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综述

2012-06-12 09:50李金波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东莞52380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情报专利文献

王 根,李金波(东莞理工学院 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808)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特点,专利情报分析已成为企业等市场主体保障技术领先、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在经营决策支持和战略制定实施等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本文在对国内近十年(2001-2010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该领域的总体研究状况和主要成果,归纳其发展特点和不足,以期对将来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1 文献计量分析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采用“篇名”=(“专利”or“知识产权”)and(“情报分析”or“信息分析”)进行检索,剔除重复和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及通知、通告等文献,最后得出2001-2010年间专利情报分析主要相关研究文献158篇。本文将从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文献主题和期刊来源四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掌握国内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总体状况和趋势。

1.1 发表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数量基本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其中,2010年相关文献数量占近十年的22%,说明国内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正迎来一个高峰。

1.2 研究类型

我们将检出的相关文献按照其主要内容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三类,其文献总量分别为28、69、61篇。下面将三类文献分为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具体分析其研究类型分布(见表1)。

表1 2001-2010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类型分布

从表1 可以看出,2001-2005年,综合研究文献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可见此阶段属于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逐渐成熟期,注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合。2006-2010年,综合研究比例有所回落,而应用研究在此阶段所占比例最大,可见专利情报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成为此阶段研究的热点。

1.3 文献主题

对研究文献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水平,认识和掌握现有的研究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定指引作用。笔者通过对检出文献的关键词和内容进行分析,将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归纳为7个主题(见表2)。

表2 2001-2010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主题分布

从表2 可以看出,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主题分布总体较均匀,其中行业、产业专利情报分析最受关注,文献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指标和流程。从研究主题的时间序列上来看,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指标和流程与企业专利情报分析应用,以及行业、产业专利情报分析,在近十年受到持续关注,几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而专利情报分析技术、工具,以及机构、地区专利情报分析则是从2006年开始受到关注,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此外,专利情报分析效用、价值和面向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研究,则出现研究中断现象,前者未受持续关注,后者则因早期研究基础薄弱,显得后劲不足。

1.4 期刊来源

为了确定我国专利情报分析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来源,为文献收集和研究提供指导,下面将对检出的文献进行期刊来源统计分析(见表3)。

表3 2001-2010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期刊来源分布

从表3 可以看出,近十年共有70 多种期刊刊发了专利情报分析相关文献,其中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共载文84篇,比例超过一半。共有80篇文献刊发在图书情报类期刊上,比例也超过一半。此外,在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中,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载文量占6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分布较散,但在期刊专业上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

2 研究主题概述

2.1 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指标和流程

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是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并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和相关工具完成,方法经历了从传统的简单统计到计算机智能化的演变。国内研究者对此给予了重点关注。如暴海龙、朱东华对当时常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如原文分析法、简单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动态矢量法进行了回顾。[1]在此基础之上,黄圆圆等提出了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体系,并对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等常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2]此外,方曙等介绍了专利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拟定量分析三大类常用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并提出在实际运用中要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组合。[3]谢学军等则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4]

专利情报分析指标是用来衡量专利主体是否达到既定发展目标的一种科学评价标准。张冬梅、曾忠禄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专利指标的操作性定义。在专利情报分析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构建合理的、完善的专利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情报分析流程是情报工作者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生产与传播的过程。[5]黄圆圆等在实证研究中将专利情报分析分为专题数据库的建立、选择情报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三个阶段。[2]刘璐等将专利情报分析分为专利采集、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信息应用三个模块。[6]陈燕等则将专利信息分析流程分为准备期、分析期和应用期。

2.2 专利情报分析效用、价值

对专利情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效用和价值,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了探讨。如刘焕成提出了专利信息在分析竞争对手时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现竞争对手,二是监测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傅长青、颜祥林从国家专利战略、行业专利战略和企业专利战略三个层面,分析了专利信息在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政府机构决策、政府项目规划、发现行业发展方向、行业危机预警、企业经营决策、企业技术引进等等。卢春源等在国外相关专利价值指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上市信息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检验企业专利总量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从而对专利信息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

2.3 专利情报分析工具、技术

专利情报分析离不开各种工具的辅助,各种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专利情报分析效率和质量。近十年国内对此的研究也产生了一些成果。如马建霞、孙成权通过对典型专利情报分析软件的分析,探讨专利情报分析软件的现状和趋势,认为专利情报分析软件的发展具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进行因素相关分析、网络数据库与信息分析软件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对专利的分析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分析。翟东升等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专利信息获取分析原型系统,将基于概念检索的网页文本信息抽取方法应用于专利信息获取过程,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专利被引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张颖等提出了一种新的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基于XML Schema的专利地图,描述专利地图的制作过程,并以数控机床产业为例说明专利信息分析过程。

2.4 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的应用

专利情报分析在国外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国内企业的专利情报意识近几年也有所提高,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开始受到持续关注。如邵波从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角度,论述了专利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专利分类法与产品分类不一致,以及缺少专利分析软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梁建军运用竞争情报研究方法从多个视角和多项指标对地方企业的专利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专利情报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解读。

2.5 面向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战略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根据现有专利技术基础,有效促进和推动专利战略的实施,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关于面向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如曹雷讨论了制定专利战略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及专利战略信息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面向战略的专利分析目标、步骤以及方法框架。

