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汉大学模式对培育优良学风的启迪*

2011-12-25 06:49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诺丁汉大学学风教学

严 勇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诺丁汉大学模式对培育优良学风的启迪*

严 勇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与保障。诺丁汉大学模式在学习观的引导、培养方向的重定位、学习评价机制的全面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培育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积累了成功经验。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创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更为优良学风的培育奠定基础。通过对诺丁汉大学模式的研究,试图获得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优良学风培育的经验启迪。

诺丁汉大学模式;学风建设;教学组织形式

学风是学生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其内容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浓厚的学习气氛和浓郁的文化环境[1](P142)。学风具有对群体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与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诺丁汉大学模式的分析,试图获得有助于我国地方普通院校优良学风培育的启示。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是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前对该时期的学习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与标准,学习动力则是推动学生阶段学习达到预期设想的力量[2](P71)。但是,当前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到了学习旅程的终点站,大学四年不是为今后服务社会积累知识,而是纯粹地混张文凭修饰门面。因此,打发时间、混毕业证的思想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出现厌学、旷课、上网、玩网游、谈恋爱等行为。其二,专业选择盲目,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带有盲目性,通常在家长要求或分数不够等情况下,填报或调剂到自己并不了解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时由于没有基础,缺乏兴趣,经常会有进错门或选错位的消极情绪,从而陷入一种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3](P145)。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过分地追求热门专业,一旦其专业不够热,则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4](P1)。这类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兴趣,上课听不懂,课后不愿钻研,久而久之,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则是厌学、逃课、混日子等现象屡屡发生。其三,学习评价机制机械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现有的学习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较为片面、机械与单一,通常以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短期学习行为,部分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不必花费大量时间研习,考试前只需根据所划的重点进行突击考试就能过关。因此,经常会出现“老师组织考试,学生应付考试”[5](P120)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学习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在学习上避实就虚,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学识,不讲究真才实学,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体学风日益下降。其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教学改革的滞后已逐渐成为影响学风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求知学识的需求。此外,部分专业课教材更新周期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学术发展脱节[1](P143),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获得听课的乐趣以及接触前沿学术的机会。这使得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相应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逐步下降,旷课、逃课等现象也随之而来。

二、诺丁汉大学培育优良学风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诺丁汉大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观的引导、培养方向和重定位、学习评价机制的全面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培育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积累了成功经验。通过对诺丁汉大学模式的研究,试图获得对地方普通院校优良学风培养的经验启迪。

(一)诺丁汉大学培育优良学风的成功经验

1.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动力

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在每年的新生大会上都会引用一句格言,“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6](P46),强调诺丁汉的学生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层面,而应不断发现自己的学术兴趣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特长,从而真正点燃隐藏在头脑中的智慧火种。通过这样的始业教育,诺丁汉的新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大学四年里应该怎么学以及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此外,诺丁汉大学实行荣誉等级学位制,即根据学生四年的平均成绩授予不同等级的学位证书,分别是:一等荣誉学士学位、二等上荣誉学士学位、二等下荣誉学士学位和三等荣誉学士学位。所以,诺丁汉的学生十分明白自己只有凭借真才实学才能顺利毕业。因此,这样的学位授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力动力。

2.重视广博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诺丁汉大学提倡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学生的首要位置。诺丁汉大学经常鼓励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抓住各种机会更多地接触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的兴趣。因此,在诺丁汉大学可以发现学生经常主动地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如: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尚未设立医学院的情况下,一个医学类的学术报告都能吸引大量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聆听,这是因为诺丁汉大学的学生知道他们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要被点燃的火种,他们需要在各类学术报告的启发下了解自己的火种在哪里,并把火种点燃。这种强调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方式,打破了“专业窄胡同”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全面的学习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诺丁汉大学提倡“全面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更要考核其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水平。诺丁汉大学的考试没有客观题,全部采用小论文(Essay-based questions)的方式进行,促使学生须尽可能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灵活地运用于问题的分析,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检验了其问题分析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此外,书本上的内容只占考试的50%,其余的50%全部来自平时布置的课外阅读或案例分析。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对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对平时所布置的相关资料、案例有充分的研习。这种考查形式,很好地克服了学生应付考试的短期学习行为,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绩效、以考促学的有效手段。

