指权力、资本、资源三者相结合所产生的吞食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怪胎。不完全的市场化改革,国有资产占比重较大,缺乏严格的法制环境,公权力缺乏有效监督,这四个要素是中国既得利益集团产生的制度和社会环境。

有人形容说中国最富有的10%群体掌控着全国70%以上的财富。2010年胡润财富榜中,中国有百亿以上资产的富豪140多人,千万富豪87.5万人。目前,我国的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了过多的社会财富,羽翼丰满,兴风作浪。主要有三大富豪群体:权贵富豪,即借助权力背景掌握资源形成的富豪;草根富豪,如黄光裕等;三是精英富豪。我们不能排斥草根和社会精英靠个人努力和智慧成为富豪,老百姓最有意见也最抵触的是靠权力、资本、资源相结合,收入缺乏正当性的权贵富豪。

围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际上形成了公众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严重冲突和博弈。既得利益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影响改革政策的制定,严重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具体表现为:政府与民争利,主要表现为政府的部门利益被放大;垄断行业与民争利,垄断行业背靠政府,靠垄断获取垄断利润;强势利益部门、富人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普通民众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等。

第三,政府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掌握着社会规则制定权,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角色没有任何机构可以替代,分配制度改革能否成功也直接考验着我国政治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政府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恶疾,要抑制部门利益,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要把劳动者收入所占GDP的比例作为刚性目标确定下来,不断进行调控。要提高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服务等基本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更要严格控制政府自身的支出,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推动行政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以击垮既得利益集团设置的种种防线。

汪玉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富豪比重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新晋富豪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