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缺失与生成

2012-04-13 08:38邹艳辉
关键词:成人精神大学生

邹艳辉

(福建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 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缺失与生成

邹艳辉

(福建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 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成才与成人是大学承载的基本使命。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在学生生活世界不断生成而非预设的,本文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爬梳大学生精神成人缺失表征,剖析造成大学生精神成人困境的成因,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创设体验情境、创新社会实践等路径,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生成。

大学生;精神成人;三贴近;生成

0 引言

大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是大学承载的基本历史使命,是大学职能的应有之义。精神成人“不仅仅是指身体长高,也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领取身份证,更重要的是在价值层面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1]。大学生精神成人就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自由思想、健康心灵和健全人格,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主动思考,做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行为,并勇于承担责任。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征,是心智成熟的标志,是道德水平提升的表现。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加速转型,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些变化给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诸多挑战,部分大学生未能及时调整心态,出现焦虑、困惑、迷茫等症状,由此生发令人担忧的功利化、物质化、实用化等精神成人缺失问题。因此,关注大学生精神健康,培养精神素质,提升精神价值,促进精神成人是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精神成人缺失表征

1.1 理想模糊,政治信仰淡化

信仰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仰是推动大学生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国家和民族面临重大灾难时的积极表现是当代大学生主流精神信仰的终极诠释,但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大学生社会理想、人生信仰已悄然发生改变,存在理想模糊、迷失政治方向,贪图物质享受,甚至出现啃老一族的消极现象;有的学生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社会政治等不予关注,缺乏远大而坚定的理想追求和政治信仰。如何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既是对大学道德教育的终极追问,亦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懈追问。

1.2 注重自我,价值取向功利

大学生崇尚自由、个性化的生活,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念,在考虑社会需要和面对抉择时,无不考虑到自我作用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热衷于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一些学生强调自身利益,以利益作为行为处事的衡量标准,其功利化、物质化、利益化价值倾向凸显,只讲利益索取,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担当,在此价值观影响下,他们把“大学理解成高档次职业培训所,发高学历文凭的机关”[2]。大学生功利化思想应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使其价值观念步入健康的思想轨迹。

1.3 心理敏感,抗挫能力弱

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心灵的充实,精神上的丰盈才是有理想追求人的生存状态,才会使生命之花得到充分绽放。近年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大学生生活方式愈来愈多样化、开放化,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学生渴望与他人交往,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与人相处技巧的匮乏,导致生理与心理认知发展不平衡,出现心理空虚、敏感和脆弱,精神抑郁、焦躁甚至自杀等现象。面对困难和挫折,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是积极坦然面对,而是选择逃避现实,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令人担忧。

2 大学生精神成人困境剖析

2.1 精神认知与精神行为的分割

大学生精神成人属于高校德育范畴,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成人是知、情、意和行的统一,是精神认知与精神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神认知只有将精神价值信念和精神情感内化,通过一系列的主体实践,方可外化为精神行为,形成稳定的精神行为习惯与主体自觉,从而凝聚为个体的精神气质,历经实践反复验证,最终铸就个体精神品性。以此观之,精神认知与精神行为的统一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素质,促进精神成人的关键,精神的知行统一才能走出“半人”窘境,变为真正的“全人”德育[3]。任何企图割裂精神认知与精神行为的做法,其结果注定要失败,必将道德教育引向不归路。“真正的人要有人的精神,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4]精神成人终究要落脚于精神行为上,知是为了更好地行,行是为了提升知的境界。当前,大学生面临的精神成人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未完全实现精神认知与精神行为的统一,致使出现“知易行难”“高知低行”“知行不一”困境。

2.2 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剥离

从教育体制上讲,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缺失是应试教育酿造的苦果。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忽视学会做人的价值内涵,在应试教育观念的统领下容易导致一种怪象,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大学教育则要重回幼儿园教育,回归重修最基本的做人礼仪和生存法则。因此,人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作用不言而喻,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势必造成大学生畸形发展。大学生肩负着比一般社会公民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在知识方面成才,还要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要“注重人文知识的‘知道’与人文精神的‘体道’,用自己的生命、生活、言行把自己选择的‘道’体现出来”[5]。