4.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与学术发展接轨

诺丁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和研习课为主。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只用1/3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中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而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介绍更多课本外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研习课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运用理论知识的平台。在研习课上,老师会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最新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以陈述的方式交流讨论结果。在研习课上,学生是讨论的主体,老师只起到组织与引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诺丁汉大学模式对培育优良学风的启示

1.更新教学理念

基于诺丁汉大学学风建设取得的经验,地方普通院校培育优良学风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应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主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识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应由教师进行灌输,而是应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讨论,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网络主动建构;教师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只扮演学生建构意识的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延伸,高校应特别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填鸭式教育不同,教师需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该项目,使其主动思考、寻找可行性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论证,从而得出解决方案。如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教师以“对比分析两家中外购物中心的组织结构与潜在问题”作为研究项目贯穿该课程始终。为了完成该项目,学生需开展一系列调研,包括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学习、购物中心组织结构的调研、问卷制作、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对比结果。因此,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优良学风构建的基础。

2.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同样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进行创新,采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见图1)。

一是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只提纲挈领地介绍教材中所涉及章节的理论知识。因为,此类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期刊和报纸文摘获得的,上课时间则主要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针对相关理论或现象提出不同的见解或疑问。因此,在课前,学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课程大纲中所指定的书目清单,并将发现的问题或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当老师在课堂讲授谈及该问题时随时向其提问或反驳其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动地去思考问题。

二是研讨课。研讨课是实施创新教育、启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研讨课上,教师须将课堂讲授中所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与当前最新的案例相结合作为研讨课的主题。学生以自由组合为原则分成多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时,每组将上台进行观点陈述,然后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即使学生的陈述与老师的观点相冲突,老师也不只是简单地给出对与错的结论,而是从逻辑性、合理性方面评判学生所作的陈述。整个研讨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着各项讨论活动,老师在其中只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这种在老师引导启发下,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的教学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是导师辅导课。导师辅导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式的体现。学校应设立继续教育支持中心,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需要学术指导时,只要将自己的要求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继续教育支持中心即可。中心的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预约相应专业的老师为其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时间一般为20分钟。导师辅导课的形式多样,包括:专为学生解答专业问题的辅导课;专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的辅导课,如论文写作课;专为学生小组作业所承担的项目提供咨询与建议的辅导课。因此,导师辅导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是课程论文。课程论文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绩评定由以往的“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40%)”变更为“期末成绩(50%)+课程论文成绩(50%)”。因此,课程论文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提供了源动力。为了按期提交课程论文,学生必须在课下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数据。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如: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检索数据库的能力、作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能力。因此,课程论文写作,不仅使学生充分掌握了课程的主要理论,而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1]江滨.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9).

[2]柯灵.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

[3]马铁信,王炜奇.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7(7).

[4]李德全,宋明江.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7).

[5]李宇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6]杨福家.漫谈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J].求是,2003(11).

[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8]刘红梅.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高等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UNNC’s En lightenmen 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Learn ing Atmosphere

YAN Yong
(School of Business,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isamain element of college teaching task,w hich is releva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talents.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ingbo makesmany efforts to cultivate an excellent learning atmosphere in the areas of directing students to erect a correct learning concep t,advocating cross-discip line education,and carry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cadem ic perfo rmance app raisalmechanism.Its“student-centered”teaching concep t an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form sw hich focus on imp rov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excellent college learning atmosphere.Themain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acquire some enlightenment on cultivating the excellent college learning atmosphere fo r domestic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model of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ingbo.

UNNC model;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innovative teaching fo rm s

G647

A

1009-1734(2011)03-0130-04

2011-02-27

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年立项课题(GJC10011)的研究成果。

严勇,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杨 敏]

猜你喜欢
诺丁汉大学学风教学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How does dialogic reading works for the children who have the literacy difficult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rame Shifting in Family Discourse: a case study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What migh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take to Address som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Middle East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