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我见

2012-01-29 01:57林春晓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林春晓

(台州市玉环县城关合洋小学,浙江 台州 317600)

略读,即粗略地不进行深究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旨在通过较快地阅读粗知文章的大意。其实略读水平也是衡量现代人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对略读课文把握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要么复杂化,将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来上;要么过于简单化,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似的,学生读到的恰似过眼云烟,结果对文本内容一无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然,新课标对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那么,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才能既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能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过细刻新,也不随意教学,将略读课文教学回归到正确的位置上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几年来在略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一、正视略读课文“略”的位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或其他的单篇短作,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叶老先生的话十分明确地阐明了什么是略读及略读的作用。

当然,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略读是粗略地读、提纲挈领地读,不作细致的揣摩和推敲,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它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阅读个体为了获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阅读活动。而略读教学,它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其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略读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是逐渐培养学生略读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因为略读教学应有其相应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也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它不仅是使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但是,在略读教学中只让学生略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明白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能正确把握好其“略”的“度”。

二、直击略读课文“略”的教学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人教版的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理解不作为要求;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主要靠自学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略读课文教学采用的几个步骤。

1.充裕自学时间,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浙教版教材编排略读课的一个意图。略读教学最佳效果表现在给学生充裕时间主动地进行阅读,使学生自己能把课文读懂,把从精读课文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篇略读课文时,就安排了三次读书。第一次读书时,由谈话导入新课后,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结合辅助教材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把全篇课文读上一遍;第二次读书是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次是要求再次默读,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特有感触的词句,练习朗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再如:教学《一面》时,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裕时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延续“鲁迅对广大青少年的爱”之情,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一面”解读人物外貌、言行,感受关怀与影响为本课教学的主旋律……这样一次次给足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读课文、了解课文,同时这样做也能使学生自己读懂课文,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其实,在略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过于简单,没有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么过于繁琐,相当于复述课文。因为精读课文承载着较多的学习任务,教师往往在概括课文内容上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训练。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大这一能力训练的力度。

2.依托阅读提示,设计简约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指出:“略读课文的设计应该以大板块、大框架设计为主,避免像精读课文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另外,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时数大多为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因此,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语文课堂。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总有一段我们称之为“阅读提示”的流畅文字,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它不仅使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形成一个小系统的教学整体,形成教学合力,同时又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略读课文训练、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如略读课文《母鸡》前面的“阅读提示”就这样写道:“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这段提示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朗读——思考——交流),明确了本篇文章要掌握的具体内容的方向。还有像略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的课前“阅读提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这里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学习的重、难点及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有效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开教学。像这样依托阅读提示,我们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难点,又可以使教师能迅速、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避免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复杂繁琐,从而能更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教学。

3.选准“略”中“精”点,适时引导点拨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厎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老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们接触到不少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突出,因此,教师在对略读课文内容进行裁剪、取舍时,必须结合略读课文的特性,紧扣课文重点。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寻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的“精”读点,适时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阅读,在课文的重难点、精彩处细细品读,做到略中有精,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永生的眼睛》这篇略读课文时,紧扣“阅读提示”,以单元主题“热爱生命”为基点,结合单元学习要点“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学生通读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语句含有“骄傲”,将重点放在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再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品味作者表达对生命热爱的不同形式。

我们往往说精读课文的学习需要对重点词句反复涵泳。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亮点,抓住亮点,学习亮点,即略中选精。如在教《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时,分析作者在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时,就通过一些动作、语言和作者的议论来反映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如:“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在储备冬粮呢。’”……

所以说,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我们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教师一定要精心选准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凸现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中“精”点,适时点拨。

4.架设桥梁拓展,课堂延伸求宽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略读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推广,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满足于教材本身,采用单调的教学方法,而应趁热打铁,以教材为桥梁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形式多样的拓展延伸可以发挥略读课文单元延伸的功能,做到瞻前顾后,内外融合。

如教学略读课文《桂花雨》时可以结合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写写在桂花盛开时节,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摇花乐”时会有哪些动作,会彼此交流些什么;在教完《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试着给卡罗纳写一封信,以此对学生进行练笔。

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为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如在教《跑进家来的松鼠》这一课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点点滴滴,在此基础上拓展到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语言,并在吟诵过程中,对诗词创造出来的美好意境更提升了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