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情趣,让课堂“活”起来

2012-01-29 03:37杨彩娜
中学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语文

杨彩娜

实施新课改,无疑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的掌握注重反复强化,操作上比较古板,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欲望,学生只是功利性地去学语文,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什么。只重课堂教学,且课堂上缺少学生个性的张扬,缺少课堂外语文活动。因此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标,施教中我不断尝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平日授课,在了解每单元每篇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的前提下,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人教版新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老师首先做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案,细化课型,运用各种设备和手段,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同时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详细设计实施方案,例如:分组活动,组的成员基本固定,有组长中心发言人,或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学生是参与者也可以是裁判者。老师可以是评委顾问,甚至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有时让学过绘画的同学用画作描摹诗词散文中迷人的风景;有时让语文基础好的同学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制作课件,登上讲台讲授、展示;有时进行演讲比赛;有时用班级或年级辩论会的形式,解决文中富有争议的问题。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实施,多样化教学的理念给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语文是生活”,这是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的内涵丰富,而外延也可谓大得很,它同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语文好的学生除了自身的悟性外,同他的阅历关联,同他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是分不开的,视野开阔了,积累的素材多了,理解力就强,写作也会变得得心应手。据此,课堂教学时,首先教者自己要更好的丰富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其次注意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鼓励学生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精选适合学生口味儿又有品位的报刊杂志, 如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览》、《青年科学》等等。引导学生既抓书本,也关注社会,关心“窗外之事”,如对媒体多次报道过的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生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一事,让学生在周记中发表自己对这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结果学生写出了不少言之有物的随笔文,有的同学还很有创意地运用剪贴报纸,配加漫画或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周记的内容丰富多彩。除此之外,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时,从语文学科角度进行说明、介绍,互相交叉渗透,丰富语文课文——文本的内容。古今中外,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都不可避免地在课堂中出现,海量的信息给学生的阅读接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丰富了语文课及语文课堂活动,很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不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还会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语文知识之外的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可见,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容量大,信息宽,形式多,使语文学科本身、语文老师、学生及语文课堂都充满了活力,学生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感受语文的魅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三、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民主化的教学。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发展、网络和多元文化氛围的影响,思维活跃,注重自我,表现欲和成就欲都比较强,课堂上老师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就可能满足学生的这种表现欲,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于他们在积极探索中提出或发现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都给以合理正确引导,并加以科学的评价或肯定,有的则放下老师无所不知的架子,“虚心”与学生进行商讨,以民主平等的关系鼓励培养他们的探求精神。事实表明,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以商量探讨的语气告诉学生,这样看似平常的一个举动。这样平等的交流,不仅会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可能带来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融合,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更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我曾经尝试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苏武传》一文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进度,向学生征求教学设想建议,并发动学生参与设计教学预案,结果那堂课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真正明确了学习目标,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将学什么,该怎么学,真正激活了主人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求知的欲望,学习的激情,必将给学习的效率及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师生共同设计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民主化”的尝试,使学生的“主角”地位得到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特别高涨,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就特别旺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平日的教学中我不吝啬自己的赞扬与鼓励之词,在批阅“周记”、“作业”、“试卷”时,不忘写上几句欣赏、赞扬的评语,用心多看几遍语文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试卷作文,哪怕一处微不足道的正确答案或一句并不被人看好的富有创意的语句,也给做上记号,点评一下,给以鼓励;对于那些富有哲理又能振奋人心的优美词句、段落,都做上标记,进行新课前拿出来推荐欣赏,被欣赏者在进步提高,欣赏者从中受益,跃跃欲试,结果下一次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好答案,好词句,好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就源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之中,源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之中,源于师生的课堂互动交流激发之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活水能源源不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科学有效地应对高考,我们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