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飞起来

2012-04-01 09:35杨俊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温家宝廉颇文章

杨俊

学生写议论文,在素材的运用方面,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缺乏,即无材可用,无米下锅;二是混乱,即有材可用,却使用不当。本文将结合实例来谈一谈后者,即有材可用时,使用素材的一些原则。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范】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小时候,常听人讲:“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不肯悔改。”确实如此。面对错误,人们有两种态度。有的人认识到了错误,但碍于面子,总遮遮掩掩,不肯低头认错,更谈不上改正了;有的人犯了错,会及时改正,认真总结,吸取教训。

历史上最有名的知错能改的人莫过于廉颇了。蔺相如凭借其机智勇武取得了上卿的位置,廉颇心里不服,处处针对他。相如多次忍让,其门人也心怀不忿。最终相如“先国家而后私仇”的话语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感自责,他负荆请罪,为自己的无理行为而道了歉……

因此,“负荆请罪”被传为千古佳话,廉颇也获得了“改过将军”的评价。

而有的人却为自己的一错再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个赌博成性的人,常因涉及赌博事件而被司法机关扣留。他开始是小赌,接着是大赌,继而倾家荡产,最后迫于生计参与了抢劫,几次作案后,他落入了法网……

他的被捕,也许是一种解脱,一躲再躲的人生只会胆战心惊,一错再错的人生将是毫无意义。虽在牢狱,却是悔改的开始,他的下半生或许会更踏实和充实。

还依稀记得杨丽娟追星的事件,为了追捧偶像,她不惜耗费巨资去参加刘德华的演唱会,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疯狂,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结局悲惨。

也还记得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讲话中对某个知识做了误解,但没过多久,他就及时改正了那个错误,并公开道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我们在犯错后及时改正,那么教训就会化为人生的经验,慢慢实现我们的成功。

这篇作文,文字尚算通畅,观点合乎题意且明确,原文卷面也较整洁,从以上方面评价,该生作文差强人意。缺点有二,一是字数不够,二是素材运用存在严重不足。从以上方面评价,文章问题很大,最终得分在40分以下。

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其素材运用的问题:

原则一:数量要适当,使文章丰富,有充实感

数量适当是说,一篇800字的议论文,准备的材料应该在4~6则。其中主要材料2~3则,用于文章中间部分详细论证;次要材料2~3则,用于文章前后部分点缀和佐证。这样,文章内容才丰富充实。若材料过多则显得堆砌,有拼凑字数之嫌;过少则内容单薄,有底气不足之感。

本文总共有材料4则,“廉颇”“一个赌博成性的人”是两则主要材料,“杨丽娟”“温家宝”是两则次要材料,就如上数量标准而言,勉强符合要求。

如需在这方面修改,可在开头补充一到两则次要材料,如添加《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用以引导全文,或者把后面的“杨丽娟”“温家宝”的材料提前一则,使文章前后事例比重相当,不至于头轻脚重。

原则二:内容要详实,使文章可信,有说服力

详实的意思是详细、真实。对列举的事例而言,有五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一般来说,要让文章有说服力,主要材料需要五要素齐备,次要材料要具备二到三个要素——(时间)人物、事件。如果文章列举的是“无时间、无地点、无名无姓的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某件不清不楚的事件”,就无法给人真实感,自然也没有说服力。

例文四则材料,“廉颇”作为主要材料,基本详实,符合要求。“一个赌博成性的人”作为主要材料,既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准确事件描述,甚至连人物名字也没有,一切尽在“朦胧”中,无说服力。“杨丽娟”作为次要材料,简要描述了事件,符合要求。“温家宝”作为次要材料,事件描述模糊,是哪一次“讲话”,更正了什么“错误”,都没有说清楚,无说服力。

如作修改,需要将“一个赌博成性的人”的姓名、事件等叙述具体化,如果素材虚构,无法具体化,则需另选。

如列举以下例子:创作了《罪与罚》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好赌如命,曾在蜜月旅行时,输掉了所有的现金,甚至把手表也押上,最后卖掉太太的大衣、戒指、耳环,才筹够回来的路费。他多次反省,却一直没有改掉好赌的毛病,一直到死去。

另外“温家宝”素材需修正如下:2009年教师节,温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评课时讲到岩石的分类出了错,两天后,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致信,更正错误,并向读者致歉。

如此修正后,文章可信度和说服力大大增强。

原则三:选材要新鲜,使文章亮眼,有吸引力

新鲜的意思是,选择的素材是相对比较陌生的,而不是大众所周知和耳熟能详的。如果学生写作时总是只想到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等古人,并以为屡试不爽,那么作文就只能散发出乏味的、陈旧的、腐朽的气息,阅卷老师就可能真的“不爽”了。

例文四则材料,“廉颇”的素材妇孺皆知,无吸引力;“一个赌博成性的人”的素材连真实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新鲜;“杨丽娟”的素材比“廉颇”例稍好,但也不能说新鲜;“温家宝”的素材是里面最新的一个素材,但又不翔实,无法担当大任。可以说,四个材料,没有一个素材吸引人眼球,文章整体无法引起阅卷老师的任何注意。以这样四则材料成文,除非文采极佳,文章一般不会超过45分。

如需修改,参考以上所列举的素材,可将陀思妥耶夫斯基、温总理两例新鲜素材作为主要材料,其他廉颇、杨丽娟、周处可作为次要材料,“一个赌博成性的人”材料弃之不用。

原则四:列举要有序,使文章清晰,思路明确

有序的意思是,依照文章的组织,合理地安排事例的顺序。有序,才能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无序,则让文章显得混乱,使说理不清不楚。

一般而言,材料的列举遵循以下原则:由物及人(先写动植物,再联系到人)、由此及彼(先写自身,再推及他人、他事;先写本地,再谈外地;先谈本国、再涉及他国)、由古及今(列举按时间顺序进行)。

另外,还有正面和反面素材之分,它们的列举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根据需要成文,先正后反则为立论文,先反后正则为驳论文。

以上已经列举几则素材,归类如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为19世纪、外国、反面素材;“温家宝”为现代、中国、正面素材;“廉颇”为战国、中国、正面素材;“杨丽娟”为现代、中国、反面素材;“周处”为西晋、中国、正面素材。

修改顺序如下。

开头:用“周处”素材导入,提出论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中间:“温家宝”素材为第一则主要材料,正面论述观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素材为第二则主要材料,反面论述观点;

结尾:使用“廉颇”及“杨丽娟”素材,呼应开头,再次重申观点。

如此成文,则在素材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上没有问题了。

以上四原则,是考生在作文运用素材时必须注意的,如果违背,则文章或空洞,或虚浮,或贫乏,或混乱,难以得到作文基本分值;如果遵循,则文章可以更充实,更踏实,更条理,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条件之一。作文的优秀,不是由一个方面构成的,但在素材运用方面如果很优秀,就可以“慢慢氤氲着我们的成功”。

猜你喜欢
温家宝廉颇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