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01-23 06:16陈明勋梁占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卧床压疮医护人员

周 晖 陈明勋 梁占强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 郑州 45000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疾病谱的转变,压疮日益成为医疗护理中的重大问题,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日常护理工作也由原来单纯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特别是对于长期不愈的压疮患者,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对伤口的愈合起重要作用。

1 压疮患者的心理状况

1.1 角色障碍 压疮患者多因截瘫、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肢体活动障碍,卧床2周以上,丧失了基本行动能力。早期多认为自己不是病人,不需卧床休息或存在悲观厌世心理。

1.2 行为退化 患病2周后,受疾病的影响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多处于完全被动状态,基本生理能力下降,会导致患者产生幼稚的行为,大声哭闹或不配合治疗,内心需要更多来自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关怀。

1.3 焦虑心理 长期卧床后,受周围患者疾病的恶化、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及巨大的医疗经济支出的影响,担心疾病的预后,丧失治疗信心。

1.4 恐惧心理 治疗时的疼痛、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疾病长期治疗的压力都使患者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睡眠、进食障碍,影响康复。

1.5 自卑心理 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需要他人的帮助,包括处理大小便、洗浴等,在他人面前完全没有隐私。同时患者出现压疮后,创面因感染而产生异味,使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羞耻感,加重焦虑心理,影响康复。

2 护理措施

2.1 做好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介绍病区环境、同病室病友及责任护士每日每个时段为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让患者对护理流程有清晰的认识,消除陌生感;协助医师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肿瘤晚期患者,根据家属意见,采取保护性医疗;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精神放松,配合治疗。

2.2 加强语言沟通技巧,增进护患关系 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至关重要: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取得好感,建立信任,使患者愿意向医护人员诉说内心的疑虑,帮助患者转变观念及思考方式,消除顾虑。对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孤寡老人者,更应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距离,可采用50cm 左右的较亲密距离,认真聆听,及时回应,在交谈中,适时、简单的发问,温柔、亲切的目光,可提高患者对谈话的兴趣,也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引导其适当发泄,可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减轻心理压力,使之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压疮的康复。

2.3 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指导 压疮患者基本丧失自理能力,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和强度,加上患者压疮所散发出的异味,家属对护理知识的缺乏,易使家属身心疲惫,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指导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教会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1]。定期进行家庭随访,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为家属排忧解难,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家属应从身心健康、生活等方面帮助和照料患者,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

2.4 进行户外活动 明媚的阳光,清新流动的空气,能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加上亲友的陪伴,使其心情愉悦。所以应在治疗之余,根据患者自身文化素质及爱好,提供不同层次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3 讨论

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能外出,更谈不上社交活动,易造成焦虑不安、抑郁情绪。精神障碍加重躯体障碍,更加重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陪护人员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护士通过语言、感情、言行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充分发挥精神对躯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目的。

[1]刘义兰,王桂兰.优质护理的指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猜你喜欢
卧床压疮医护人员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难免压疮的精细化护理管理及健康宣教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