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长应具有的教育追求

2012-04-13 08:38孙宗涛
关键词:情怀校长学校

孙宗涛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00)

浅论校长应具有的教育追求

孙宗涛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00)

学校校长除了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外,还应具有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勇立潮头的教育追求,执着、淡定、静馨的教育心态,学习、开放、和谐的教育理想,这样,才能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不畏艰难,引领学校向高位发展。

校长;教育;追求

0 引言

常言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一定是投身教育事业,视教育如生命,倾心于教育,执着于教育,且有着崇高教育追求的人。有了崇高的教育追求,才能办好学校,才能育好人才。作为校长应当具有: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勇立潮头,执着、淡定、温馨,学习、开放、和谐的教育追求。只有有了这些追求,校长才能引领学校向高位发展,才能具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改革创新气魄,才有可能为教育的进步、学生的成长、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校长的教育追求就是校长的信念和理想,校长的教育追求,就是校长的精神引领,代表培养人才的方向。因而说校长的教育追求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立足于创新,能否把握住时代特点关注世界潮流,是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志存高远的追求

有人说:多元成就宽度,大气成就高度,凝重成就深度,亲和成就温度。我们认为,一个校长只有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拥有大气,胸纳多元,变得凝重深沉,具有亲和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理想追求,能使校长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住教育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生命成长的温度。只有“天下为公”才能产生博爱,只有博爱、厚爱、善爱,才能让教育成功。所以,一位校长应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理想远大,动力就强,人生就会辉煌。作为一校之长,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博大情怀,要有登珠峰而望苍穹的高远情怀。也就是说,作为校长应当有着自己的崇高的理想。作为一位教育的管理者,校长更应当有一种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情怀,就如张俊平所言:“是具有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人类的伟大抱负,就是具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社会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就是具有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和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就是具有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就是具有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和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情怀,就是留给后人的永恒和精神财富。”我们说教育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塑造着当代,创造着未来。教育家的情怀就是为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用当今的社会理想为当今社会塑造着人才,让这些人才去实现人们的社会理想;同时教育家们还依据他们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和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结合其理想和抱负,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而培养着、造就着人才。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求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这些要求反应了新时期新阶段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新期待。这些要求,也正反映了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教育创造未来的前瞻性。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者——校长,就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用深邃的思想指导教育,用高远的眼光引领教育,用睿智的思考管理学校。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作为校长,“眼界要宽,高瞻远视看全局;眼光要远,深谋远虑思未来;眼神要准,审时度势抓关键。”这就告诉我们,校长必须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情怀,才能实现教育塑造现在、创造未来的教育理想。否则,社会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欲望的不满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决定着校长们既要与时俱进,更要高瞻远瞩。

校长只有有了志存高远的追求,才能成为教育上的引领者、勇者和智者;只有有了志存高远的追求,才能奠定成为教育家的基础。“山高人为峰”,校长要永远站在时代的巅峰,“世之奇伟瑰怪皆在险远,人之所罕至也”“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校长要永远做一个开拓者、探索者。

2 求真务实的追求

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可以使人生更加完美、纯洁。生活虽然纷繁芜杂,但我们的教育应当是真实的教育。《三字经》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来是“性相近”,但是由于“习相远”而有了千差万别。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是真实的教育。我国心理学家王阳明说“圣人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由于人们后天的经历、生存的环境、社会的背景不同,人们便有了“圣人,贤人,庸人,恶人之分。”所以,要使人保持圣人之心、贤人之德,我们必须强化后天的教育,去其恶习,留其善心,保其天性,回归生命的本真。让人生变得纯洁、美丽、善良。教育就是要还人们一个本来面目,更需要一种真实。

教育是一种爱的传播过程,也是一种去伪存真、寻觅探求真理的过程。教育将如何把爱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呢?学校应当通过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对爱的传播,校园中“育人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单就课程本身的教学,就存在着一种爱的教育。当然,这种爱的教育是一种真诚的教育。

作为引领全校教育的校长,要有勇于研究的科学精神,要用高屋建瓴的思想指导教师,正确把握教育的内涵,坚守教育的真实性、真诚性和真理性,运用科学的理论,带领大家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把握教育内涵的同时,寻求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要反映现实社会,也同样是社会理想的载体。教育的时代性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同时教育的前瞻性又要求教育必须有科学的预见性,必须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因而,校长在教学管理中,除了寻求教育自身的真谛外,还要追求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系,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也是校长求真的内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科学的理论。它是在传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吸纳了当代最先进理论,并与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的产物,与时俱进,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根本思想。所以,作为校长应认真学习领会并能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教育事业。当前,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明确了教育方向和目标,十七大确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要正确把握其内涵,用其引领当前的教育,以免教育事业偏离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我们绘制了十年教育的蓝图,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实现这一美好的蓝图。依法规范办学是我们办学的准则,也是科学依据,所以我们坚持依法办学,也是坚持科学真理,树立和强化依法办学意识,就是追求真理的意识,也是校长必须具有的求真追求。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校长不仅要有所追求,更应当有一种务实的追求。说话办事,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待人诚恳,实心实意;工作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只有有了这种务实精神,校长才能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有品有味,求真务实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更是一种情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科学健康地发展。当然要创办特色,还需要有一种大胆的创新精神,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勇立潮头的精神。

