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苹果公司的“世界观”

2011-12-23 13:32编译王磊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格雷厄姆开发人员世界观

编译 王磊

美国苹果公司的“世界观”

编译 王磊

“苹果公司的举动似乎总是令人费解,除非你能理解苹果公司的世界观。”

所有的大公司都不乏诋毁之人。尤其对2010年大出风头的苹果公司来说。但有趣的是,苹果公司的诋毁者普遍感到意外──他们失望的根源通常在于发现苹果公司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国IT杂志《计算机世界》近日刊文,特别介绍关于苹果公司文化方面的情况,帮那些诋毁者免去“钻牛角尖”的痛苦。

一切都是苹果产品 新兴的创业公司“孵化器”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发表了一篇名为《苹果的错误》的文章,对苹果公司强制iPhone开发人员遵守的规限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失望。格雷厄姆表示苹果公司根本就“不懂软件”。他在文中写道,“他们用处理iTunes销售音乐的方式来处理iPhone应用。”苹果公司在iTunes上提供的一切都是从苹果的视角出发,与苹果对音乐的视角如出一辙:它们都是苹果的产品。当你花99美分下载歌星Lady Gaga的单曲《狗仔队》(Paparazzi)时,其实你是在购买一款苹果的产品。格雷厄姆认为,苹果只不过是制作硬件和软件让它运行而已。但苹果公司却把所有这一切都视作苹果体验的一部分。如果你想出售一种iPhone应用程序,苹果公司对视窗、尺寸、外观和触感都会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该程序与他们的产品存在潜在的竞争,他们就会拒绝和禁止该程序推出。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爱上苹果,要么弃之而去。

一个名为“小应用工厂(The Little App Factory)”的公司曾被苹果公司的法律部门严加控制,要求更改他们一款名为iPodRip产品的名称,因为这个名称包含了单词“iPod”。产品开发者给乔布斯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几乎是在乞求乔布斯调解此事并允许保留产品的原名。他甚至公开宣示对苹果忠贞不渝,并指出当年如何退学,把一生都贡献给苹果为其产品创造软件,而且他的产品也已有六百万用户。乔布斯的回信言简意赅,“老弟,更改你那产品的名称,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位犹如“民工”一样的开发人员甚至不配得到乔布斯的争辩。如今,这已不是CEO们对待软件开发伙伴的态度,而是对待底层员工或者不重要的承包商的态度。

苹果产品都是一次性的 苹果制造的都是高质量、耐用的小玩意儿,但不要因此就认为苹果想让这些产品被用户年复一年地把玩。苹果公司期望你把旧产品扔进垃圾桶,一有新产品发布就去购买,并且他们不期望你把旧产品卖给其他人。在“苹果”的世界里,没有老款产品这么一说,只有流行新品和废弃品之分。和iPhone类似的手机一般都有可替换的电池,因为电池充放电几百次之后很快就会丧失蓄电能力。但iPhone电池的设计初衷不是用来做延续使用,而是使用到新品发布时就该被废弃掉。iPod电池的设计如出一辙。跟iPhone和iPod电池较劲没有任何意义,除非你理解了这些都是一次性产品。他们看起来就像精美的陶瓷,但他们其实和纸盘没啥两样,用完就扔。

苹果不卖就意味着不存在 史蒂夫•乔布斯曾有一句著名的话:“现在人们都不读书了。”这句话是对亚马逊Kindle电子书的质疑。因为在他的世界观中,唯苹果独尊。人们都不读书了,因为苹果不卖阅读器。换句话说,当苹果发布了读写器或其他能用于认真读书的装备时,人们就会再次开始读书了。

苹果并不想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帝国 科技观察家喜欢关注科技产业竞赛,比如苹果与微软、谷歌、惠普之类的巨头公司竞争。像微软、谷歌和惠普这样的产业巨头本能地扩张他们的产品线,从而统治巨大的技术领域。但苹果并不想像这样统治科技产业。苹果对这种帝国主义式的扩张不感兴趣,而是只对这些商业或产品类别进行精准突击感兴趣,在这些领域他们能够解决其他公司无法解决的设计问题,比如进军移动手机领域。

史蒂夫•乔布斯最近被评为《财富》杂志十年最佳CEO。但乔布斯或许并不想被历史视为杰克•韦尔奇或亨利•福特之类的人物。他想后辈把他比作莫扎特或达•芬奇。他想被视为美好事物的缔造者,而不是商业帝国的缔造者。商业成功是伟大的。但苹果仅仅把商业成功看成发布令人兴奋的设计产品收尾的一种手段──这就是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猜你喜欢
格雷厄姆开发人员世界观
肯尼思·格雷厄姆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Semtech发布LoRa Basics 以加速物联网应用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扎克伯格大哭一场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格雷厄姆:我极少分析个股
后悔了?教你隐藏开发人员选项
三星SMI扩展Java论坛 开发人员可用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