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热点素材速用

2012-04-01 09:35牛锐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速用人类生命

牛锐

话题一:生态环境

【话题解读】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立意构思】

●诠释文题含义。描写生活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美好事物,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赞扬它们的美好,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情怀。

●发挥想象写作。由眼前的环境联想到沙漠,联想到荒山,联想到地球的未来,从而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变换视角立意。我们不仅可以从人的角度来行文,也可以借助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从他们的角度来构思。说出他们的真感受,写出他们的期盼。

●妙用对比构思。某处的生态环境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巧用对比手法,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更真切的感受。

●五星构思:巧用故事新编。关于生态环境,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诗哲名言】

1.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

2.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3.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清洁空气,二澄清饮水,三流通沟渠,四扫洒屋宇,五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4.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江上》)

5.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翁卷《野望》)

【热点素材】

失落的“伊甸园”

——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的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深度解读】世界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恶化,既对地球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也对我们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速用话题】恶化、保护、报复、伤害

被吃掉的动物

现代中国著名媒体《南风窗》曾以“被吃掉的‘动物王国”为题报道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世界研究黑猩猩的权威古德尔女士指出:如果国际社会不认真对待野生肉类动物危机的话,许多中等和大型稀有哺乳类动物以及珍稀鸟类、爬行动物将在10年到20年后灭绝。

据国际上一些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及中国西南地区曾生存着大量野生动物种群,但近年由于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以及当地人短视的利益需要,野生动物在大量消失、灭绝。一名资深的动物保护工作者说:“在所有被残害的野生动物中,有80%都是被人吃掉的,其余20%则被用于收藏和制造药品。”

【深度解读】其实一些人吃的并不只是野生动物,最终他们还要吃掉整个地球,吃掉人类自己。

【速用话题】动物的哭泣、与野生动物做朋友、停止罪恶的杀戮、和谐,我们共同的追求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九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比蕃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深度解读】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大自然却因此遭受到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速用话题】破坏、反思、我看“枯萎”、原来如此。

中国污染屡禁不止的原因

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要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要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深度解读】: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做出损害环境的行为。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制造业污染严重的问题。

【速用话题】: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成本、短视行为

话题二:科技探索

【话题解读】人类社会从野蛮、无知到今天的先进、文明;从古时的钻木取火到眼前的激光成景;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到世界的十大奇迹……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科技在起到一种催化作用。探索自然科技一直是人们的不懈追求。这种探索可以探求自然奥秘,普及科学知识,破解历史谜团,发现宇宙奥秘,保护生态环境……

【立意构思】

●阐述探索原因。人类,永远是地球的一部分,无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才能了解自然,掌握自然。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辅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和谐下去,才能有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巧妙设想未来。如果我们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是随心所欲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那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我们人类又将如何呢?这实在不堪设想。

●抒写心中意愿。其实“我”一直都是敬畏自然的,一直都在探索各种自然现象的奥秘。“我”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样“我”也从大自然中得到应有的馈赠,“我”的心是满足的,是幸福的。

●跨越空间构思。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居民“求真求实”,对自然怀有敬意,不断探索自然;另一个地方的居民则“胆大妄为”,不了解自然,肆意破坏自然。若干年后,有的则幸福生活,有的则背井离乡。

●五星构思:巧妙新编故事。历史上因“探索”而成功者大有人在,比如哥伦布“探索”出了新大陆,爱因斯坦“探索”出了相对论,中国古人“探索”出了四大发明,今人又“探索”出了“神舟七号”等。我们写作文时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这些因探索而成功的人物来一个大团聚 。这样采用故事新编式来写作文,定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哲名言】

1.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2向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

3.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毛泽东

4.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约翰·伯纳德

5.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热点素材】

210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

可能升高2至4摄氏度

到210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升高2.2℃至4.2℃。未来我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冬春季增暖大于夏秋季。近百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而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近50年,我国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明显。据了解,国务院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把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罗勇说。

【深度解读】世界上生态、气候的种种变化,已向我们充分说明了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注重自然科技、关注生态文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速用话题】生存与环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一句古训挽救一个渔村

当大海啸席卷泰国南部时,当地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却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场劫难。是什么赋予这些渔民神奇的预感?村长卡萨雷说,祖辈们留给他们一条古训:“如果海水退去的时候速度很快,那么海水再次出现时的速度和流量会和退去时完全一样。”专家认为,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确是海啸即将发生的迹象。这个时候,许多渔民只是忙于捡拾那些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而听过古训的“摩根海的流浪者”则已经向山顶出发了。

【深度解读】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许多人已经把古训看成过时的东西了,而“摩根海的流浪者”却凭古训躲过灾难。

