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原型

2012-04-01 22:18
关键词:哈利·波特布利荣格

李 姣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论《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原型

李 姣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书中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哈利、邓布利多、伏地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原型理论中有其相对应的人物原型。

荣格;原型;哈利·波特;邓布利多;伏地魔

一、荣格原型批评的理论背景

荣格师承弗洛伊德,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演变。弗洛伊德就人的无意识做出比喻:“人的整个精神生活就像一座海岛,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小部分,无意识则隐藏在水下,成为意识的基础并决定其主要方向。”荣格认为,“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识,水面下因为潮汐运动而露出来的部分代表个人无意识,而所有孤立海岛的共同基地——隐藏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1](P74)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构成原型的基础。荣格指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2](P48)

二、《哈利·波特》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原型分析

(一)哈利·波特

哈利这个人物形象在多方面符合荣格关于英雄原型的定义。安娜·多比在其《理论应用与实践:文学批评导论》中指出:英雄的出生环境往往不同寻常。哈利的母亲是麻瓜(非魔法师)出身。同时,幼年的英雄要有一次大难不死的经历。而婴儿时期的哈利,从伏地魔的索命咒下逃生,并遭遇双亲遇害的惨痛经历。哈利的死里逃生也意味着伏地魔的失势,这一天,连生活在魔法世界之外的麻瓜们也意识到不同寻常的事情:“英国普降流星雨,猫头鹰光天化日之下四处纷飞,到处都是披着斗篷的怪人。”[3](P36)失去双亲的哈利被送到了姨妈家。寄住在姨妈家的十年是哈利痛苦的童年阶段。这个巫师界鼎鼎有名的“活下来的男孩”整日受到表哥达利的追打,居住在楼梯下阴暗狭窄的碗橱。尽管身处麻瓜世界,哈利也感觉到自己身上有着一股无法解释的神奇魔力,但这个“怪念头”却被姨妈一家横加指责。直到十年之后,哈利才从霍格沃茨的入校通知书中得知自己的巫师身份。进入魔法世界的哈利有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多比认为,英雄在征途中必须解答复杂的谜题,寻回神圣的魔法器件,与具有超人能量的生物作战,来挽救众生。这正是哈利在小说中演绎的英雄行为。这位承载了魔法界希望的男孩从11岁起就担当了超出同龄人的责任,每年都会面临严酷的生死考验。

而在个体化的进程中,人们首先遭遇的就是自己的阴影。阴影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根基。作为集体无意识的构成部分,它是人的基本动物性的部分,是人格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原型之一,它使人格变得完整,富于活力。荣格指出:“从最深的意义来看,阴影就是仍拖在人类身后的那条看不见的蜥蜴尾巴。”[4](P250)在哈利身上,阴影的表现形式是他在婴儿时期遭遇伏地魔的索命咒时留下的闪电疤痕。这条疤痕将哈利与伏地魔紧紧联系起来,伏地魔的情绪变化会使哈利的伤疤疼痛难忍。而且,哈利同伏地魔一样,也是蛇佬腔,这种罕见的能力是黑巫师才有的天赋。与伏地魔的种种相似,使哈利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正如荣格所说:“那阴影是一条狭路,是一道窄门,任何走下深井的人都摆脱不了那痛苦的挤压,但是人必须学会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谁。”[5](P192)当哈利得知自己的阴暗本能源自于伏地魔多年以前不成功的索命咒,把一部分黑暗能量传入自己体内的,他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

(二)阿不思·邓布利多

邓布利多体现的原型人物有两个:父亲原型及智叟原型。哈利年幼的时候丧失双亲,虽然被寄养在姨妈家中,但他从未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在哈利进入霍格沃茨之前,弗农姨父作为他的法定监护人,本应在生活中扮演父亲的角色。然而,弗农姨父从未将哈利视为自己的孩子,收养他仅仅是为了尽义务。正是姨父这种敷衍的态度,将哈利推入了一位慈爱的长者——阿不思·邓布利多的怀抱。在霍格沃茨,哈利得到了邓布利多无微不至的关怀。邓布利多实际上充当了哈利父亲的角色;而邓布利多的智叟原型则表现为向年轻的英雄提供建议和指导。在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邓布利多开始亲自对哈利进行辅导,并带领哈利踏上了寻找伏地魔的魂器之旅。在这次探求中,邓布利多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哈利为了完成邓布利多留给自己的任务,决定离开霍格沃茨这个温暖的地方,踏上未知的寻找魂器之旅。这证明了哈利对邓布利多的忠诚,以及邓布利多在他心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这两个原型形象使邓布利多成为哈利生命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所以,在第六部中,即使邓布利多已经逝去,他也依旧以画像的形式为哈利提供帮助。这意味着即使邓布利多遭遇了身体意义上的死亡,他对哈利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三)伏地魔

阴影原型在投射时最常见的变体就是魔鬼。伏地魔作为书中的头号反面角色,恰好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魔鬼形象,而他也被手下的追随者称为“黑魔王”。他是正派巫师的首要敌人和杀害哈利父母的元凶。伏地魔的名字也是恐怖的代名词,甚至在他消失之后,人们也不敢提及他的名字。

伏地魔拥有卓越的黑魔法才能和超乎常人的野心。凭着野心,他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他发展出庞大的追随者队伍,并召集各种邪恶生物为自己效劳;他秉持“纯血统论”,对非纯正血统的巫师进行清洗和屠杀,对不服从自己命令的巫师也大开杀戒。在他的统治之下,巫师界和麻瓜界都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恐怖之中。

评论家约翰·克卢特和约翰·格兰特列出了构成一个经典黑魔头的几个特征:黑魔头通常已经被打败,但并没有彻底消失;他一心渴望称霸世界;他是一种抽象的力量,是堕落的象征。[6](P184)伏地魔正好符合这些特征。伏地魔在杀害婴儿时期的哈利时失手被反弹的魔咒击中,他的权势与肉体一起消失。但他依旧以一种既非幽灵又非游魂的超自然形式存活着,谋划着东山再起。他宣称:“我,在长生的路上比谁走的都远的人。你们都知道我的目标——征服死亡。”[7](P566)为此,他制作了六个不同的魂器,以达到永生的目的。伏地魔集中体现了人类心灵中潜伏的阴暗本性,这些阴暗是人类善良天性的敌人。

三、结语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非出自作者的凭空想象,而定位为青少年读物的小说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儿童文学。从荣格的人物原型理论出发,对小说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人物的活动更加有理有据,可以对作品创作的根源、表现的内容做出合理的阐释,也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依据。正是这种原型特征使得作品获得了想象之外的成功,具有了超越自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1](瑞士)荣格.神话人格[M].冯川,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2](美)霍尔,诺德拜.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3]J.K.Rowling.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M].New York:Scholastic Press,1998.

[4](美)弗雷德,等.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姚锦清,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5](瑞士)荣格.人及其表象[M].张月,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6](美)柯尔伯特·戴维.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M].麦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7]J.K.Rowling.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M].London:Bloomsbury,2000.

I106.4

A

1673-1395(2012)02-0025-02

2011-12-22

李姣(1988—),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布利荣格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魔杖就绪 魔法世界回归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诡辩获罪
诡辩获罪
布利丹效应
荣格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