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技巧在《又来了,爱情》中的运用

2012-04-01 22:18
关键词:莱辛朱莉萨拉

刘 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论陌生化技巧在《又来了,爱情》中的运用

刘 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文学概念,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陌生化的过程,是事物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人们的审美视野的过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又来了,爱情》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什克洛夫斯基指出:“那种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于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在他看来,文学和社会生活是不尽相同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应对现实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一种新奇的陌生感,并激发读者的兴趣。[1]对作品进行陌生化处理,能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鲜感,延长读者的审美时间,增加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难度,以此便达到了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2]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久负盛名的女作家,其创作生涯横跨大半个世纪。在《又来了,爱情》当中,莱辛对小说的语言、人物、情节、故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入其中,理解该小说的隐含意义。

一、标题及叙事结构的陌生化处理

陌生化技巧首先体现在标题上。小说的标题为“love,again”,按照惯例,出现在书名中的字母应该是大写,而莱辛在这里采用的却是小写。读者在看到小说标题之初,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这里是小写?这就不得不提到小说的内容与情节了。小说有两条情节主线,一条主线的女主人公是朱莉·韦龙,另一条主线的女主人公是萨拉。萨拉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她先后身陷三段情感纠葛之中,为此而感到万分痛苦。然而,真正折磨她的并非这突如其来的爱情本身,而是她所爱慕的对象均是跟她年龄相差较大的小伙,“老妻少夫”是不被世俗所认可的。作者在此处采用陌生化技巧,将“Love”改为小写,从而赋予love以强烈的讽刺意味,反映了萨拉对于爱情万般无奈的心情。作者也借此表明了她对所谓的社会规范的态度,揭示了老龄妇女被剥夺了追求爱情的权利。

在小说中,莱辛采用了历时与共时并置的手法——“两个平行的世界”,打破了历时性小说的叙事模式,解构了历史的完整性和权威性。[3]同时,作者也采用了历史和真实杂糅的手法。在小说中,朱莉·韦龙与拿破仑的情妇约瑟芬并行,八百年前的迪耶伯爵夫人的悲叹和朱莉的音乐冰场共存。这篇小说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小说大部分出自萨拉之口。朱莉·韦龙的故事,也是借由萨拉之口转述给读者的。可以这样说,两条主线的两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不同的人生阶段,朱莉·韦龙代表了女性的青年时期,而萨拉则代表了女性的老年时期。朱莉·韦龙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故事的历史背景,而萨拉的故事则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事实,也可以被看作是朱莉·韦龙的人生的延续。这两位女性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阶段,但是却有很多共性:同为知识女性,所受到的待遇也是极其相似的。这两条构成故事结构的主线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作者这样安排故事结构,可能会让读者在最初感到有一点混乱,但是当读者重新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作者这样安排是有用意的,这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

二、语言的陌生化处理

小说中语言的陌生化策略,首先体现在作者对于隐喻手法的运用上。在这篇小说中,有几次关于门的描写:“很久以前就已经关上了这扇门”;“比如你无意中突然打开一扇门,你看到所有的事情都被概括了”;“很快你心里的一扇门就会关闭,因为你现在感到的一切让你无法忍受,那扇门可能在你一生中会一直关着。”[4](P360)在这些描写中,作者多次提到了“门”这个字眼,结合小说的内容来看,门可以被看作是爱情之门,凸显萨拉心中对于爱情的渴望。当萨拉身陷与比尔之间的情感漩涡之时,她不断告诫自己:“很久以前就已经关上了这扇(爱情)门。”此时,萨拉的心早已是蠢蠢欲动,但迫于世俗的偏见,她也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欲火,不得不告诫自己:心中的门——爱情之门,早已关掉。作者在此采用了隐喻的手法,从而使故事情节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小说语言的陌生化策略同时也体现在意象的陌生化方面。[5]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她投水自尽之前,由于那明智的婚姻‘缺乏说服力’,她用彩粉为自己画了好多幅自画像,构成一个花圈,这是人们在贺卡上经常看到的大小天使花环的讽刺性模仿。”[4](P31)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朱莉·韦龙,这里提到了“花圈”这个意象,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花圈永远都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而作者在此把花圈同朱莉本人联系在一起,向读者暗示了朱莉最终的命运走向。

三、人物身份的陌生化处理

小说初始,作者并未直接告知读者萨拉的年龄,而是通过一些描述性的句子来暗示萨拉的真实年龄。例如:“她不是个年轻女人,当我们尚未完全看清她在阴影之中精力充沛的动作时,很容易把她想象为年轻人。”[4](P26)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萨拉并不年轻,但精力充沛,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年轻人。此外,在小说中作者还多次提到镜子,通过镜子来折射出萨拉的真实年龄。关于萨拉照镜子的描写,在小说中总共出现了三次,作者通过这三段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些关于萨拉的更为细微的描述。尤其是在写到萨拉最后一次照镜子的时候,萨拉在镜子中看到她的头发夹杂着一些银丝。“银丝”二字给读者提供了关于萨拉的真实年龄的更为可靠的信息,最终我们得知萨拉的真实年龄为65岁。

小说初始也并未直接告知读者萨拉的职业,而是通过一些描述性的文字,间接让读者猜到萨拉的职业。例如,关于萨拉房间摆设的描写,有传真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等。作者提到在她的房间里堆满了戏剧演出的道具,提到她要修改稿子,等等。这些细节描写都能让读者猜到萨拉是一位剧作家。

四、结语

俄国形式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该批评方法的核心就是陌生化,而陌生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延长读者的审美过程。笔者在此采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对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这部小说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的语言充满感官效应,使得读者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精致的语言、巧妙的故事结构安排都能让读者产生新奇的陌生感,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作品的审美难度,延长读者的审美时间。

[1]董希文.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文学观[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

[2]高尚学.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雷雷.爱的再现——对《又来了,爱情》中梦境的解读[J].文学语言研究,2009(49).

[4](英)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M].翟世镜,杨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5]赵玉.《红楼梦》中比比皆是的陌生化手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9).

I106.4

A

1673-1395(2012)02-0027-02

2011-12-20

刘婕(1987—),女,湖北枣阳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猜你喜欢
莱辛朱莉萨拉
失败也是收获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一颗水晶球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铁母鸡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杀人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