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研究

2012-01-29 05:46李玲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公民职业院校

李玲

(南京卫生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8)

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研究

李玲

(南京卫生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8)

职业院校德育课由于其基本任务、基本内容与公民教育具有质的同一性,而成为开展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发掘、设计及教学素材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公民教育,使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学到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

职业院校;德育课;公民教育;途径

公民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以培养公民在民主与法制的框架内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为目的,与公民作为法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相关的政治、法律、道德、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公民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已经摸索出了多种教育模式,如开设公民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等。但由于多种因素,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或班级进行试验,它的推广还有一个过程。2008年在第二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中提出的六点行动建议的第一点就是教学改进行动建议,建议指出应在开展对公民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落实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之中。职业院校德育课因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特点而决定了它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在德育课中渗透公民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可使学生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学到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情感、提高公民能力,进而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教学中借助公民教育的元素也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使得德育课教学与公民教育相得益彰。

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

抓住德育课程中公民教育内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德育课程的课改教材中,公民教育的部分理念已纳入课程目标和内容之中,但教材呈现的内容并不是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提出的,德育课教师应善于抓住德育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找出教材中可以进行公民教育的教学内容。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可以着重结合 “劳动创造财富”、“市场遵循规则”、“正确看待分配公平”、“绿色消费”、“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和“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等内容,侧重于提高学生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有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三维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民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重视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运用目标的教学设计以开展公民教育。通过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运用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公民经验。再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公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因为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以人格的独立性为前提。公民社会承担着培养公民民主素质的使命,但是缺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民主素质就无从谈起。德育课的课堂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民主的课堂,使学生从中获得公民经验。

导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进行公民教育 教学中,教师除了抓住德育课程中相关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外,还可以选择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例如,在讲授“效率与公平”问题时,我导入《华西村》的视频,一方面,学生了解了效率与公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耳濡目染了华西村人积极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讲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内容时,导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相关视频和报道,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学生在呈现的材料中体会了祖国的强大,激发了爱国情感。在讲授“人民政府服务人民”内容时导入汶川地震的素材,学生在感受服务性政府的同时,体会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素材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反素材都可以使用。但对于消极的或是反面的素材,教师一定要有驾驭能力,能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积极的态度来审视社会消极的一面。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隐性德育因素,让学生养成公民意识 德育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主要采用问题探究、行为训练、情感体验等方法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公民教育的效果。以《投资理财》教学为例,我没有按教材顺序一一讲解储蓄、债券、股票保险的优缺点,而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首先设计模拟投资理财活动,将学生分成4组,结合学生在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段的收入,设置家庭月收入盈余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作为问题情境,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情境。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问题情境设计投资理财五年计划,计算五年后资产的收益并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评出最佳理财方案,对这个方案进行修订,形成小组理财计划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对这些理财方案进行评估,从而形成不同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的理财参考方案。在问题探究中,学生能主动学习,与同学积极沟通,听取他人建议,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理解了不同投资渠道的特点,学会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财,并会计算自己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参与、合作、沟通意识得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结合公民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例如,在学习科学消费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真正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教师首先将全班分为4组,每组选择一项任务,分别为:(1)调查食堂饭菜的浪费情况;(2)调查学校水电的浪费情况;(3)针对周边商店和农贸市场调查《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执行情况;(4)到周边商店调查一次性用具的使用情况。然后指导每组学生设计调查表和访谈记录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调查。在课堂上,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概括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严重性。鼓励学生制定一个行动纲领,践行绿色消费观,厉行节约。在讲授“价格和价值规律”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某地区某种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的调查,分析引发价格波动的因素,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经济规律指导消费生活。最后,做好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教学完成后,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自制的调查表,侧重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的参与、自己的收获、课堂中各种能力的提高等。教师对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课堂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开展积累经验。

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

增加了学生的公民知识 德育课中,教师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公民教育设计,导入相关素材,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从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后作业及测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德育知识、公民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了。

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 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和组内同学积极沟通,合作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其次,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等。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时,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向教师挑战,勇于发表观点,课堂成为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真正过上民主的课堂生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批判和创新意识。

促进了学生公民能力的提高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课的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接受过程转变为以问题情境为细节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展和解决的过程。以学生间讨论和探究为主的形式,并辅之以教师的适当指导,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积极思考,团结合作,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等。其次,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公民的能力,关键体现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大量丰富的资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采访、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1]张建明.北京中小学生公民教育实践回顾与建议[OL].(2008-10-22).http://www.bjesr.cn/esrnet/site/bjjykyw/002930012 8395841d9.ahtml.

[2]武小鹿.从高校德育中探索公民教育资源[J].学理论,2011,(2).

[3]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C]. 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6.

[4]俞慈珍.略论现阶段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J].求实,2008,(2).

[5]孔月霞,韩晓捷.大学生公民教育新路径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8,(6).

[6]许曙青.职业院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7]余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有话职说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G712

A

1672-5727(2012)02-0108-02

李玲(197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课公民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