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文本插图 放飞想象翅膀

2012-01-29 01:57叶成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课文内容

叶成珠

(徐州市睢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200)

“放生”文本插图 放飞想象翅膀

叶成珠

(徐州市睢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200)

语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当运用文本插图,并引导学生通过插图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借图激趣,借图导学,借图练说,借图促写,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教材;插图;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就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视而不见,弃而不用,即使使用也是走马观花、走走形式而已。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宝贵的教学资源被闲置废弃的确可惜。如果教师对这些插图进行研究、开发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借图激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话题。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课本中的插图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课本中的插图比抽象的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大多数学生拿到新的课本都会津津乐道地翻看插图,特别是文本中的一些彩图对孩子们更具吸引力。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临摹,有的还会在图上作一些“图上生图”。实际上,通过审图,不仅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产生强烈的影响。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讲授带有插图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细细地读图、审图,同时根据课文与插图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插图有一个清晰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生定会情趣高涨。例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我就是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上课伊始,我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插图,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两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美景?看完这些图画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见到这么美的祖国山水,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这样,审图不仅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教学资源,而且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伊始就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一来,由于有了图画的先导,又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广泛的参与和投入,这样的教学效果难道还值得怀疑吗?

二、借图导学

1.利用插图预习课文

大部分插图是课文中关键内容的再现,往往插图一现,全文就豁然开朗。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赏插图来预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最后的姿势》一文中,文本配备了几幅震撼人心的插图,有两幅图描述的是地震后破败不堪的画面,一幅描述了在地震来临那千钧一发的时刻,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感人情景。学生在预习时,通过观察插图,再结合课题《最后的姿势》去感受插图,基本上能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朗读、预习课文,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些。

2.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以其直观、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方便之门。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就可以从插图入手,唤起学生学习的期待。因为我们的孩子对民间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对牛郎织女这样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有的学生甚至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全体同学观察文中牛郎织女相见的插图,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的情景,给插图配一个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兴趣十足,都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给插图编的故事。接着我问:“我们的课本中又是如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呢?”这样不仅顺势导入了该课,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插图化解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考虑用插图作为解读难点的突破口,化难为易。因为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密切相关。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同样,作为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它也包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有的是对文本精辟的理解或延伸,有的是对课文某一片断精心的描绘,还有的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直观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就把课文的插图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习。课文中写道:“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文字对于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描写极为精彩和震撼。如果让学生只从文字上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大气与恢宏,学生是很难感受到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的,即使感受得到也是空洞的表象。而我们的画家将这段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用自己的画笔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凸现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壮阔。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与生硬的想象,不仅让学生较为轻松直观地领会段落中所描绘的安塞腰鼓的气势,也会让“安塞腰鼓”这一中华厚重的民俗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深深的根。

4.利用插图进行探究

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些插图,把它化为自己的理解。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围绕插图说说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后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去勘测设计线路。围绕插图让学生尽情去想象,结合插图再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亲自动手去重现詹天佑的设计图,画出詹天佑设计的我国第一条铁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借图练说

“说”的能力需要训练,而且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中来进行。插图能从多方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利用插图进行说的训练,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看着图画复述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图画会给予学生很多提示,会让学生复述的内容重点突出,而且言之有序。《最后的姿势》一文中,课文中的三幅插图个个都是震撼人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废墟”“坍塌”“生死攸关”“舍己为人“等词语将文中的几幅图链接在一起,让学生根据插图来复述课文内容,感受谭千秋老师在那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刻,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的感人壮举。在看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从衣着、神态、心理等方面展开叙述。因为有了具体可感的图画,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同时,通过这一训练,也可了解学生对文本思想、人物情感等的具体把握。

四、借图促写

看图作文是习作训练的方式之一,因为它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除了那些专门为训练写作而精心设计的插图,教材中的其他插图,只要教学需要,也可以拿来练习写作。利用插图练习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裨益。

例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可以先请学生观察插图中的柳树,然后要求他们写出柳树的形状,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柳树形状特点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角度、方法、用词,找出自己习作片段与课文描写的差距,在清楚了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学习别人的优点,仿照文中的方法来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与传统的看图习作相比,这种边学边练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现学现用”,效果更佳。虽然课文选用的插图不一定全面,但现有的插图我们若能好好运用,必将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色不少。

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作用对于打造高效课堂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这一宝贵的资源,让插图不再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被闲置的风景。

[1]李杰.让插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冥冥《风筝》一课给我的启发[J].语文建设,2004(1).

[2]刘春玲.插图对儿童的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1).

[3]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课文内容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