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2012-04-13 08:38
关键词:单项式理解能力学法

朱 琴

(淮阴区赵集初级中学, 江苏 淮安 223343)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朱 琴

(淮阴区赵集初级中学, 江苏 淮安 223343)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适宜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重点是导学,关键是问题,立足点是问题的解决。要有效地利用这种方法教授初中数学,就要恰当地设置问题,使问题既能够反映教学目的,承载教学内容,又能够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导学上,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另外,还要注意教学的首尾相接,做到前呼后应。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0 引言

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设置一种教学情境,提出一个通览全课、包含教学目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确定,教学模式简单,教学效果显著。本文旨在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问题。

1 问题导学法的提前:要恰当地设置问题

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灵魂。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问题导学法了。有了问题,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是问题导学法,当然,也不能说有问题就一定是问题导学法,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最佳。要想获得好的教学质量,必须设置出适当且高质量的问题。因为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问题必须包含教学任务和目标。又因为教学的依据是教科书,因此,问题必须在教科书的范围之内。还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的学生,这就是说,问题还必须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这三者都具备了,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是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一旦提出的问题偏离了教学目的,那么教学就会偏离教学目的,走向歧途,出现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教科书是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如果提出的问题脱离课本,那么教学就有可能会偏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偏离既定的教学目的,同样会出现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初中生有初中生所能达到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假如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就不能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意思,或者不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都将影响到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使用问题导学法教授初中数学,不仅要注意教学目的和设置适当而高质量的问题,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问题导学法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有这样的问题:“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约7.9×103米/秒,则卫星运行3×102秒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列出的算式是7.9×103×3×102。即四个单项式连乘。我们可以就此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求这几个单项式的连乘积呢?”这四个单项式可以看做是四个有理数,有理数的连乘法学生早已学习过,可以把这个算式变化成(7.9×3)×(103×102)。103×102是同底数幂相乘,其方法在前面已经教过,学生也会应用。因此,这样的问题没有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他们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再加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有“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等教学目标要求。从概念分类的角度讲,单项式是最简单的多项式,即项数为1的多项式。它也是多项式乘法的基础。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2 问题导学法的要求:要注意前呼后应

问题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实际问题设问,另一种是针对数学方法设问。设问的方法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教学“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可以根据教科书里的例题“街心花园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草坪,统一规划后,南北方向要加长2米,而东西方向要缩短2米。问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面积是多少?”列出的算式是(a+2)(a-2)。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实际问题,设问:“求这个积并不难,怎样才能够快捷地求出这个积呢?”这就需要研究两个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a+b)(a-b)的运算。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展开这个式子,再运用多项式加法的法则合并同类型,最后得出结论:(a+b)(a-b)=a2-b2。然后,把这个规律应用到应用题中,得到:(a+2)(a-2)=a2-22,与前面提出的问题相呼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已经学习过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和多项式加法的运算法则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设问的方式,虽然使教学难度提高了一些,但是它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种设问的方式直接切入主题,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但是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形成数学技能。

第一种设问的方式,在教学的时候,一般先从实例引出问题,再将此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后,又回到实例所引出的问题。可是,有的教师,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便开始演练、小结,以为大功告成,把原来从实例中引出的问题抛之脑后,这是不可取的。

问题导学法,就是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课开始阶段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所进行的教学就不是问题导学法。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学初中数学,提出问题后,一定要解决问题,使课堂前后照应,显现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体系性。

3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要重视导学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是问题,重点是导学。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问题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一个开场白。一堂数学课,提出问题可能仅仅需要几分钟,然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几十分钟。可见,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学,大量的时间还是用在研究数学问题上。因此,应该重视导学。

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导学的范畴,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负载于此。学生把问题分析透彻了,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负载于这两个环节之上的数学知识也就被学生接受了,相应的数学技能也得到了发展。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那么学生心中的疑云就不会消失,也不能够掌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当他们完成了导学的内容,才有可能达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以落实《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己任,教师应该把导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总之,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学初中数学,既要考虑问题导学法的特点,也要考虑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任务,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 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孙义清]

G622

A

1671-6876(2012)02-0203-02

2012-03-13

朱琴(1980-),女,江苏盱眙人,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单项式理解能力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