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研究

2012-04-08 17:40卢俞成钱玉博
关键词:载体价值观核心

卢俞成,钱玉博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研究

卢俞成,钱玉博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时期新阶段,高校要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采取“以更新载体的建设理念为先导”、“以载体的借鉴创新为基础”、“以提升载体的功能为依托”、“以丰富载体的内容为重点”和“以载体的科学运用为关键”等基本措施,努力实现载体的科学化、现代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发展与创新出合理的载体。那么,如何发展与创新出合理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又是如何合理运用教育载体呢,回答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内涵

载体本是一个科技术语,最早被使用于化学领域。《现代汉语词典》对载体的定义是:①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为增加催化剂有效表面,使催化剂附着的浮石、硅胶等都是载体。②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1]也就是说,载体是指能够贮存、承载其他物体的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载体的概念也被引入到各个社会科学领域,不同的领域对载体涵义的界定及其运用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呢?要理解这一涵义,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四位一体”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由社会主义主导价值理想、共同价值理想、核心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富、民主、文明、自由、和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诚实守信等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提炼和概括为共富、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和谐、自由、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主体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大学生传输富强、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和谐、自由、以人为本等内容,使大学生具备社会所要求的价值理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大学生之间是通过一定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笔者把其中能够承载、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或信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使主客体发生作用关系的活动形式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性

1.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发生偏移,政治信仰迷茫。一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缺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轻信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思潮。第二,大学生价值观理想呈现实用化趋势,由理想转向重现实。他们的价值理想由重精神追求、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转向轻视个人物质利益,由务虚转向务实,由过去的“老三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转向为现在的“新三到”(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能赚钱的地方去)。[2]第三,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首先,缺乏诚信品德。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另一方面简历作假和任意违约。其次,缺乏勤俭节约的精神。有些大学生养成了“重享受,轻节俭”的坏习惯。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针对以上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当代大学生要修身立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引领和帮助,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因此,很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进行发展与创新,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新载体利用的需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教育载体的数量急剧增多,由传统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载体发展到了现代的网络、手机、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新载体。新载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载体的不足,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高速、更互动的新载体平台。运用新载体,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效率,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运用新载体可以丰富教育资源。一是教育资源量的丰富。新载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不断地增加,各种素材也不断地涌现。比如:网络载体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各种统计资料等越来越丰富,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载体轻松地获得。二是教育资料表现形式的丰富。新载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声音、图像、电视、电影、录像等多种形式表现。这些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使得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记忆,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第二,新载体拓宽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交流方式。以前的教育主客体交流方式都是面对面,这种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教育客体由于害怕教育者的权威性,可能当面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使得教育者不能及时了解到其真实、全面的想法,从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达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而新载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交流方式的不足,为教育主客体提供了多种新的交流方式。首先,教育主客体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实现交流。比如在网络上,教育的主客体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QQ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其次,教育主客体通过短信平台交流。在手机上有“多媒体短信”、“文字短信”、“语音短信”等多种交流方式。再次,教育主客体通过数字视频交流。教育主体可以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等方式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丰富和现代化的交流方式,教育主客体之间可以无所顾忌、言其所想,自由地来表达自我,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观点,可以及时了解对方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行。第三,新载体创新了教育的手段和模式。传统的教育存在着教学手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较差等问题,运用新载体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利用新数字媒介载体,采用丰富生动视频材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从而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发展与创新的方法

为了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发展与创新时,必须要采取一些基本的方法,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更新载体的建设理念为先导。

长期以来,载体的建设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载体建设表现为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彻底、不全面、不清晰。如教育载体的运用过程重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重理论灌输,轻行为训练;重理论体系的阐述,轻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重教育者单向“灌输”,轻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交流;[3]另一方面有些教育主体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新载体的认识不够。他们对新载体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不愿意运用新载体,担心运用新载体后会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时,要以更新载体的建设理念为先导,使载体的建设理念人性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具体做到:第一,教育主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首先,载体的建设要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各种需要是产生特定动机的根源,而一定的动机形成特定的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产生一定的行为。”[4]因此,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必须首先了解、掌握大学生的需要,进而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其次,载体的建设要体现自我教育。载体建设要能引导大学生把外在教育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要能启发大学生的自觉性,使其主动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从而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教育主体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一是教育主体要充分认识新载体对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意识里要重视新载体的运用。二是教育主体要不断学习掌握新载体的运用技术,从而更好地运用新载体来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以载体的借鉴创新为基础。

发展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要注重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成果。西方有许多可供借鉴的价值观教育载体理论,如公民政治社会化理论、隐性课程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行为主义理论、麦奎尔的传播理论等。此外,西方还有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经验。如美国重视大众传媒、社区和社团的作用,重视以《公民》教育课、经济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法律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课程;重视高校的学生工作,强调法制化的校纪管理、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等。这些理论和经验是西方国家根据本国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提出的,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值得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借鉴。但是在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时,还要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实际和要求,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能盲目排外,也不能照搬照抄。

3.以提升载体的功能为依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要以提升载体的功能为依托。一方面:要提升传统载体的功能。随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载体的功能有所削弱,不能完全承载起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信息,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发展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时,要注重提升传统载体的功能。比如课堂教学载体。之前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都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现在要通过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掘新载体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新数字媒介载体等新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载体具有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吸引力等功能。因此,在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时,我们要重视发掘新载体这些功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4. 以丰富载体的内容为重点。

随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的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也需要不断发展、改造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传统载体的继承与发展,使传统的载体随时代的发展以新的面目出现。比如,新数字媒介载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等传统载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因而要改变广播、电视原来的形态,推出数字广播、数字电视,从而更有效地承载和传递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另一方面,加强新载体的发展与利用。比如,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新载体应运而生。比如,网络载体、手机载体、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等新载体。这些新载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内容,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的传播渠道,提高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发展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时,我们应该不断地发展与利用这些新载体,使它们服务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5. 以载体的科学运用为关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载体形式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关键是能够科学地运用载体。首先,教育主体在载体选择和运用上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主体要及时了解不同类型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所选择的载体既要能够充分承载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信息,又要考虑到客体的接受水平和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载体之上的主客体互动,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教育主体在载体选择和运用上必须坚持实效性原则。一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也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大学生思想生成和发展的规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载体形式来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求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二是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反馈系统,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三是反对形式主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切忌搞形式主义或走过场。形式主义是实效性原则的大敌,它只追求轰轰烈烈的形式,只做表面的文章,不讲实际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加以摒弃形式主义。再次,在运用载体时,要处理好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总之,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和把握载体的运行规律,科学地运用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教育效能。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68.

[2]汪松明. 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7.

[3]孙祥军.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董世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D].吉林:吉林大学,2008.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ResearchinCarriersofSocialismCoreValueEducationforUndergraduates

Lu Yucheng,QianYubo

Carrier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i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new st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ind out the rules of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and take updating and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carrier as the guidance and the foundation to carry out the value education.Enriching the contents of carrier and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carrier is taken as the crux of the work .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the education carriers modern and scientific.

undergraduates;socialism core value;education;carrier

卢俞成,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钱玉博,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1672-6758(2012)06-0012-2

G641

A

猜你喜欢
载体价值观核心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