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声《诗小学》考

2012-04-01 22:18周挺启
关键词:释文玉树

周挺启

(华东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41)

吴树声《诗小学》考

周挺启

(华东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41)

台湾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录清吴玉树《诗小学》提要,此书著者实为吴树声,《云南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均收录。《清史列传》有吴树声传。吴氏精于音韵训诂之学,于经史子集均有著述。吴玉树另有其人。

诗小学;吴树声;吴玉树

一、《诗小学》著者实为吴树声而非吴玉树

《云南丛书》收录有吴树声《诗小学》,其自序言:

小学者,训诂声音之学者,不精乎此不可以说经,其不可以说《诗》。《诗》固资博识且供吟咏也。我朝经学昌明,以训诂声音之学说《诗》者弗虑数十家,戴氏震、王氏引之、陈氏启源、李氏黼平之书其最著者已。段氏玉裁《毛诗小学》、《毛诗故训传》皆用其注《说文》叠韵双声之法解字以解经,其说虽亦旁及于诸书,其学究未免域于专门。《诗》之旧训不合叠韵双声者甚夥,如《采蘋》“于以奠之”,传“奠,置也”,据《礼》注“奠,献也”;“简兮简兮”,传“简,大也”,据《左传》等书注“简,选练也”;“考槃在涧”,传“考,老也”,据笺及《说文》《汉书》注“考,老也”:皆当以叠韵字为训。《北门》“王事敦我”,传“敦,厚也”,据《释文》“音都回反”;《閟宫》“敦商之旅”,笺“敦,治”,据《庄子释文》“敦,断也”;“室人交徧摧我”,传“摧,沮也”,据《说文》“摧,挤也”,《太玄》注“摧,趣也”;《定之方中》“灵雨既零”,传“灵,善也”,据《说文》作“霝雨既零”,训也:皆当以双声字为训。此固训诂之常经,实为说经之大要已。

至《诗》中有古字,有讹字,有叚借字,皆言乎其形也。其声与义则有合音,有一字数义,一义数用,一经误读便成舛谊。古字如《凯风》“吹彼棘心”心字,据《易》、《礼》并《释名》定为尖之古字。“母氏圣善”圣字,据《书》石经、《礼释文》等书定为听之古字。《墙有茨》“不可襄也”襄字,据《书》及《鸿烈解》定为囊之古字。《定之方中》“匪直也人”也字,据《秦权铭》、《石鼓文》、《通志》等书定为殹之叚借,即繄之古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字,据《山海经》并注定为俊之古字。《天保》“无不尔或乘”或字,据《说文》定为国之古字。《庭燎》“夜如何其”,据《頍弁》及《礼释文》等书定为期之古字。《斯干》“君子攸芋”芋字据《周礼》注定为宇之古字。《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不字,据《书》马注、《荀子》定为丕之古字;又“不显亦世”亦字,据《噫嘻》传、《丰年》笺、《汉书》、汉碑定为奕之古字。《棫樸》“金玉其相”相字,据传及《礼》、《荀子》定为样之古字。《抑》“无竞维人”,《桑柔》“秉心无竞”,《烈文》“无竞维烈”、“执竞武王”各竞字,据各传笺、《左传》、《庄子》、孔融文定为强之古字。《丰年》“皇以间之”间字,据《汉书》、《庄子》、《释名》定为简之古字。《泮水》“靡有不字据《说文》、《玉篇》定为学之古字。

讹字,古人以口授经,有弟据所授之音而讹者,有经后儒误改者,有因后人迻写之误而讹者,如《关雎》“君子好逑”逑字,据《礼》与《尔雅》注定为仇之讹字。“左右芼之”芼字,据传及《国语》、《说文》定为若之讹字。《汝坟》“惄如调饥”调字,据《释文》、《说文》定为朝之讹字。“羔羊之皮”羔字,据《急就篇》、《说文》、《广韵》定为之讹字。《采苓》“苟亦无然”苟字,据《尔雅释文》、《说文》定为茍之讹字。《采菽》“平平左右”平字,据《论语集解》、《史记》、《说文》定为采之讹字。《大明》“燮伐大商”燮字,据《说文》定为之讹字。《有瞽》“应田县鼓”田字,据《国策》、《史记》诸书定为陈之讹字。《殷武》“罙入其阻”罙字,据传及《说文》定为之讹字。

