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旅游宣传文本对比研究

2012-04-01 22:18李敬科
关键词:目的地浙江文本

李敬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中英旅游宣传文本对比研究

李敬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国际旅游深度与广度的加强,国与国之间展开了旅游对外宣传的竞争。中英旅游宣传文本虽同属“信息+劝说”语篇,但其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设计与制作对外旅游宣传资料时,应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潜在游客的可接受性,对旅游宣传文本进行合理的处理。针对不同受众的旅游宣传文本应有所不同,以促进跨文化旅游宣传的顺利开展。

旅游宣传资料;中英文本;对比研究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在入境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宣传资料既是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外游客了解中国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旅游宣传资料质量的优劣,对于我国旅游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取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中外旅游宣传文本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能促进中外文化的顺利交流,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故此,笔者拟对中英旅游宣传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旅游宣传有所裨益。

一、中英旅游宣传文本的相似性

(一)信息功能

游客在出游之前,通常会通过旅游宣传文本这一媒介获取目的地信息。这一行为发生在旅游消费前的早期认知阶段,是游客通过对不同旅游宣传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旅游意向的前提。因此,提供旅游宣传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势必在旅游宣传文本中尽量详尽介绍旅游目的地信息。这包括目的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介绍、风土人情、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信息,以吸引潜在游客。

(二)说服功能

详尽的旅游信息,目的在于说服潜在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观光,这就意味着旅游宣传文本具有说服的功能。良好的旅游宣传文本的语言通常是知识性的、耐人寻味的、现实的、教育的、有说服力的和幽默的。[1]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宣传文本的预期交际效果是评判其质量优劣的重要尺度。为了实现其说服功能,旅游宣传文本的语言必须准确、通俗,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并兼有宣传召唤的功能。

二、中英旅游宣传文本的差异性

(一)形象与平实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文旅游宣传文本注重语言的形象之美,因此倾向于使用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文辞优雅。如:

(1)春季桃红柳绿,景色尤佳,漫步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新柳如烟,好鸟和鸣,意境动人,古称“苏堤春晓”。[2]

“苏堤春晓”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这种文辞华瞻的语言风格是中文旅游宣传文本的主要特点,中国读者很容易被这种旅游宣传文本中的言外形象所打动,并急于去实地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与中文旅游宣传文本相比,英文旅游宣传文本语言平实而简练,重在写实,简单词汇和短句是首选,能更好地突出重点信息,方便读者记忆。如:

(2)Enhanced by glaciers,deep canyons,snowfield,and lakes,the range shoots up suddenly,with no foothills around it.(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该旅游宣传文本语言简练,没有绚丽的词汇,也没有生动的描述,但读者却可从中了解到旅游目的地最基本的信息。

(二)引用与说明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今日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无不留下古代文人的墨宝。各旅游目的地将这些诗词楹联视作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旅游宣传文本中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认为这不仅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魅力,更能增加游人的游览乐趣。如:

(3)西湖旧时称为钱塘湖,北宋诗人苏东坡在诗中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佳人西施,所以又称西子湖。西湖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有赏之不尽的四季风光和无数的历史文化古迹。苏东坡说的好: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2]

英语旅游宣传文本重在信息的传达,因此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进行详实的说明,为潜在游客行前认知提供充足的信息,而将景点的韵味留给潜在游客现场去自由感受。如:

(4)Rough,black rocks of lava just rise out of the water along parts of the coastline.In some places,cliffs rise almost straight from the water’s edge.Along the gentle sloping land area to the southeast are beaches of yellow,white and black sands.(http://www.crnps.gov/worldheritage/)

文中没有华丽的形容词,有的只是对诸如“黑色岩石”、“悬崖峭壁”等的说明。至于参观游览的感受,则只字未提,这和中文旅游宣传文本中往往引用名人诗词楹联作为烘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主观与客观

中国传统文人习惯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种传统影响到旅游宣传文本的撰写风格,使得客观景物介绍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成为中文旅游宣传文本的一个鲜明特点。如:

(5)(峨眉山)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瞰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叠嶂,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

文本既有对峨眉金顶的描述,又有对作者主观感受的描写,更像一篇精致的文学作品。这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但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不足。

英语旅游宣传文本使用具体事实和准确的数据来证明旅游目的地的珍贵价值,以此来吸引潜在的游客。如:

(6)A resting place of the royals,Westminster Abbey,is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churches in the Christian world.It’s a beautiful building,full of morose tombs and monuments,with an acoustic field that will send shivers down your spine when the choirboy clear their throats.The roll call of the dead and honored is guaranteed to humble the greatest egoist,despite the weighty and ornate memorabilia.(Guide to Great Britain)

例(6)对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描述,几乎没有注入作者个人的感觉或者意见,只让事实说话,与例(5)相比,语气显得很客观。

三、结语

中英旅游宣传文本虽同属“信息+劝说”语篇,但其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对外旅游宣传当中,应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潜在游客的接受效果,对旅游宣传文本进行合理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播旅游目的地信息并激发潜在游客的出游热情,促进我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

[1]陈刚.大杭州旅游新指南[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

[2]徐应庚.西湖细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H315.9

A

1673-1395(2012)02-0081-02

2011-12-10

浙江省社科联年度课题(2011N179)

李敬科(1978-),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目的地浙江文本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动物可笑堂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