【速用话题】继承与发展、直觉、经验与成功、敬畏之心

英国科学家惊人结论:

北极10年后夏季无冰

今年早些时候,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卡特林北极调查队乘雪橇或徒步跋涉穿越了北极波弗特海北部地区,测量了冰层的厚度。经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地区大部分的冰只有1.8米厚。剑桥大学研究极地海洋物理的沃德姆教授指出,多年冰层的消融让这个地区变得更脆弱。以后每次夏季来临,这个地区会变得越来越接近于一个无冰海洋状态,直至有一天,北极冰块在夏天全部消融。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萨默科恩指出:这会导致全球1/4的人口遭受水灾,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提高和全球气候极度恶化。

【深度解读】探索自然科技可以让我们防患于未然,可以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

【速用话题】认识世界、科技的力量、气候恶化、人类灾难

话题三:尊重生命

【话题解读】

“尊重生命”的内涵是尊重生命质量和尊重生命意志。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生命,它们的生命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在人生的一切价值中,生命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其余一切价值都以生命的价值的得到和确认为前提。如果说唯有健全的法治社会才能确保其绝大多数成员的生命得到尊重,那么,同样的道理,唯有当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具备尊重生命的觉悟之时,才能建成健全的法治社会。

【立意构思】

●巧妙叙事,启人思考。讲述生活中的一个人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故事。以事寓理,给人以启示。

●抒写感受,引人共鸣。因一段特殊的经历促使自己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作文时可抒写自己对生命的特殊感悟来启发人,引人深思。

●跨越时间,新颖别致。几个不同时代的人这时跨越时间而聚在了一起。有“出身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有壮志未酬的周公谨,还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放翁。他们在一起畅谈自己的得失,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慨。

●转换视角,耳目一新。每一个生物都是生命的个体,可是被我们人类视为美味佳肴的其他生物,他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转换视角从他们的角度去抒写生命。

●五星构思:文体创新,别开生面。我们可采用病历体、采访体、谈话记录体等多种文体,来表现某些特定的人群、特殊的人物对生命的感悟。

【诗哲名言】

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2.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热点素材】

尊重卑微的生命

我在三楼住,刚打开大门,屋门口有一只麻雀突然在楼道内被惊起,“咚”地一声撞到了三楼楼道内的玻璃窗上,在我又走了两步时麻雀又是扑拉拉仓皇逃窜到了四楼。我想这只麻雀一定是无意间误入楼道中的,单元楼是密闭的,只有一楼才可能找到出口。途中我猛然醒悟这只可怜麻雀的叽叽喳喳声其实是在告诉我它此刻的处境是多么失魂落魄,我不禁为这只遭遇不幸的小麻雀萌生了深刻的悲悯怜惜之情。我不能不在乎它凄切的哀号和可怜的眼神,我的心涌动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亲切感。我张开双臂把它向下追赶,它又慌乱地撞击到了三楼的窗户上,我再次追赶,它又撞到了二楼的窗户上,我在心中祈祷:对不起了,小麻雀,我的追赶是为了你能找到自由的方向。就这样我把它追赶到一楼的时候,它噗一声箭一般地直冲向云霄去了,外边阳光灿烂,我想它该是多么快乐……

【深度解读】生命无尊卑之分,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对所有的生命我们都要有一颗尊重的心。

【速用话题】尊重卑微的生命、自由、快乐、担心。

没有季节的自言自语

西班牙人将一头健壮的牛杀死,围观的人都在欢呼雀跃。一位美丽的少女冲着斗牛士飞吻。西班牙人用血腥制造幸福,也用血腥制造善良。因为当天《巴塞罗那时报》报道,让人们无比兴奋的11场斗牛表演,其全部收入都将捐献给慈善机构,用于治疗西班牙310名白内障儿童。斗牛场上被杀死的牛还不知道人类还有善良,它一头扎到地上,又绝望地抬起头,能够看见天空的晴朗,痛苦地依恋世界上能给生命的那些美好。它可能记不清刺死它的斗士的英俊的样子,它只是疑惑:你为什么用凶器来和我格斗,你为什么不能用生命赋予你的力量去与对手较量。

【深度解读】我们的幸福,为什么常常建立在另外一些生命痛苦之上,仅仅因为人类的生命更高贵一些吗?大自然并没有赋予我们更多的权利啊。给其他的生命一份尊重,其实也是在尊重我们人类自己。

【速用话题】平等、公平、和谐相处、变味的善良。

猜你喜欢
速用人类生命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无人机研发:“中国制造”不甘落后
无人机研发:“中国制造”不甘落后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