叚借字本为六书之一,《诗》中尤夥,前贤已是正者不赘,如“周南”南字,据《鼓钟》及《礼》、《左传》定为南籥本字,作南北字用者叚借。“硕人之薖”薖字,据《声类》定为窠之叚借。《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房”由字、房字,据《左传》、《汉书》、《孟子》、《管子》等书定为游与放之叚借。《南山》“曷又极止”极字,据《书》、《左传释文》定为殛之叚借。《驷驖》“舍拔则获”舍拔字,据《泉水》传、《礼》注、《仪礼》定为释軷之叚借。《伐柯》“边豆有践”践字,据《书》郑注、《礼》、《周礼》注定为翦之叚借。《七月》“一之日于貉”貉字,据《周礼》并注定为禡之叚借。《斯干》“无相犹矣”犹字,据《礼》注定为摇之叚借。《蓼萧》“是以有誉处兮”誉字,据《孟子》、《左传》、《文选》注定为豫之叚借。《我行其野》“成不以我富”富字,据《召闵》笺、《易释文》定为福之叚借。《楚茨》“既齐既稷”稷字,据《逸周书》注、《书序》、《史记》定为肃之叚借。《公刘》“何以舟之”舟字、“涉渭为乱”乱字,据《春秋三传》、《说文》、《史记集解》、《汉书集注》定为祝与纂之叚借。“上帝板板”板字,据《释名》定为昄之叚借。《荡》“其命匪谌”匪字,据《书》、《汉书》、《文选》、《尔雅》定为棐之叚借。“女炰烋于中国”炰烋字,据《山海经》定为狍鸮之叚借。《抑》“民之靡盈”盈字,据《左》《穀》二传、《史记》定为逞之叚借。《崧高》“于蕃于宣”宣字,据《周礼》、《说文》定为桓之叚借。《玄鸟》“景云维河”云字、河字,据《管子》、《庄子》、《吕览》、汉碑定为运与何之叚借。《长发》“幅陨既长”,据古音定为福运之叚借。字形既定,经谊斯彰。

合音之说起于西域。赵氏宦光曰:“释典译法真言中此方无字可当梵音者,即用二字聚作一体,谓之切身是也。”六朝反语盛行,其实皆肪于合音。《诗》中如《采苓》“舍旃舍旃”旃字,为之焉之合音。《鸨羽》“王事靡盬”靡字,为没有之合音。《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于字,为何居之合音。《七月》“八月断壶”壶字,为胡卢之合音。《东山》“有敦瓜苦”敦字为团圆之合音。《伐木》“微我弗顾”微字,为无谓之合音。《南山有台》“遐不詹寿”、“遐不黄耇”遐字,据《礼》疏定为胡之叚借,胡为何为乎三字之合音。《十月之交》“山冢崒崩”崒字,为崔巍之合音。“楚楚者茨”茨字,为蒺藜之合音。《噫嘻》“既昭假尔”尔字,为如此之合音。《文王》“既勤止”止字,为之矣之合音。《长发》“帝命式于九围”,据《公羊传》注国读如围,国为囗或之合音。

一字数义者,如同一介字,或训为助,或训为大,或为匈之叚借,或为戒之叚借。同一且字,或训为往,或训为存,或为怚之叚借,或为辅之叚借。一义数用者,如曰、与、于皆语词也。“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义近于云;“见睍曰消”、“曰嫔于京”,义通乎聿;“曰止曰时”,曰为为之假借。“黄鸟于飞”、“之子于归”,于与曰同义;“于彼原隰”、“于邑于谢”,于训为往;“作于楚宫”、“作于楚室”,于读为为。

或因声而定义,或以义而知声。知其为古字而后不误于后世字,知其为讹字而后可求其正字,知其为叚借字而后不牵混于所借之字,知其字之形而后可以定其声与义,知其字之声与义而后益无误于字之形。训释字义仍纯用段氏叠韵双声之法,叠韵双声有不得通者,始参用旁通引申之义,凡经义之攸关皆得力于小学,久而成编,非好为立异也。阮氏元有言曰:“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寔事求是而已。”后生末学比物比志也,惟是才识谫陋,见闻又隘,世之精于小学者,当必有以匡予之不逮矣。保山吴树声述。

台湾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部·诗类》有江翰撰写关于《诗小学》提要,不过著录作者为吴玉树:“玉树字□□,号鼎堂,云南保山人。”[1](P492-493)《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经部·诗类》沿袭,著录作者为吴玉树[2](P76)。

