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议

2012-04-01 22:18王亚煦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核心

王亚煦

(广东工业大学 团委,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议

王亚煦

(广东工业大学 团委,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最高教育机构,其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积极影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拓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大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现状

在当前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精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使得校园文化与民族意识、民族气质、民族品格的融合不够贴切。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失去了精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主旋律,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会失去发展导向。

按照社会大文化的观点,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范畴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在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同时又显示出其独特性。[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与思潮的碰撞、冲突与融合日渐激烈。随着大学与社会的接轨越来越紧密,社会文化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深。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不但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方式、发展目标、人才成长,也提供了校园文化教育的部分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无线网络在内的各类新媒体以及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各类新平台在校园中纷纷出现,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但受到成本、体制、技术等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落后于校园文化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信息网络迅速在大学校园内得到普及,使得高校内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内容多样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信息化校园时代,由于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缺乏有效管理与限制,学生从各类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另一方面,相对于高校学生所感兴趣的各种新媒体、新渠道、新应用,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方式无疑是滞后单调的。

不仅如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表现为各项制度的保障不够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表现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二是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提升教育的权威性和具体化,同时,制度保障的目标与精神文化的内涵应相契合,不能偏离精神指向。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来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时,更多强调了控制和约束功能,忽视了校园文化本身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甚至立意于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究其原因,其一是在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创新上,没有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学生们民主参与性差,扩大了制度与学生的距离感;其二是校园文化缺乏低姿态,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性不高,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桎梏了校园文化发展之路。

二、高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范围内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上的具体化。

当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既有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更有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四点,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相贯穿融合。高校校园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激荡场所,也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之地,因此,校园文化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阵地,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最基本的功能是培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所阐述的价值观和对人思想的培育,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应突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质,使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可以使广大师生强化道德责任意识,构筑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路径

存在于高校的各种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都代表一种意识形态或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与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应强化教育的引导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解决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2]

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同属于群体文化,两者间有联结性、渗透性、制约性的关系。群体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校园文化的发展要受到社会政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政治领导着校园文化,并能将校园文化的目的反映为一定的社会价值。校园文化处于社会政治所营造的环境中,能够利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现有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对校园文化的领导,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教育目的中关于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具有一定社会政治的性质和状态的反映,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恰好体现了社会政治的影响作用。促进社会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增进社会共识,加强社会政治的导向作用,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手段。

面对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管理者教育者要丰富知识结构,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以主动引导为主。其次,高校要扩大新媒体的覆盖力度,并树立教育引导的观念,把文化传播的重心放在教育引导上,把文化传播的方式着重放在网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上,使其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第三,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开展各式各样的新类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强和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第四,要发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利用公众网络资源,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将其他传统媒体诸如广播、电视、杂志、音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等链接到校园网络上,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塑造。

[1]喻秋兰.论高校组织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8(6).

[2]张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0(10).

G492

A

1673-1395(2012)02-0162-02

2011-12-26

王亚煦(1983-),女,陕西定边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