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n骨折34例的治疗体会

2012-01-29 07:31杨拥民陈霞王霞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期
关键词:腓骨胫骨螺钉

杨拥民 陈霞 王霞

Pilon骨折是由于轴向压力所致的波及踝关节的胫骨下1/3的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严重创伤,1911年首先由Destot命名,发病率约占下肢骨折的1%。因Pilon骨折复位困难,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远端为松质骨,难以坚强内固定。目前,对Pilon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尚未达到统一的共识。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1年~2010年治疗Pilon骨折34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1年~2010年收治的Pilon骨折病例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平均40.3岁;34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滑冰摔伤2例。所有病例中左侧17例,右侧16例,双侧1例。

1.2 骨折分类 按Ovadia和Beas标准将Pilon骨折分为5型,Ⅰ型:骨折无移位3例;Ⅱ型:骨折轻度移位7例;Ⅲ型:骨折大骨折片移位,17例;Ⅳ型:多块粉碎性骨折干骺端较大缺损4例;Ⅴ型:严重粉碎性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1.3 方法 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及骨折分型决定治疗方案。Ⅰ型患者采用石膏固定,4周后在不负重情况下自主功能活动,8周后逐渐负重。Ⅱ型骨折采用跟骨牵引,在牵引状态下进行手法复位,结合中药膏药外敷,4周后去除跟骨牵引,逐渐进行负重性功能锻炼。Ⅲ~Ⅴ型病例采用开放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强调无创操作。

1.4 手术方案 手术均在伤后2~6 h内进行。于硬外麻醉下彻底清创,如合并腓骨骨折,先做小腿后外侧切口,将腓骨复位后用重建钢板固定,恢复腓骨长度,再在胫骨下段前内侧做切口,距后外侧切口7 cm以上,复位胫骨关节面时,以距骨的关节面作为重建胫骨关节面的模板,经牵引、推挤等方法,尽量使胫骨下段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对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经过塑形的三叶草型钢板固定,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填充。软组织条件差或关节面粉碎严重,难以做内固定时,可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将腓骨复位钢板固定,胫骨处有限切开,将胫骨较大骨块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尽量使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在跟骨及胫骨中段各打入2枚外固定螺钉,安装并调试好外固定支架,胫骨干骺端骨缺损处植骨。单纯内固定者用小腿石膏托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者不再用石膏固定。术后给予甘露醇脱水消肿、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据X线片检查结果作为开始负重的依据,一般10~12周后开始逐步行负重功能锻炼。

1.5 评价标准 参照Ovadia等的功能评定标准[1],优:关节功能恢复基本与健侧一致,无任何症状或关节伸曲活动范围是健侧的75%以上,行走后有轻度酸痛和微肿,恢复正常劳动。良:关节活动范围是健侧的50% ~70%,行走后有轻度酸痛,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可:关节活动范围是健侧的25% ~50%,关节有明显的肿胀和酸痛,行走困难,最后行关节融合术。差:关节活动范围是健侧的0% ~25%,关节有明显的肿胀、剧痛,不能行走,最后行关节融合术。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6年,平均3.5年,结果:优23例(67.6%),良10例(29.4%),可1例(3.0%),临床效果确切。

3 讨论

Pilon骨折一般治疗原则是及早恢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完整性,早期功能练习,防止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Ⅰ型及Ⅱ型Pilon骨折无需手术治疗,Ⅲ~Ⅴ型病例因创伤重,术后并发症多、愈合慢,易形成畸形。笔者总结了Pilon骨折手术经验如下。

3.1 完善的术前评估 尽管X线检查就可清晰显示大部分Pilon骨折处的病变情况,但严重的Pilon骨折术前除行X线的正侧位像外,笔者认为应强调常规行CT检查及三维重建以进一步明确骨折处的受损情况,CT能够很好的显示骨折的具体形态、骨折块的数量、移位程度以及胫腓骨的关系,作为术前设计及术中骨折复位的参考依据。

3.2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Pilon骨折常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且胫前软组织少,血液循环不良,术后早期常有张力性水疱、皮肤坏死、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是由局部张力太高与引流不充分引起。对肿胀严重或已有张力性水疱的患者,主张取内侧切口在无张力下缝合,以防皮肤坏死致胫骨钢板外露,外侧切口可用腓骨长、短肌覆盖腓骨,可做Ⅱ期缝合,起到减张与引流作用,避免用粗丝线强行闭合伤口。

3.3 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骨折胫骨内固定物首选三叶形钢板,因此钢板薄,对软组织刺激小,易于塑形和切割所需形状,使用方便,其下端宽大,螺钉孔较多,可用多枚螺钉固定,对Pilon骨折而言支撑强度也足够。Pilon骨折的复位常留下骨缺损,植骨能增加固定物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移植骨首选自体髂骨,不主张用同种异体骨[2]。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调节复位,可早期功能锻炼。而有限内固定通过小切口,借助克氏针螺钉行关节面的复位固定,由于内固定物有限,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小,从而保护局部血运,减少了伤口的并发症。局部血运的保护也减少了对骨折愈合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通过支架牵引恢复关节间隙,防止关节面二期移位及粘连。近年来,季滢瑶等[3]报道,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效果最佳。笔者认为此方法优点较多,但超关节固定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3.4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应抬高患肢,静脉滴注脱水剂缓解水肿,预防使用抗生素,同时用冰袋局部冷敷48 h左右,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拍复位或牵引后的X线平片,必要时行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骨折情况。若局部出现水疱,则做相应处理,在局部水疱愈合或肿胀基本消退后再行手术内固定。强调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早期的功能锻炼依赖有效的骨折固定并促进骨折早期愈合[4]。

综上所述,依据不同的分类给予不同的处置方法,手术治疗前对骨折损伤准确的评估,合理有效的处理软组织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是成功治疗Pilon骨折的关键所在。

[1]沈洪兴,张春才.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8):507.

[2]王栋梁,周立德,姜其为,等.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功能评估[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6):323.

[3]季滢瑶,胡广,林昌孝.手术治疗pilon骨折82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43 -244.

[4]张波,黄蕾,王满宜,等.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7):405.

猜你喜欢
腓骨胫骨螺钉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崴脚千万莫忽视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