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区几种食用蘑菇的识别与食用

2012-01-25 19:09史艳君臧贵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4期
关键词:菌柄食用方法牛肝菌

史艳君,臧贵军

(1.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 157131;2.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用蘑菇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一般新鲜的蘑菇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普通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蘑菇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品质也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来种,食用蘑菇中就含有十七八种之多,而且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须氨基酸。食用蘑菇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味也好。它们有的质脆鲜美,有的粘滑多胶,有的清嫩爽口,有的香郁诱人,因而备受推崇,它们被国内外称为“山珍”、“植物肉”、“素中之荤”等等。

经过多年调查记载,现将这几种食用蘑菇的识别、生长环境、烹调食用方法报道如下。

1 黄伞Pholiotaadiposa(Fr.)Quel.,别名:柳蘑

1.1 形态识别 菌盖宽3~12cm,初扁半球形,边缘常内卷,后渐平展,很粘,谷黄色、污黄色至黄褐色。有褐色近平伏状的鳞片,中央较密。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黄色至绣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5~15 cm,粗0.5~3 cm,圆柱形,与菌盖同色,有褐色反卷的鳞片,粘或稍粘,下部常弯曲,纤维质,内实。菌环淡黄色,膜质,生于菌柄上部,易脱落。孢子锈色,椭圆或长椭圆形。

1.2 生境 秋季生于杨、柳、桦、糖槭等的树干上,单生或丛生。

1.3 烹调食用方法 采回后,用沸水焯后,捞出投凉,与肉片、尖椒等炒吃,或与鸡丝、豆腐一起炖汤。

2 点柄粘盖牛肝Suillusgranulatus(L.ex Fr.)Kuntze,别名:粟壳牛肝菌

2.1 形态识别 菌盖宽4.2~6.5 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淡黄色或黄褐色,很黏,干后有光泽。菌肉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延生,管口角形,宽达1mm,有腺点。柄长2.5~7(13.5)cm,粗0.8~1.2 cm,淡黄褐色,顶端偶有约1 cm长的网纹,腺点通长不超过柄长的一半,全柄略等粗或下部较粗。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到淡黄色。

2.2 生境 夏秋季于松林中、混交林中地上散生、群生或丛生。

2.3 烹调食用方法 红油牛肝菌:(1)将牛肝菌除去泥土洗净,切成厚片,放在大碗内,用少许精盐腌15min;干辣椒切成小段。(2)炒锅内放多量花生油烧至冒青烟时,放入牛肝菌,炸干水分,捞至漏勺沥去油。(3)炒锅放花生油烧热,下花椒炸焦捞出,放入干辣椒,炸至色红时,再放入牛肝菌炸均匀,起锅倒入碗内,淋上麻油拌匀,用盖盖好,使牛肝菌逐渐回软,盛入盘内,淋上花椒油即成。

3 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Fr.)Sing,别名:花脸蘑

3.1 形态识别 菌盖宽3~7.5 cm,扁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稍下凹,薄,湿润时半透明或水渍状,边缘内卷,具不明显的条纹,常呈波状或瓣状。菌肉带淡紫色,薄。菌褶淡蓝紫色,稍稀,直生或弯生,有时稍延生,不等长。菌柄长3~6.5 cm,粗0.2~1 cm,同菌盖色,靠近基部常弯曲,内实。孢子印带粉红色,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

3.2 生境 夏秋季,在林中地下、草地、火烧基地、堆肥等处群生或丛生。

3.3 烹调食用方法 香蘑烧白菜:(1)将小白菜洗净,沥去水分。(2)香蘑摘净,下开水锅焯一下,捞出沥干水。(3)炒锅放油,下姜片煸出香味,放入小白菜翻炒,加精盐炒至翠绿嫩熟,即取出装盘。(4)炒锅再放油烧热,下香蘑炒拌,炒透即放鸡汤、白糖、精盐、味精,用生淀粉勾芡,待滚起后,淋上麻油出锅浇在白菜上即成。

4 棕色口蘑Tricholomaterreum(Sch-aeff et Fr.)Kumm.,别名:灰蘑

4.1 形态识别 菌盖宽2~9 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或棕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纤毛状小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 cm,粗1~2 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

4.2 生境 夏秋季在松林下地上群生或散生。

4.3 烹调食用方法 口蘑菜心:(1)将采森林资源效回的棕灰口蘑摘净,下开水锅焯一下,捞出投凉,沥干水分;将菜心削成橄榄形,自头部剖开,入沸水锅中烫熟捞出。(2)炒锅放油烧热,下姜片煸炒出香味,去掉姜片,加入清汤,沸后入菜心,加精盐、味精、料酒,将菜心烧透入味,捞入盘中。(3)将棕灰口蘑放入烧过菜心的汤锅中煮沸,勾薄芡,撒上胡椒粉,出锅放菜心上即成。

5 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L.)Fr.,别名肉菇、松树伞、血红铆钉菇

5.1 形态识别 菌盖宽3~8 cm,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棠梨色至咖啡色,光滑,湿时粘,干后有光泽。菌肉带红色,干后紫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稀,青黄色至紫褐色,褶缘色浅,不等长。菌柄长6~10 cm,粗1.5~2.5 cm,圆柱形,且向下渐细,稍粘,与菌盖色相近,且基部带黄色,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孢子印绿褐色,孢子青褐色,光滑,近纺锤形。

5.2 生境 夏秋季在樟子松、赤松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并且形成菌根。

5.3 烹调食用方法 滑炒鸡片铆钉菇:(1)将铆钉菇洗净切片,用沸水汆透捞出,晾去水汽备用。(2)把鸡胸脯肉切成片,用精盐1g,胡椒粉5g,味精0.5g,芝麻油5g抓匀后腌渍码味,静置20min后,再加蛋清一个,淀粉10g打匀后将鸡肉抓匀待用。(3)炒锅烧热,下豆油75g,烧至五成热,放入鸡片滑炒透后,倒入漏勺沥油。(4)再起油锅,用姜丝、葱丝炝锅,加鸡汤适量,下精盐1.5g,味精1g,并下铆钉菇和鸡片,用慢火煨2min,移到旺火上,匀流水芡,淋上芝麻油,翻炒匀后起锅装盘,表面撒上蛋皮丝,辣椒丝即成。

[1] 应建淅.食用蘑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 罗玉桂.食用菌烹调荟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菌柄食用方法牛肝菌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常见野生牛肝菌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滇黄精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蛏子肉食用方法多
牛肝菌的功效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