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抢救体会

2012-04-10 07:56王凤霞于洪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渗性血钠渗透压

王凤霞,于洪波

(青岛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 266700)

高渗性昏迷是内科急症之一,此病的特点是严重高血糖、脱水及血浆渗透压增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神志可以正常,但多有嗜睡、昏睡或昏迷,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可达40%[1]。现将我们抢救高渗性昏迷患者36例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高渗昏迷患者36例,均符合高渗性昏迷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5岁。其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2例,意识障碍24例;伴肺部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6例、腹泻4例、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2例、停用胰岛素或不规律应用胰岛素14例。血糖显著升高,多超过33.3 mmol/L(600 mg/dl),甚至高达 83.3 mmol/L(1500 mg/dl),血渗透压>320 mmol/L,也可以由下列公式估算。血浆渗透压(mmol/L)=2×(钠+钾)(mmol/L)+血糖(mmol/L)+血尿素氮(mmol/L)。

1.2 方法 1)迅速大量补液:根据失水量,按体重的10%~15%估算,总量的1/3应在4 h内输入,其余应在12~24 h内输完,可以按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尿量确定补液量和速度。以输入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液为主,根据病情可少量使用0.45%的低渗盐水。在静脉补液的基础上,常规胃肠道补液,可以口服或通过胃管,液体为温开水,约1000~1500 ml/d,根据病情分次灌入,每2 h注入1次,100~150 ml/次,连续2~3 d,还可以从胃管中注入牛奶、补钾[2]。2)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多较敏感,以每小时4~8u速度持续静滴,使血糖缓慢下降,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肿的危险。3)维持电解质平衡:及时补钾,应尽量补足,同时又要防止高钾血症,纠正电解质紊乱。4)治疗诱因:积极尽早治疗诱因,停用一切引起高渗状态的药物。连续3天监测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当血糖≥14.0 mmol/L时,每1~2 h监测毛细血管血糖1次,测血钠及血浆渗透压,3次/d;当血糖<14.0 mmol/L时,每4 h测毛细血管血糖1次,测血钠及血浆渗透压,2次/d。

2 结果

12 h后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即开始下降,24h后明显下降,其中2例因年龄大,合并症多,治疗无效死亡,其余34例均治愈。

3 讨论

高渗性昏迷即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近期又称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起病隐匿,多见于老年人,无糖尿病史者或2型糖尿患者,诱发因素为感染、血液透析、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严重烧伤、使用利尿药等。高渗性昏迷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3],虽足以抑制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但在应激或摄入糖过多时,却表现为葡萄糖利用障碍,造成机体严重脱水,使体内胰岛素降糖不敏感,代谢形成恶性循环,出现高血糖、高血钠和氮质血症,血浆呈高渗状态,使病人严重脱水伴意识障碍,甚至休克。

在早期明确诊断的同时,正确合理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治疗的原则为补液治疗、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而补液治疗则是抢救高渗性昏迷的基础。静脉大量补液,过量、过快易发生肺水肿;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引起继发性水肿而死亡,另外大量输入低渗液体可引起溶血;而配合口服或插胃管鼻饲温开水进行消化道补液,使机体很快达到水化,既能有效地降低血浆渗透压,减少静脉补液量,降低体内的高渗状态,又避免了因静脉滴注大量低渗液体带来的副作用,尤其适合于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刘志民.难治性内分泌代谢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8-122.

[3]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9-1443.

猜你喜欢
渗性血钠渗透压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什么是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与什么因素有关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低渗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