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刍议

2012-04-01 22:18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心理健康

张 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刍议

张 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我国正在步入法治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将是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成员。但近年来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不断攀升,不得不让高校教育者警醒,传统的法制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变革和完善。

大学生;法律素养;法制教育

我国正在步入法治社会,高度规则化是法治社会的突出特点,对于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的掌握,是对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大学生犯罪已呈现上升趋势,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近几年,则占整个社会的17%,而且暴力犯罪尤其明显。这不得不让高校教育者警醒,传统的高校法制教育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仍然令人堪忧。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把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栋梁,已是高等教育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高校都将法制教育课程列入了公共课程之一,使学生既熟知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与同此时,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充实了新力量的法制教育队伍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法制教育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基础学科,法制教育并未受到重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矛盾的凸显,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更新,大学生法制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激增,大学生类型增多,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矛盾之一,因此大部分高校不得不调整教学结构,以学校产业化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而这种以学科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恰恰漠视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导致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偏颇。

目前法律基础课虽然列入了高校的教学计划,但课时有限,且通常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一同教授和评估,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均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对法律基础课程投入非常少,并没有将其视为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重要举措。教学人员仅仅传授简单的法律理论知识,并且局限于课堂教学方式,甚至没有案例讨论的内容,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教学环节。大学生没有将学习到的法律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机会,了解到的法律知识非常有限,很难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无法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二)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辅助

大多数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是由德育教育人员,甚至高校行政人员担任或兼任的。他们大部分并未受过系统化的专业理论训练,也没有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时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和自主。普及法律基础课程,虽然能使大学生短时间内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这种浅层次的法律知识的灌输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的精神和价值并没有被学生完全理解,其思想意识中缺少公平、正义等基本法律理念,更谈不上对法律的信仰。当这些问题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发生矛盾冲突后,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和排解,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法制教育尚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很少有高校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恶性极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引发了社会对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和质疑,没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原因之一。

二、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赫钦斯曾说过:“教育应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其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1](P49)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承,而是对于大学生求知、做人、做事等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法制教育,实现精神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于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法律基础课程包含法律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运用两部分。根据法律基础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必须加强并且重点突出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突出学生在该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式教学,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追求真理和善良的品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校园,而经过长期沉淀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和浓厚的感染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民主和法治精神,建立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错必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校园建设和问题处理时的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同时,应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可以与司法部门配合,请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专门的法制讲座或专题讨论,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四)加强法律课教师的培养

法制教育是一项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综合性教育,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还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适合本校教学发展实情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准。

(五)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人们受到多元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的冲击。由于大学生活而导致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又更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法制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方面,与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高校能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大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疏导和排解,就能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等而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有效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果。

当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不能单单靠几堂法律基础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高校学生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教育人员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努力。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G641

A

1673-1395(2012)02-0150-02

2012-01-20

张旗(1980-),男,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