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

2012-03-22 06:09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王万里
地理教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火山课件日本

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 王万里

基于主动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

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 王万里

观念影响决策,目标引导行为。好的教学设计来源于正确的教学目标,而正确的目标又来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服从,习惯于在课堂上灌输课本知识,这就使我们形成一种传统保守的观念:要求学生上课勾书、课后背书。我们要求学生克服惰性,战胜困难,这就把学习变成了一项艰苦乏味的任务,把学习变成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角色。

实际上学习是人的本能,人后天习得的所有技能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的范围很广。西方教育家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意识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乐趣和智慧;最后才是掌握生活的技能和方法。基于上述理念,西方教育强调愉快学习,倡导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西方主体发展的教育理论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打开了一条思路,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理念来改善地理教学设计。以高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设计为例,该课件是笔者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课件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计学习流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现象,2011年获教育部全国课件大赛二等奖,并获人教社举办的全国新课标高中地理课件大赛特等奖。课件用Flash等工具制作成学习网页,设计人机交互的功能和笔记功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自主测试,自主归纳知识体系,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拓展知识。课件可以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自由学习,也可以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 展示千姿百态的地形景观图片,营造美妙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地方,思考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不明白可以查看教师解答。这样让学生初步了解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入新课的情景设计

二、注重问题设计

在知识荟萃这一栏,课件用生动有趣的动画配合语音详细讲解各种内力作用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岩浆活动、板块构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教材的难点。

学习流程的界面设计

本课件的对知识的讲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注重问题的设计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每一环节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方法和问题分析方法,设计友好交互的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下为关于地震的学习流程。

1. 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播放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啸的视频,下方弹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地震?地震后为什么本州岛向东移动?(答: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3级以上的地震每天就有4次。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产生断裂,导致此次大地震,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下,亚欧板块向东挤压,这次地震改变了日本的海岸线,使本州岛向东移动了2.4米。)

2. 认识地震的分布规律

观察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为什么火山、地震的分布有关联?多分布在什么地区?课件设计了画笔,学生在地图上圈出地震火山发生的地区,再联系板块构造图,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答:火山和地震都受地壳活动的影响,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世界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3. 分析地震引发的灾害

(1)地震给日本带来哪些灾害?(答:建筑倒塌、滑坡、崩塌、泥石流、海啸、核泄漏等。)日本地震引发的灾害为什么迅速蔓延到全世界?(答:日本地震导致核电厂爆炸,产生核泄漏,通过洋流和大气循环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中国临近日本,所受的影响比其他国家更大吗?(答:中国虽然临近日本,但是灾难发生时为春季,吹西北风,污染物向东漂移,对我国的空气污染影响不大,加上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水污染对中国影响也不大。)

(2)读统计表思考,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灾害损失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相似的震级在不同国家引发的人员丧亡和经济损失差异很大?

(答:地震引发的灾害损失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从自然条件来看,地震发生的震级、震源深度都直接影响灾情,例如智利地震震级大,但是震源深,所以死亡人数少。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地震引发的灾情损失大。当前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损失比发达国家大,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预报和防灾措施差,建筑质量差。日本地震震级大,次生灾害多,死亡的人数比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少,主要原因是灾害预警措施得当,国民素质高,中小学经常进行防震演练,防灾意识高。)

三、关注人地关系,理解自然灾害的普遍联系

地震和火山是本教学设计的创新点,课件运用最新的素材,以2011年日本地震和智利火山为例,联系实际分析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地质灾害不仅影响局部地区,还会影响全世界。例如,分析日本地震对全世界经济的影响,笔者用了一段材料:

据新华网消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海啸引发核泄漏迅速波及全球,不仅重创了日本经济,而且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地震后半个月内日本股市大跌,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各国股市也大跌,美国、欧洲股市也随之大跌,电子、汽车等相关股票跌幅最大,核电、海洋渔业受拖累更大,之后石油、铁矿期货大跌,黄金价格上涨,中国钢材、水泥等建材期货上涨。

读材料思考:(1)你如何看待以上现象?当今世界,金融风暴会波及全世界,为什么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也会迅速波及全世界?(2)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答:在全球化背景下,地质灾害已经不仅仅影响局部区域,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会迅速蔓延全世界。由于全球产业化的联系,日本地震之后大量在海外的投资者需要撤走资金回国建设导致日元上涨,美元下跌,引起全球股市波动。同时日本主要产业电子和汽车在国内的生产受创,导致国外的相关生产也受拖累。因日本工业生产将在一年内大幅度减产,对海外石油、铁矿的需求量减少,所以国际石油、铁矿期货大跌,黄金价格上涨。中国邻近日本,日本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等建材,导致中国建材期货上涨。

在火山的分析过程中,课件以智利火山为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火山爆发时为什么会引起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火山爆发引起强烈对流,产生闪电雷鸣。)火山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火山爆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使云层增厚,保温作用增强,可能使气候变暖,但是火山灰阻挡太阳辐射,也可能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气候变冷。)为什么智利火山会导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航班延误?(火山灰通过低纬信风的输送,向西漂移,影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火山除了带来地质灾害,能否给人类带来一点有利的影响?(火山爆发可以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还可以给周边地区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以上分析引导学生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问题探索这一栏目标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了“学而时习之”“我来闯闯关”等活动及地貌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

“学而时习之”是对知识荟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要求学生做笔记归纳知识体系,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转到相应的学习页面。

“我来闯闯关”包括10个考查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教学时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回答相应的题目。

地貌分析题要求应用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些风景名山的成因,如落基山、太行山、长白山等著名山脉,以考查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广州周边的白云山、西樵山等地貌的成因,以体现“学习生活中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五、把学习延伸到课本之外

在课外探索方面,添加了近来与课件内容相关的热点,包括“近年世界大地震一览”“日本怎样与灾难共存”“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而“热点分析”包括“核辐射知识”“地震自救知识”。“热点资源”是一些网址的集合,这一模块主要对本节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

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课件不仅重视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思想观,在情感态度方面达到了三个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学会从地理的眼光欣赏世界;

2. 让学生理解地质作用内外力的对立统一,形成辩证思想观和正确的人地观;

3. 让学生理解地质灾害的全球化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七、基于主动发展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现代教学设计注重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修改。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为导向,具备以下特征:

1. 从教学内容来看,知识涉及面广,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2. 从教学目标来看,重视人文思想教育,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3. 从教学过程来看,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4. 从教学方式来看,重视综合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5. 从课堂组织来看,注重营造自然、轻松、民主、平等的气氛,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尊重他人、相信自我的民主个性。

猜你喜欢
火山课件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黄金时代》日本版
火山
我是火山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