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映照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2012-04-01 22:18韩文君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经济学

韩文君 徐 勤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语言经济学映照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韩文君 徐 勤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商务英语教学本身是具有经济效益的,实现成本—效益最佳是教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逐步树立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才能有效的寻求被培训者、学生、企业、学校及社会的最佳效益结合点,使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效率与收益率的提高。

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教学;师资;实训

一、商务英语的经济学思考

美国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是语言经济学的启蒙者,他承认语言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与其他经济工具一样具有经济学属性,如成本、收益、价值和效用等[1]。他首次提出经济学研究与深入探求语言的优化(optimality)有着紧密联系,指出经济学可以充当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划的崭新切入点。可以说,运用经济学变量对语言现象及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是人文科学领域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也为科学认识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客观认识语言的经济价值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语言资源。语言自身本不具有价值,但语言使用或语言选择体现了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作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传输媒介,在信息传递使用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层次需求,便会产生经济价值。商务英语语言使用能满足外贸、翻译及旅游等活动中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商务英语语言被市场赋予了经济价值。人力资本学家舒尔茨曾研究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主要形式,一个国家当前国民经济增长中1/3来自教育[2],因此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经济增值点。商务英语教育使学习者在英语知识、商务技能、人际交往等资本上得到积累,在商务场景中学习者借助商务英语这一非物力资本的积累能够获得多于积累前的个人收益,而整体社会效益也随之增加,所以说商务英语教育是一种有经济效益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客观认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浪费现象

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投入大,产出小,费财低效,重复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当今商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瓶颈制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成为阻碍教育收益最大化的主要原因。

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目前许多高校盲目跟风,暴露出了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认识不够,准备不足,教学模式僵化,课程体系不合理配置等问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仍延续与英语语言专业相似的课堂授课法,脱离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忽略了商务经济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补充,滞后于企业的市场需求,致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使广大商务英语毕业生能力饱受诟病。

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配置方面:虽然高校师资队伍在不断发展,教师学历和职称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商务英语的专业师资力量却存在严重不足。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刚刚起步,多被开设在外语学院里,BE教师多毕业于各高校英语专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大量英语教师纯语言、缺技能的单一语言知识结构,跨学科知识结构难以全面。很多BE教师在从教之前,并未接触过系统详细的商务知识培训,本身也不是商务英语这一话语共同体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过多重复、过度传输自己所熟识的纯语言知识,脱离商务场景,照搬学科教材,无法预见商务英语学生的各种需求,造成了商务与英语难以有效的结合,给BE教学带来局限性。

在社会实践及实习管理方面:社会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今众多高校纷纷提出了具体的学分要求,不断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和毕业前夕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执行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假实习”,“假盖章”等弄虚作假获取学分的行为,一些学生在假期结束时找到熟识的企业,草草盖章签下实习证明,来应付学校检查。这不仅造成了学校考核及审查的徒劳,还造成了学生自身时间和实习机会的浪费。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生群体的了解,发现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企业,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实习执行过程难以进行统一规划是导致这种实践机会浪费的主要原因。

三、优化商务英语教学资源配置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可从以下三点探索商务英语教学的最优资源配置方式,来适应语言的供求规律,实现商务英语教学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一)课程资源配置应顺应市场人才需求

经济学中,任何投资行为都是围绕市场供求规律进行的,商务英语教育也不例外,为迎合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高校只有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根据市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灵活设置、超前设置专业课程,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商务英语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在BE课程内容安排上,要迎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摒弃、补充和整合,避免语言基础课程的过度教学和重复教学的现象,合理穿插相关商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业文化》、《外贸函电》、《国际金融与结算》和《WTO规则》等,以达到商务和英语的有效结合。在课程设置顺序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跟风。著名学者Tony Dudley-Evans等人在ESP教学延伸式结构(continuum)中指出了高年级阶段引入商务实践技能的必要性,该模式鼓励学校在第四阶段开始设置与职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并要求最后一阶段应在商务公司进行专业学习实践。其中广外的金字塔课程结构是该模式在国内的典范,既遵循了专业发展规律又迎合了市场人才需求,值得我们借鉴。

(二)师资的配置应符合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

教师的素质与外语投入的产出成正相关,良好的师资培养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商务英语习得。在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3]一书中,Ellis&Johnson将商务英语的教师定位在“trainer”而不是“teacher”,突出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学习者技能培训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实现由“Teacher”到“Trainer”转变的商务英语师资培养模式是商务英语教学区别于公共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要做合格的trainer,就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在做好语言教学输入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模拟经验的实战输出,同时努力保障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此外,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机会去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采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商务翻译、兼职导游、企业培训师等兼职商务活动,促使教师主动获悉最新最近的商务信息和外贸运作流程来运用于教学实践。

(三)校企联合确保实习实践有效进行

校企联合为学生开辟校外实训基地是最普遍有效的实习资源配置方式。可以统一管理、有效保障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学校可与博览会会展中心,国际旅游公司、银行、海关、商检、外事局、商务局、旅游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统一组织学生做志愿者翻译,参与报关报检过程、观摩商务谈判、学习单证制作等,来接触外贸流程、了解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同时学校可结合实习过程中的典型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以真实职业岗位场景开展教学,有效地确保实习机会和实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1](美)Marschak,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2):135-140.77-81.

[2](美)西奥多·C·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英)Mark.Ellis&Christine 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G712

A

1673-1395(2012)02-0106-02

2011-12-12

江苏大学第十批科研立项(10C130)

韩文君(1987-),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经济学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