中科院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诗类》江翰撰写的关于此书提要,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二:一,版本为清同治十年(1871)寿光官廨刊本;二,作者为吴树声,字鼎堂。[3](P400-401)

《越缦堂读书记》同治辛未年(1871)九月三十日条有载,评价如下:

然不遵《小序》,好异旧说,往往近于武断。双声叠韵,故为训诂之本,而义贵引申,故训所传,必非无自,亦安得以声韵相限?即如穆姜曰“元者,善之长也”,四语俱于声韵不相关合。“天者,颠也”,天有颠谊,不得以颠谊尽之。“日者,实也”,日有实义,不得以实义尽之。吴氏开卷释周南二字,以周为地名,南为乐名,皆考之未审。以《商颂》“天命玄鸟”为本作“天命玄王”,汉世为谶纬之学者所改,则近于妄矣。《说文》霝字下本引《东山》诗“霝雨其濛”,右零作霝也,“灵雨既零”之零与霝同,非灵与霝同。若如吴解,则“霝雨既零”之零字,当从段氏注《说文》零字解,作徐雨也,此谓雨既徐也。而吴氏仍依《说文》旧本,解零为余雨,谓霝雨已后尚有余雨也,则不成语矣。[4](P587-588)

《清史稿·艺文志》著录作者为吴树声[5](P21)。《贩书偶记》所载同。[6](P23)

二、吴树声其人及其著述

吴树声(1820-1873),字筱亭,一字鼎堂,室名仰山堂,云南保山人。道光甲辰(1844)举人,官山东知县。吴树声精于音韵训诂之学,著述颇丰,经部有《诗小学》三十卷附补一卷、《论语尊经论》五卷、《孟子小学》一卷、《经传释词续》五卷、《六书微》一百一十卷、《歌麻古韵考》四卷、《合音辑略》一卷、《两汉书小学》五卷,史部有《后汉书孝弟录》、《两汉粹语》、《鼎堂金石录》二卷,子部有《沂水桑麻话》、《备蝗略》,集部有《仰山堂诗文集》。其中,《云南丛书》收入《诗小学》、《歌麻古韵考》、《合音辑略》、《鼎堂金石录》。《诗小学》亦为《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歌麻古韵考》亦为《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收录,《鼎堂金石录》亦为《西南考古文献》、《丛书集成续编》收录。《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有吴树声传。《光绪云南通志》、《光绪续修云南通志》、《民国纂修云南通志》俱有关于吴树声著述的记载。台湾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言《诗小学》著者为吴玉树,实误。《民国纂修云南通志》卷七十一有关于《诗小学》、《论语尊经论》、《六书微》、《歌麻古韵考》、《合音辑略》的记载。[7](P765、769、773、773-774、774)

三、吴玉树其人及其著述

清人有吴玉树者,字灵圃,浙江归安人。著有《宝前两溪志略》十二卷[8](P520),《东林山志》二十四卷[5](P475),擅长山水画,有《东林志图》[9](P92)。《焦散人题画诗》不分卷,同治七年(1868)吴氏潼川刻本,四川省图书馆藏[10](P1438)。

[1]王云五.续修四库全书提要[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

[2]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章钰,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孙殿起.贩书偶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龙云,卢汉修,周钟岳.民国新纂云南通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8]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盛叔清.清代画史增编(卷四)[A]..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第78册)[C].台北:台湾明文书局,1986.

[10]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Textual Research on Wu Shusheng’s Philological Study of Poetry Scripture

ZHOU Ting-qi (Institute of Ancient Book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Taiwan version of Abstract of Renewal of The Si Ku Quan Shuembodies abstract of Philological Study of Poetry Scripture with its writer named Wu Yushu from Qing Dynasty,while Wu Shusheng’s the real author.This book is also included in Yunnan Series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eries Uncollected in The Si Ku.There is Wu Shusheng’s biography in Celebrities in Qing Dynasty.He,specialized in phonology and scholium,has writings in Confucian Classics.Wu Yushu is another person.

philological study of Poetry Scripture;Wu Shusheng;Wu Yushu

I207.2

A

1673-1395(2012)02-0016-03

2012-01-22

周挺启(1979-),男,安徽桐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朱子学文献与学术史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释文玉树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我家门口的玉树
玉树留芳
玉树花开、鸡鸣东白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玉树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