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组织下员工在职培训不足及其对策分析

2012-04-01 22:18
关键词:培训师代理人目标

朱 晖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远程组织下员工在职培训不足及其对策分析

朱 晖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虚拟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给远程组织下员工的在职培训带来了巨大挑战。结合在职培训过程中业务代理人的责任缺失和参与程度不够,提出建立科学的业务代理人负责制具体的对策,从而实现协同在职培训目标,为企业培养人才。

远程组织;在职培训;业务代理人;学习型组织;专家权力

在职培训就组织而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投入,影响着每个员工的行为和情绪,影响团队和企业的运作,更是持续影响着组织的业务绩效。就员工个体而言,终身学习和在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样式,成为人们发展自身的一种需求[1]。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虚拟团队孕育而生,发展迅速。这同时也给在动态且开放的组织系统中进行在职培训带来了诸多挑战。许多国外跨国企业的全球或地区研发中心,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客户订单履行中心,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等落户于亚太地区各国城市,比如中国上海、武汉、大连等。这些业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不仅覆盖所在国,而且负责本国以外其他地区的业务。它们的业务功能专一且明确,业务绩效往往直接向位于国外的全球业务部门汇报;在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上,则隶属于当地的法人公司职权范畴。如同其他大多数组织一样,这些国外跨国企业的全球或地区业务中心也相当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回报,视员工的在职培训为必要的人力投资,对在职培训的有效性期望很高。

一、远程组织下员工在职培训的不足

在职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有效投资,企业的教育培训,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一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或训练项目,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员工有关知识技能水平和绩效价值贡献率,不断获取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竞争优势[2]。对于国外跨国企业的全球或地区业务中心来说,业务运营和人力资源在管理上是分离的,即是本土的人力资源,跨国的业务职能。这类远程组织下员工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天然不足,与业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完全统一在同一组织架构下的当地组织相比,远程组织下在职培训的不足是培训过程中业务代理人的责任缺失和参与程度不够被放大了,培训实施时形散,神也散。某知名外资科技公司在开发区设立了一个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运转了8年,运营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公司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零配件计划、采购、存储、发运以及退运等工作,以期持续改善客户体验,资产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同类型的业务中心在经济开发区还有很多,针对该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在过去一年开展的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训主体缺少业务代理人

培训主体是培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有时也实施课程的培训。业务代理人是全球业务部门在本土业务中心的代表,是工作地址在本土的业务管理团队。该运营管理中心的在职培训师分别由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中心基层业务骨干,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和从企业外部聘请的专业培训师担任,作为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主管业务发展的本国管理层“业务主管”即“业务代理人”却没有担任培训师参加培训过程。通常员工都是被动地学习,很少主动地参加到培训中去,而管理层以培训师的身份参加某门业务课程的培训,不仅可以做到在某个业务课程过程中的“言传身教”,“监督”,“沟通反馈”和“激励”,也可以以点代面体现整个业务管理层对培训的重视,增强员工参加培训的动机并对培训有效性起到正面影响。此外,言传身教、监督、沟通反馈和激励本身就属于管理的职能范畴,是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在远程组织下,由于业务运营团队和地方法人公司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区)不尽相同,加之业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在管理上的分离,往往由地方法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招聘和在职培训,人力资源部门不负责业务绩效,而业务部门又不负责人员招聘和在职培训。在这种分离管理的模式下,业务管理层也就不会主动承担培训师的责任了。

(二)培训客体缺少业务代理人

培训客体是培训的接受者,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的受益人,是应用所学产生实际价值的人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公司培训的资源多少可以由课时数来衡量。在该运营管理中心,“基本技术培训”课时数占用了所有课时数的82.9%,也就是说公司的培训时间(资源)主要用在基础技术领域培训上,比如计划采购技术、安全库存设定等,而用在业务主管身上的“管理类培训”课时很有限。业务主管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方向和国外业务的发展,业务主管即业务代理人最需要培训。同时笔者也有疑问,为什么经过层层选拔的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还需要大量的基本技术培训,是员工的真实需求还是人力资源部的单方面要求?另外,如果基本技术培训是员工的真实需求,那么负责招聘面试的业务主管需要什么改进?由于全球或地区中心在业务功能上的集中,所以在职培训容易进入只是关注基层员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却疏忽了针对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如招聘面试培训,员工辅导培训,目标管理培训等。