3 勇立潮头的追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才能有特色;创新,才能有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来自哪里?来自于创新教育,来自于创新学校。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人才,那要看这所学校的引路人是否有勇立潮头的胸怀,因为有什么样的校长,才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就是思想的领导,校长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校长拥有了深刻而独特的教学思想,无形之中就具有了强大的感召力,也具有了凝聚力。无锡天一中学的成功,就得益于沈茂德校长心中的“大山”:做前人未做的事情,把前人未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让天一中学成为无锡人民心中的品牌。”

校长既然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领路人,就应当有与时俱进的前卫思想,有一种创新思维。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创办出最具特色的学校。这就要求校长们要有站在耸天入云的巅峰,仰天大笑,在茫茫云海中,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要有“水高浪急风怒号,乘坐潮头任逍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勇气。常言道,心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的舞台,有什么样的情怀,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校长有了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情怀,就会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思想。

明白了这些,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踏浪人、弄潮儿都不难。只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勤于思考,把校长职业不当做一种官职,而把它看做是一种思想和实践的职业,播撒阳光和引领师生发展的职业,心中有座山,校长们就能站在改革的前沿,勇立于潮头。

4 执着、淡定、静馨的追求

大凡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的人,他们都倾心于事业,忠诚于事业,专注于事业,正因为他们对事业的执着,所以他们才耐得住人生的孤独、寂寞。现实中有作为的校长、教育家一般都执着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事业为生命的一部分。

教育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越是执着,越有成果。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一直在要求自己,要“心中有座山”,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要能在世俗的浮躁中“守住宁静的心田”,淡泊明志,“要让读书和写作成习惯”,在艰苦的实践和痛苦的反思中生成理性和经验。就是“竭尽自己的心智,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得更好。”沈校长的长期坚持和习惯养成,是他对工作的执着、淡定。“守住宁静的心田”说明心中“教育的这片净土没被污染,是他对教育保持的纯洁之情。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在当前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文化多元、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能守住教育这块净土的人能有多少呢?尽管如此,仍有一批内心宁静,执着追求的优秀工作者,他们“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他们挚爱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为学校发展,为教师发展,为学生发展,竭尽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他们这种教育精神就是一种执着,一种纯真,一种进取。校长只有有了执着纯洁的情怀,燃烧激情,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辉煌。

5 学习、开放、和谐的追求

令人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可谓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共产党的楷模。他在国事繁重、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不忘学习。他老人家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周总理的儒雅,睿智和虚怀若谷,应当说来自于他的好学习。因为知识可以修身养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识开启人的大脑,使人变得睿智,知书达理,格物致志。“学不可以已”因为“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书可以使人博闻强记,使人耳聪目明,使人明事达理,使人知人善任,使人兼听则明,使人豁达大度,使人海纳百川,使人虚怀若谷。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风暴席卷全国之时,我们认为,学校校长既不能唯书、唯上,更不能唯时尚赶潮流。应当立足学校实际,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所谓现代教育改革家们,正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美国家的教育家,他们盛赞中国封建政府的开明:实行科举考试,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而那时的中国知识界已经开始反对科举制度,甚至提出了废除科举考试。今天教育界的一些改革的激进主义者正如当年的欧美教育界的精英抱着“恶性肿瘤”当“汉堡”吃。当然,我们说对传统的教育全盘继承也是不对的。因为任何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方法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更不能把腐烂发酵的残羹当成奶酪。因而,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办教育,既要允许传统教育形式、方法的存在,又要推行新课改,还要尝试其他形式的教育改革。

校长应当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追求,只有开放,才能有一个广阔的胸怀;只有开放,才能有百花争艳;只有开放,才能更好地吸纳营养,丰富自己;只有开放,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开放,才能更好地、长久地发展自己;只有开放,才能强大自己;只有开放,学校才能走高速发展之路;只有开放,学校才能有民主;只有开放,学校才能和谐。

稳定是和谐的关键,不和谐的地方肯定是不稳定的,反之,亦然。要使校园和谐,作为学校的校长,就要有一种和谐的情怀。所谓“和谐情怀”,包含有:(1)尊重人、关心人的情怀。知识分子的第一需要就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无微不至地关心下属是校长的基本要求。(2)包容人、理解人的情怀,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校长时,校长应当批评或提醒他,以便其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有利于他的成长,但是却绝不能记恨他,也不能利用职权报复他,更不能睚眦必报。(3)作为校长,要善解人意,理解人。作为校长,应当看到教师的不易,每天早起晚睡,工作长达10个小时以上,尤其是那些正值花前月下年龄的青年教师们。校长要关心教师成长,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工作学习中成熟起来。

[1] 张俊平.媒体的力量在于推动[J].江苏教育,2007(9):5.

[2] 沈茂德.校长,应该是一种思考的职业[J].江苏教育,2007(9):40.

[3] 王铁军.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J].江苏教育,2010(4):24.

[4] 韩海建.用整个的心,办整个的学校[J].江苏教育研究,2010(4):4.

[5] 赵国忠.舍得:一个智慧型校长的管理精髓[J].江苏教育,2010(9):33-35.

[6] 张炳华.智慧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J].学校管理,2006(1):4-5.

[责任编辑:孙义清]

G451

A

1671-6876(2012)02-0182-03

2012-05-08

孙宗涛(1964-),男,江苏丰县人,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情怀校长学校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五老”情怀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