2.3 主体觉醒与周遭环境的矛盾

大学生道德成长环境有自我内环境与周遭外环境之分,内环境决定外环境,外环境对内环境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主体觉醒与周遭环境的此消彼长形成大学生精神成长曲线,当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占主导时,可产生强大的精神支柱抵挡周遭环境的诱惑和冲击,反之,则可能被周遭环境的消极因素所吞噬,生发有失大学生身份、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主体意识觉醒和周遭环境的关系,促进内环境和外环境和谐统一,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使之具有时代的紧迫感,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的理想追求,使之积极审思与叩寻生命意义,用知识启迪智慧,用文化润泽生命,用灵魂撼撞灵魂,使之承受精神沐浴、实现境界超越,塑造大写意的精神自我。

3 大学生精神成人生成路径

3.1 贴近实际,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学生精神乐园

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有效途径。以大学生成长规律为基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切入点,积极挖掘校内外多种精神资源,打造精神成人教育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大学生参与人文教育,表达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成为实现个体生命向文化价值生命的转化器,成为叩寻通往大学生精神乐园的心灵之门。利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开展各种书画大赛、辩论赛、演讲赛、文体活动,开设学术讲座、学生论坛、网上互动等文化项目,拓宽学生思维,扩展学生文化视野,锻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学生文化品牌;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工作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适时引导并落实,以保证其活动效果。大学生在文化互动中可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生活的快乐,体悟人生的意义,让生命诗意地栖息于精神文化乐园,实现自我心灵觉解与人性境界提升。

3.2 贴近生活,创新社会实践充盈学生精神生活

回归大学生生活世界是高校精神成人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培养服务意识、增长才干、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涵摄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因此,无论哪种实践方式都可以成为提升学生精神素质的手段,大学生的生活行为表征可折射出高校精神成人教育的成效,一个善意的举动,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真诚的帮助,学生可感悟到真情的存在,真爱的洋溢,人性的关怀。社会实践无需浩浩荡荡,但要实实在在,无需轰轰烈烈,但要真真切切。从学生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创新校内外实践形式,培养自觉践履、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完整人格,让善举成为习惯,让真诚在人性中徜徉,让自我价值在实践中怒放。

3.3 贴近学生,创设体验情境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以生为本是高校精神成人教育秉持的基本理念,满足学生需求是提高精神成人教育成效的支撑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交往需求、就业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精神需求,囿于所处环境,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不多,学校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高校可创设模拟法庭、模拟招聘、职业体验、实地考察、防盗防骗小品宣讲等多种情境再现各种生活、职业场景,鼓励学生参与,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提高其道德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针对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为大学生思想导航,将专业教育与精神成人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外活动的实效并联起来,有的放矢地展开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更新大学生价值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生成的,需要经历道德观念内化到行为自觉的长期过程,这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也是社会赋予大学生的任务所使然。因此,大学生精神成人既需要发挥高校独特的主阵地优势,亦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精神成长氛围,以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目标。

[1] 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

[2] 李宗贤.略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J].现代大学教育,2008(6):78-79.

[3] 付洪.走出半人时代——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4(4):48-50.

[4]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95-196.

[5] 张萌.加强人文教育促成大学生的“精神成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320-321.

[责任编辑:刘海宁]

TheShortageandGenerationofMentalMaturityofCollegeStudents

ZOU Yan-hui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The essential mission of a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talent and grow-up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matur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ccumulated gradually in their daily life rather than planed befor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quot;three closequot;(close to reality, close to daily life and close to students themselves) to distinguish the signs of mental maturity shortage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ilemma of mental matu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n the generation of mental matur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promoted through the way of building a cultural brand, setting up a situation for experiencing and creating a social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maturity; generation

G641

A

1671-6876(2012)02-0193-03

2012-03-12

福建工程学院2012年共青团研究课题(TW2012012)

邹艳辉(1980-),男,江西峡江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成人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成人不自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