2.6 行业、产业的专利情报分析

对行业、产业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能够获得具有纵览全局及预测发展趋势的情报,对行业、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该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视,成果也最多,其中代表性的主要有:梁建军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系统对国内已公开的LED(发光二极管)技术专利进行各种指标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申请的专利近几年大幅度上升,技术主要集中在制造或处理发光二极管或其部件所特有的方法或设备中等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从2006年开始,针对我国IT 产业,通过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制作并发布专利态势分析年度报告,详细解析了我国在IT 领域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以及国内外企业在IT 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刘可静、孙琴通过对国内外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即数字版权管理)专利情报的检索,分析了当前DRM 新技术的专利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展示了DRM 专利情报检索和分析的部分结果;姜慧敏对我国和美国的移动通信产业专利进行年度、专利年成长率、国家、技术和高产公司这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两国在专利分布、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2.7 机构、地区的专利情报分析

除了企业和行业之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园区等技术创新机构、地区对专利情报分析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对此国内学者也给予了一定关注。如朱庆华等通过比较我国高校与主要行业的专利授权情况,以探讨高校的科研地位和作用,同时揭示各类高校在专利申请领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申请与授权的空间分布的各项指标,总结了其分布特点,还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各项指标,评价了历年的专利发展水平,并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进行了预测。袁冰、朱东华针对中关村七大科技园区的全部专利申请数据,使用专利地图和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了专利情报分析,并得到一些对园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以青、程宏水从专利申请情况和专利技术发展态势两大方面,对比分析了1995 至2005年期间广东、北京、上海三个地区的专利发展情况,并为各省市自身专利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3 研究现状分析

3.1 研究文献快速增长

随着情报学专业在我国众多高校的相继创办,科技情报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实施,也使专利情报分析得到了更多关注。特别是2005年以来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正迎来一个高峰,相关文献量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文献量的大幅增长,却没有带来观点和理论创新的同步增长,大部分研究观点相对比较集中,没有形成百家争鸣,应用范围也没有出现太多新的突破,诸如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专利指标研究、专利情报分析工具、专利情报的应用等,应该有更多新的发展。

3.2 研究主题范围广泛

专利情报分析属于情报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国内学者对专利情报分析的关注重点和研究角度也各有不同,这为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注入了活力,研究主题范围也因此十分广泛。近十年国内专利情报分析研究从方法、指标的理论探索到企业、行业的实践应用,几乎涵盖技术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然而部分研究主题如面向地方战略的应用等仍相对薄弱,研究深度亟需加强,而且网络环境下专利情报分析工具的创新及面向地方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实证等方面,也需要更多关注。

3.3 理论与实践并重

近十年来,我国专利情报分析研究从重理论研究或理论结合实证的综合研究,逐步转向更注重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如各行业、产业的专利分析,各地区、机构的专利发展状况分析,以及专利情报分析工具的开发和应用等,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理论逐渐应用于实践,并且与实践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这不但丰富和完善了专利情报分析的研究体系,并且为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方法指引。

3.4 研究团队逐步形成

我国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研究者来自各行各业,从信息管理到经济管理,从企业战略到政府决策,从情报学到计算机应用领域等。通过对来源期刊的作者的统计分析,发现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最为集中的研究群体为管理学和情报学复合型研究者,一些学者带领的团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南京大学朱庆华教授、中科院方曙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朱东华教授等为首的团队,都完成了若干重要课题和研究论文。由此可见,一些以专利情报分析为研究对象的重点研究团队正在形成。

4 研究展望

4.1 加强情报学理论的应用

纵观近十年专利情报研究文献,多为科技管理、技术预测、专利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理论在专利情报分析方面的应用,鲜有情报学理论在其中应用的研究。目前竞争情报服务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情报学理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情报学最具特色的研究内容之一。专利情报分析研究中包含了大量的竞争情报知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专利情报的产生、传递和利用,目的是使专利情报发挥最佳效能。此外,情报学领域中的知识管理、情报用户研究等理论,与专利分析研究基础也互有交叉。同时专利分析的实际运用也拓宽了情报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其学科背景。因此,在保持专利情报分析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应积极将情报学理论应用到专利情报分析的研究当中,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4.2 寻求技术和工具的突破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专利情报分析研究内容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统计,更多新的专利情报分析技术和基于计算机自动化的专利情报分析工具,正在成为我国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关于专利情报分析技术和工具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国内学者开始在数据挖掘、文本挖掘、Thomson Data Analyzer 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技术和工具应用于专利情报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如主题爬虫、社会网络等,尝试在专利情报分析研究中寻求技术和工具方面的突破。

4.3 提高对战略决策的支持

回顾我国近十年专利情报分析研究,企业、行业、产业、机构和地区的专利发展状况分析多有涉及,而对于面向战略决策支持的专利情报分析则主要在微观层面,多限于企业或机构管理范畴。随着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统筹部署,以及国内各地方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消化、实施,专利情报分析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亟需提高。而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在地方,由于专利情报利用水平较低,为政府提供的决策支持更多的是对专利数据的简单统计和归集,并未形成具有较高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情报。因此,国内研究者应对面向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研究给予更多关注,政府管理者也应该提高自身情报利用水平,共同推动专利情报分析在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和利用。

[1]暴海龙,朱东华.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0):91-93.

[2]黄圆圆,等.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121-124,120.

[3]方曙,等.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4):64-69.

[4]谢学军,等.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09(1):132-136.

[5]包昌火,谢新洲.企业竞争情报系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8-39.

[6]刘璐,等.专利信息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1):96-97.

猜你喜欢
情报专利文献
情报
专利
情报
情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专利文摘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