二、应对远程组织下员工在职培训不足的对策

远程组织是一种“虚拟”组织,表现在全球或地区中心的业务游离于宿主组织的行政管理范畴之外,对于远程组织下面临的培训挑战,管理对策应该以业务绩效目标为中心,也就是把协同的培训目标管理置于在职培训的中心位置,按组织、部门、小组、个人分层次进行目标管理并与业务绩效挂钩,也就是说把业务部门、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在职培训目标协调统一,以组织的业务绩效和员工满意为最高目标,切实落实责任到各个部门与个人身上。目标设置和管理是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每个个人需要与组织各层级目标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目标设置和管理还应该力求各个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工作中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远程管理过程中,业务主管起着绝对领导作用。

(一)建立基于需求分析的学习型组织

推行目标管理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实施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而推行协同在职培训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业务主管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对于在全球或地区中心工作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更需要重视培训的需求分析,确定业务中心的培训需求、个人的培训需求、资源的培训需求。任何一个培训课程都只有在上述三个维度上投射并达到交点时才可能获得预期的培训目标。全球或地区中心工作的“范围大且业务专”的特点,决定了为达到最终的组织业务绩效,必须建立开放的、动态的、扁平的组织,推行学习和分享文化,也就是以三个维度培训需求的分析结果(交集)为培训目标建立学习型组织,持续推进业务发展。

(二)鼓励业务代理人担当培训师

业务代理人是指主管业务发展的本国业务管理层,是国内业务部、国外业务部、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部的“纽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仅靠人力资源部实施在职培训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业务代理人担当培训师也可以提升运用“专家权力”的效力。专家权力是指因具备专业知识而产生的影响力,专家往往通过自己在业务领域的专长来影响他人,这种权力源于信息和专业特长[3]。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在以绩效为首的业务中心,专家权力的影响力往往会大于职位的影响力。

(三)加强对业务代理人的综合培训

业务代理人既是国内业务的基石,也是处理国外业务的主干,其综合素质对于全球或地区业务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不仅在业务绩效上,在人员激励、招聘、辅导等管理方面都需要以己度人,讲究实效。现代组织的发展需要精通技术和管理的“T”型人才,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深深扎进业务土壤,然后运用管理技术带领业务团队不断钻研,不断提高绩效。业务代理人不仅需要对所管业务负责,也需要对自己的下属负责,这是新经济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时代需要,加之要履行培训师职责,他们更需要得到更多的综合培训。组织在投入了大量金钱和时间进行在职培训后,目的是能够确保在职培训所带来的绩效贡献,所以业务代理人需要在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基于对业务中心的工作分析,个人特质和资源的需求分析,持续提高员工对在职培训的满意度,以期实现组织培训目标。

三、结语

增加报酬和职位提升已经成为过时的激励员工行为,那为什么有才华的人愿意留在公司?有调查指出,相当多员工的离职与直线业务管理人员有关。笔者认为让直线业务主管(业务代理人)对他们所需要和领导的员工工作质量负责,对员工在职培训的有效性负责,即推行“在职培训业务代理人负责制”是保持人才和发展人才的好方法。在职培训是一个管理过程,需要遵循封闭的管理回路原则,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封闭的在职培训管理回路,确保培训课程的执行、监督与反馈,做到责任到职位,培训到人,任何培训课程都可以完全落实到业务代理人,同时有各种激励措施保证它们的实现。

笔者以某外资科技公司在华的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为实例,针对该管理中心过去一年的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即培训主体缺少业务代理人和培训客体缺少业务代理人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工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第一,建立基于需求分析的学习型组织;第二,鼓励业务代理人担当培训师;第三,加强对业务代理人的综合培训。在当今科技以人为本和经济全球竞争的背景下,每个组织都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持续追求在职培训带来的竞争优势。由于研究问题的本身具有普遍性,考虑到各组织业务环境与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对在职培训业务代理人负责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其研究可以为相类似的组织提供借鉴。

[1]孙炯雯,郑全全.员工培训的发展和展望[J].人类工效学,2004(1).

[2]李宝慧.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谈在职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统计,2011(5).

[3](美国)保罗E.斯佩克特.工业与组织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G420

A

1673-1395(2012)02-0136-03

2011-12-24

朱晖(1979—),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培训师代理人目标
还剩几只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2016年第一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我国第一批FIDIC国际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初审培训班在京圆满结束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
最坏的结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