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教”问题的反思

2012-04-13 10:58
湖北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悲剧现实课堂

杜金山 山东省兖州市人大专职常委,原兖州一中校长

任何变革都必须是从怀疑和否定开始的。2006年,我在与媒体记者对话中第一次聊起“三教”(即教育、教师、教学)话题,时代背景是素质教育的“南京现象”。我认为,在中国,“三农”问题国人耳熟能详,从中央到地方紧抓不放,但“三教”问题关注者却颇少!“三农”属于重而急的事,“三教”属于重但好像不急的事,但“三教”问题解决不好,后果将十分严重。

教育堕落为教学,教学简化为知识传输,知识传输恶化为灌输。教育局变教学局;学校只是知识学习班,不培养学生只训练考生;教室异化为知识“训练场”、奴性“驯化场”、青春“屠宰场”;同学成了“同听”,学习,只有“学”没有“习”,只有“知”没有“行”。更可怕的是,放眼望去,中华民族的未来几代人,都被“圈养”了!

当下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根本的解决之道在教育。教育,一要服务社会,二要引领社会。现实是,两大责任都没尽到,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体;既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教育的公平,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现实是,我们用多数人的失败换取少数人的“成功”,并且,所谓的“成功”埋下的却是未来失败的种子。同样的标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进度、同样的要求,教育成了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

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生命。现实是,不少人以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就是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只要学好知识,成绩好、名次高,就是成功,就是好教育。只有当孩子离家出走了,心理疾病严重了,才会有一点点反思和悔意!

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不能靠学校单打独斗,而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整体育人;既不能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也不能脱离现实,不考虑升学问题;既要遵循科学理性规律,更要富有人文关怀。现实是,学校几乎承担了教育的全部责任,这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统一性,让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极度恶化。

教师,非常可敬,但也相当可悲。可敬是因为教师工资不高、地位不高,但责任很大、付出不少;教师这个群体的素质,不能说最高,但肯定是最高之一。可悲是因为我们既是教育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教育悲剧的制造者之一;教师的职业理想被社会绑架,而且很多教师还积极地参与绑架行动;很多教师身在苦海,却不愿自救,甚至,当救援到来时,还振振有词,拒不接受;一些教师满足于教育就是教学,这是导致教育没有了专业权威,教师不被社会尊重的原因之一。

教学,严格地讲,我们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考中心”的教学追求,让我们的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没有了经历和生活哪有探究和感悟?“教中心”的指导思想,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表演场,缺失了学生的课堂,能算课堂吗?“讲中心”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教师放弃了其他所有的教学手段,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彻底置学生于被动。“练中心”的巩固手段,使学生一头扎入苦海再难回头。教师靠让学生大量训练的“勤”掩盖了自己研究课标、研究学生,进行高效预设的“懒”……

人,真正的无知,不是知道自己不知,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人,真正的可怜,就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的情况下,还以为自己知;社会上的很多悲剧,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而又自以为知的人制造出来的。

如果想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悲剧制造者,就要做一个反思者,反思是一切变革的起点。反思就是置身事外去审视自己,用纯粹的理性之光照亮自己,从而学会审慎判断、否定和决策。

一个人如果从未迷茫,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清醒;如果你做事从不犹豫,也不能说明你的自信和强大,只能证明你还没经历过真正的生活历练而成为一个思考者,或者说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启蒙。

猜你喜欢
悲剧现实课堂
伟大的悲剧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