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在新加坡

2011-12-23 13:32刘清滢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加坡人公积金老爷爷

刘清滢

不要“老”在新加坡

刘清滢

刚来新加坡时,在地铁里,一位白发老者随人群挤上来,按照在北京的习惯,我赶紧起身让座,没想到他连连摆手,我几番推让,他终究不肯坐。于是我只好忐忑地坐下,再看周围,尽是一些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坐着。而眼前这位老人虽不算老态龙钟,也明显上了年纪,但显然,他没把自个儿当“老人”。

一段时间以后,我在北京养成的关于老人的印象逐渐被颠覆了。在超市里摆货,在商场里打扫卫生,在马路上扫地……这些工作中都不乏老人的身影。按说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北京的老人们大多在公园遛鸟、在社区锻炼,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卖体力的毕竟是少数。可是在新加坡,相当多的老人没有那么悠闲,他们工作,又有人肯雇,大家都不认为这是多么委屈的事儿。

在新加坡人日常吃饭的食阁里,更是举目可见端着杯盘拿着抹布的老年服务生。其中有些可已经不是大爷大妈的年纪,而应呼之为老爷爷老奶奶了。更有一次,我们吃完饭起身要走,一位老爷爷来收杯盘,他回身离开时,我才发现他一瘸一拐,原来左腿有残疾。唉,这真让我于心何忍。

后来我留意了一下,身有残疾的老年人还真不少。大多是胳膊腿儿的毛病,有的青筋暴起,像细长的虫子一样爬在胳膊腿儿上,有的骨骼变形,有的皮肤溃烂。多半和这里的湿热气候有关。

所以一位在新西兰的华人朋友说:“年轻时在新加坡打拼,中年以后还是移居新西兰吧。”他说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不适合养老的地方,他一定投新加坡一票。

也并不是新加坡老人多晚景凄凉。我在商场里遇到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向我打听冬天时穿什么衣服。他要去瑞士滑雪。每年他都会去世界各地旅游。他的公积金想必很丰厚,而且还没花完。新加坡没有退休金制度,人们年轻时工作,每月交公积金,只有退休之后,政府才一笔还给他们。这便是养老的资本,花完了就再去挣。一位本地的卡车司机跟我说:“我们新加坡人,就是口不停、手不停,手停、口就停。”

朋友有次去赌场玩,小赢了一笔。他说秘诀就是瞅准一位看起来常赌的本地老太太,她投什么就跟着投什么,果然赚得心花怒放。听说有的新加坡老年人拿到公积金后喜欢去赌博,输完了,就去食阁打工咯。

猜你喜欢
新加坡人公积金老爷爷
2022 年中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同比增长9.53%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我演老爷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广州:公积金贴息贷款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卖纸的老爷爷
那些你不知道的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