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探讨

2012-04-01 22:18刘淑娴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资源

刘淑娴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科学系,广东 东莞 523808)

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探讨

刘淑娴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科学系,广东 东莞 523808)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起,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利用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有待改进。因此,从我国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所面临的困境出发,对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方向—开放性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构建进行探讨。

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工作;开放性

以模拟的形式再造情景,让学生在案例评价与干预的过程中,培养其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实践技巧以及临床观察力,这是培养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方式。而以模拟、再现情境为目的并配以专业软硬件设备的社会工作实验室,正切合了社会工作教育的这种实践需求而为国内许多高校所使用。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相比于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理科实验室,具有其独特性。

一、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面临的困境

从事社会工作教育有将近百年历史的西方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被广泛使用,是社会工作专业必须配备的设施。而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亦开始将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列入规划。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工作实验室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投入与低使用率的矛盾。较低的利用率是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普遍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实验室作为文科实验室虽然远不如理工科实验室的设备投资额高,可是也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要建设一间标准的配备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以及多媒体教室的专业实验室,其投资额约需30~100万元人民币,如果增配家庭治疗室等各种细化的功能区,其投资额需要约150万元人民币。而与其高投入相对的,是社会工作实验室较低的使用率,有调查显示,将近40%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半年使用2次以下,实验室资源大量闲置[1]。造成这种低使用率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客观原因,如社会工作专业本身招生规模不大以及早期建设的实验室功能区域设置较不合理等,实验室管理上的因素更为重要,主要包括:很多高校的实验室使用对象单一,只限于本专业的学生使用,并不对本校其他专业以及社会机构开放;实验室使用者单一,一般只有教师可以动用实验室的资源,学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自主使用实验室;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设置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大量的实验室沦为简单的多媒体教室。

第二,开放的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景模拟,社会工作实验室一般都配备了多种软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录音、录影设备、多媒体设备、单面镜以及配套的各种软件,如个案、小组工作系统以及面访、电访系统等。可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普遍不高,特别是各种软件系统。教师大多只是利用实验室的拟真场景,将一些模拟演示搬到实验室,并对此进行录音、录像,实验室系统配备的软件基本形同虚设[2]。这种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软件设计的不合理,而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封闭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负责整个实验项目的设计,学生严格按照其要求完成实验。而现代化的社会工作实验室提供的是开放性的平台,它配置的个案工作及小组工作系统等都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分析为目的,而相对来说教师的个人资源却是有限的,根本没有必要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造成了资源浪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封闭性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是社会工作实验室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开放实验室环境,构建多方参与的教学系统是社会工作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构建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

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构建需要内外结合,综合改进。在课堂上,教师应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外开放上,高校应与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开放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实验室为载体,开展社会实践。以经验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是社会工作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原理,这种室内的情景练习为学生获取基本的社会工作技巧以及临床经验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稳定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工作教育需要寻求一种更开放、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模式。作为中国社会教育前沿的香港地区最先推行了这种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学就配置了社会工作实验室,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实验室课程进行本质性改革,将原来以角色扮演为主的实验室课程拓展为以实际个案为中心的课外实践课程。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将实验课程独立为一门持续两个学期共24周的课程。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学生以8人为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案例进行介入,案例来源于真实社会机构,涵盖社会工作多个方面:老年人社交生活、智力障碍者社会融入,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新移民等等;其次,针对案例,在实验室进行为期6天的基本社会工作技巧理论教育,包括观察、参与、聆听等基本技能;再次,各项目组对案例进行访问、调查,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根据所得的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制定出可行的介入计划,并联合相关机构执行计划,期间学生会暂时回归实验室,充实理论知识以面对实践中的问题;最后,学生及教师需对项目进行评估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教师的调查,经过此项目教学,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社会觉悟、沟通技能、领导能力以及自我价值认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领悟。

从香港大学经验可以得出,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其作用更应该是课程的载体而不是课程本身。过去的实验室课程只关注实验室本身的使用,根据实验室的设备设计课程,导致课程设计僵化。课程设置应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全面结合实验室的资源,让实验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得到充分使用而不只是一段短时间的集中应用。在这种模式下的实验室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教学的各个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与社会机构都能参与,并将自身的资源融入实验室系统,例如将学生以及机构实践中各种真实的案例资料及项目资料录入实验室系统供以后学习,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率。

第二,开放环境——面向社会,共建合作。近年,随着我国“大社会、小政府”理念的提出,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丰富师资以及学生资源的高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广州地区为例,在广州民政局2011年拟资助的36家广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具有高校背景的就有11家。高校不再是单纯的人才输出基地,而是以一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更深入地向社会开放,服务地方。而社会工作实验室作为新兴的专业教学工具,应该在这种开放合作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在实际中,我国的社区以及各种社会服务中心由于资源、场所等原因,社会工作很多实务以及理论研究都难以开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适当开放社会工作实验室资源,与相关社会机构建立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3]。一方面,高校向社会机构提供专业设备供社会机构进行相应的实务操作与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社会机构也应该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提供实践的资源与机会,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1]梁次红,李薇.国内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张丽丽.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

[3]曹迪.情境认知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8).

G482

A

1673-1395(2012)02-0139-02

2011-12-11

刘淑娴(1986-),女,广东东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开放性实验室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