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本草学与民族植物学研究

2012-01-23 15:47金乾兴
中国药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灵芝

金乾兴,周 峰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1],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笔者在此对灵芝本草学与民族植物学研究应用介绍如下。

1 本草学研究

在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灵芝的记述。有记载的“灵芝”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灌灵芝以朱柯。”《太上灵宝芝草品》中,灵芝被道教奉为仙药,记载灵芝103种,有关产地、性味、形态和食用价值均有介绍,如“木菌芝,生于名山之阴谷中,树木上生,本三节,色青,味甘辛,食之万年仙矣”。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上上之药,方中妙品”,分紫、赤、青、黄、白、黑6种,“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名医别录》也记载:“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关于灵芝的产地,秦时传说灵芝是“东海赢洲上的不死草”;《楚辞》记载“采三秀兮于巫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神农本草经》记载“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实际上是以五色配五岳,体现以五行学说区分灵芝产地,但这种分法并不被苏敬与李时珍认同。

《种芝草法》是收录在《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一卷道教种芝法的专著。其记载:“夫名山之阴、阳精泉水之上、木石之下亦生芝。”道教中“芝”的记载十分广泛,道教徒不仅将它视作重要的服食对象,还将其作为祥瑞之物而补迷恋和崇拜,有许多种芝仪式。我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芝”,其范畴并不局限于现代分类上的灵芝属(Ganoderma),还包括一些灵芝属以外的其他种类的大型真菌。收于《道藏》的《太上灵宝芝草品》中,共记录127种“芝”,且有附图[2]。在现代分类学上有人将其归属于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灵芝属GanodermaP.Karst.。灵芝科的真菌共98种,分属于4个属,其中灵芝属76种,假芝属20种,鸡冠孢芝属1种,网孢芝属1种[3]。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的灵芝也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6种,每种均按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附方等项详加注解。其记载:“《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4]

2 民族植物学研究

2.1 形态学特征

广义的灵芝可以包括灵芝科的所有种类,在我国一般指赤芝Ganodermalucidum和紫芝Ganodermasinense。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红褐色,直径10~18 cm,厚约1~2 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 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其与紫芝区别特征是: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 cm。现在灵芝分布很广,各地均有,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多由人工栽培,全年可采收。

2.2 药用保健作用

近年的研究表明,灵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生物碱类及氨基酸类。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降血糖、调血脂、护肝、镇静和抗衰老作用[5-7]。灵芝还含有生物碱、氨基酸和蛋白质类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8-10]。灵芝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如改善记忆,用于肾病综合征、黄褐斑、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失眠等治疗[11-16]。近年来,市场上的灵芝产品种类众多,包括以灵芝子实体、灵芝菌丝体、灵芝孢子粉为主要成分或含有其提取物的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2.3 民族文化中的灵芝

灵芝不仅具有强身滋补、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的功效,而且形状美观奇特,深受古人崇敬而被视作仙草、仙药,在民众尤其在道教徒中成为超自然的祥瑞之物,因而产生了独特的图腾文化和神话传说。

在2000多年前,我国即有了灵芝崇拜,有很多关于灵芝的神话传说。战国时代《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小女瑶姬“未行而卒”,精魂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后人有“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之说[17]。

灵芝作为吉祥瑞物,也呈现在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之中。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说:“草之有芝,犹鸟之有凤,兽之有麟,从古相传,以为瑞物。”古代将灵芝称作“瑞草”,认为灵芝的出现,是向人展示天意的吉祥征兆,也成为反映圣王德政或儒家伦理道德的“祥瑞”。中国古代儒家著作如《孙氏瑞应图》《尚书大传》《白虎通》等书中,均有类似记载。时至今日,我国民众以及世界各地受汉文化影响的各民族,仍以灵芝为美好的吉祥物,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时服食灵芝曾蔚然成风,在汉魏六朝时期的800多年间,古籍中充满食灵芝而获长生的记述。《神农本草经》亦将灵芝列为草部上品之首,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久食(紫芝)轻身不老延年,若神仙”。服食灵芝以求长生成为当时社会风尚。至今各地仍有将灵芝用于药酒、药膳服食,以养生保健或用于康复。

3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对灵芝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灵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灵芝作为我国中药的一朵奇葩,将为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4-175.

[2]蒋马门整理.道藏(第34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316-337.

[3]张继鼎.张小青中国真菌志(第十八卷·灵芝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04.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刘卫国,刘 欣,陈永春.灵芝多糖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03,6(4):5-8.

[6]张志军,李淑芳,魏雪生,等.灵芝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3):63-65.

[7]钟小清,徐鸿华.灵芝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1999,22(6):314-317.

[8]陈体强,周 竞.灵芝浸膏微量元素与氨基酸测试分析简报[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97-98.

[9]吕超田,姚向阳,孙 程.灵芝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0-51.

[10]胡国灿.灵芝改善记忆作用的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62-363.

[11]李友芸,马跃荣,刘 建.激素联合中药灵芝注射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四川医学,2003,4(5):441-443.

[12]张爱军,葛文娱,王宜涛.复方灵芝乳膏的制备及对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35-236.

[13]唐占府,李鲁扬,王秀琴.灵芝菌液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30例[J].陕西中医,2001,22(8):464-465.

[14]缪石友,姜伟玲.灵芝治疗脂肪肝ALT升高30例[J].河北医学,2001,7(7):642-643.

[15]王详礼,孟昭阳,王翠萍.灵芝菌液治疗失眠症60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47-49.

[16]林志彬.中西医结合研究诠释灵芝的扶正固本功效[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6):1-2,6.

[17]袁 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3:171-172.

猜你喜欢
灵芝
春天来了
靖州农民遇『芝』而富
老寿星储蓄罐
汉字的结构
对灵芝有哪些认识误区
被误读的“千年灵芝”
被误读的“千年灵芝”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小伙卖灵芝盆景年入近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