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2012-02-01 09:01麻晓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离院异丙酚氯胺酮

麻晓华

(沂南县中医医院,山东 沂南 2763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无痛人流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异丙酚静脉麻醉虽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但其镇痛作用较弱。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将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人工流产,并与单独应用异丙酚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自愿终止妊娠者孕40~70 d妇女,年龄在20~38岁之间,体重45~70 kg,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康健评估标准)Ⅰ~Ⅱ级。术前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均无其他合并症,随机根据孕妇意愿分为两组,即异丙酚(P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50例,组间年龄、孕周、体重、体格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24 h常规阴道准备,同时向孕妇介绍手术的概况,告知术中及术后出现轻微腹痛和阴道流血是正常现象,减轻孕妇的紧张、焦虑心理,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嘱孕妇术前禁食水4 h以上,排空膀胱。无术前用药,室温在24~26℃,孕妇入室后即建立上肢静脉通道,静滴0.9%氯化钠溶液,经面罩给氧4 L/min,于消毒时静脉给药。术前应备好无菌流产包、负压吸引器、急救药品等。P组:单纯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 mg/kg;K组:缓慢静脉推注氯胺酮0.15 mg/kg,异丙酚1.5 mg/kg。待孕妇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开始手术。若手术刺激致肢体活动时,再加用0.5 g/kg异丙酚。观察并记录各组孕妇麻醉前、麻醉后每2 min记录一次血压(B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1.3 镇痛标准[1]1)显效:孕妇自述在术中完全无痛,表情自如、安静。2)有效:孕妇仅有轻度腹痛、牵拉痛,基本安静。3)无效:术中孕妇感明显疼痛,不够安静或大声呻吟。镇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指标与术前相比,麻醉后2 min、4 min及苏醒后动脉压(MAP)、HR、SPO2变化情况。观察清醒及离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以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K组的镇痛明显优于P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MAP、HR、SPO2变化 见表2~4。

2.3 两组清醒及离院时间 见表5。

2.4 两组副作用 P组术中知晓4例,术中疼痛2例,流泪11例,术后腹痛8例,恶心、呕吐4例。K组术中知晓1例,流泪1例,术后腹痛5例,恶心、呕吐5例。与P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MAP变化比较(x±s,mmHg)

表3 两组HR变化比较(-x±s,次/min)

表4 两组SPO变化比较(-x±s,%)2

表5 2组清醒及离院时间(-x±s,min)

3 讨论

人工流产,在不应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但对孕妇的心理压力很大,扩张宫颈及宫腔内操作引起内脏痛,对孕妇造成较大损害。因此,采取措施减轻孕妇痛苦及防止人工流产综合征极为重要。

异丙酚为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完全,无明显蓄积,麻醉深度易控制,苏醒后无困倦感,定向力不受影响等优点,适用于无痛人流术[2];但异丙酚作用较弱,对疼痛刺激较强的手术操作,单独使用异丙酚难于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特别是一些初产妇,宫口较紧,甚至出现扩宫困难,产生强烈扩宫痛。故临床上常配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物,譬如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氯胺酮是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主要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和大脑的联络径路,产生强有力的镇痛作用。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有利于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同时两药合用有利于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舌后坠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氯胺酮还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维护良好的气道反射[3]。

通过采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行人工流产术,并与异丙酚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各组手术方式、孕妇年龄、体重、妊娠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麻醉后2 min与麻醉前MAP、HR、SPO2相比均下降(P<0.05)。K组苏醒时间稍长,但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流泪K组明显少于P组(P<0.05)。术中知晓、术中疼痛、术后腹痛、恶心呕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镇痛、镇静确切,循环呼吸抑制轻,副作用少,恢复迅速完全[4]。故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是一种比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式。

[1] 曾静影.利多卡因对人流镇痛效果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1,(7):210.

[2] 倪家镶,樊碧发.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3.

[3]万字健,周钦海.氯胺酮舒张平滑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8(12):679.

[4]谢玉丰,刘京璋,刘传勇.中缝隐核对兔奥迪氏括约肌肌电活动的影响[J].生理学报,2001,53(3):215-218.

猜你喜欢
离院异丙酚氯胺酮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糖尿病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步督察法” 全天候管好临时在外干警
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离院后的影响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