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情报在竞争对手分析中的应用

2012-06-12 09:5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上海000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竞争对手专利

应 硕,汪 洋(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图书馆, 上海 0005)

1 专利文献、专利信息及其作用

专利文献是一种记载发明创造内容的科学技术文献,是各国专利局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通常主要是指专利说明书,但就广义而言,它还包括专利局出版的各类检索工具书,如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分类表索引、查找专利用的各种索引等,甚至包括在专利的申请和审批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件。

专利文献中包涵的信息内容主要有专利技术信息、专利法律信息和表示专利文献外在特征的信息。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最新技术,提高R&D 起点和效率,避免重复,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战略、技术开发战略和竞争战略。专利文献中的法律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失效或不受保护的专利进行技术仿制,进行专利技术贸易以及进行专利侵权诉讼或为企业并购提供决策支持。专利文献的外在特征信息与内容中包涵的经济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产品及其市场,进行产品进出口贸易,了解行业投资热点及国内/国际市场环境。

世界上的专利文献数量巨大、内容广泛,编排、著录统一,分类同一,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难得的综合信息资源。专利文献的特点使得人们便于从整体上对其开展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通过专利情报分析,企业不仅能获得技术竞争情报,还能获得市场竞争情报和竞争对手企业的竞争战略部署等实用的信息,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专利情报分析步骤及其方法

2.1 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对专利说明书与专利公报中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将之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的过程。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包括:①定量分析(又称统计分析),主要是按有关指标对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如专利数量、同族专利数量、专利引文数量等,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进行预测;②定性分析(也称技术分析),是指按专利技术特征来归并有关专利并使之有序化,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报。通常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2 专利情报分析步骤与方法

(1)步骤。分析课题,明确专利情报分析目的,选择专利信息源,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情报的整理与统计,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的存储与传递。

(2)常用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①时间序列法是指以企业、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作为变量考察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般用以分析趋势。对某一技术专利的时序分析,可以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对不同企业专利的时序分析,可以比较企业的研发实力。②技术系数法是通过测定特定技术领域的技术的量与质,调查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动向。③矢量动态模型法是将专利统计数据矢量化,从而更直观地观察技术的发展动态。以专利申请量为X 轴,参加企业数为Y 轴,将统计数据用矢量形式绘制在坐标中,求其矢量和,并以和矢量的起点为相对坐标的原点,判断和矢量所在象限,据此确定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时期。④专利引文分析法是对专利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并据此进行技术发展趋势的评价。⑤技术发展脉络研究法是统计某一时期内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解决的技术问题,组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技术群。在时序上绘制主要技术发展脉络图,以掌握技术发展动向,预测开发倾向及研究技术发展脉络的规律性。[1]⑥专利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是将横轴列出专利文献中所达到的功效种类,纵轴列出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种类,以矩阵的形态整理技术。其主要作用在于找出自身技术的位置,判断是否侵权,或进行技术挖洞及技术创新。

(3)国内外专利分析工具。目前国内外用于专利分析的工具不少于几十种,分析方法包括基本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共现分析和引证分析。可以对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混合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现,极大地方便了专利情报分析工作。现将主要的商业软件列举如下:①非结构/结构化数据文本挖掘工具,如TEM IS、ClearForest,基于语义分析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进行文本挖掘,聚类分析功能强大。前者有统计分析功能。②结构化数据挖掘工具,如Thomson DataAnalyzer、STNAnaVist,有数据清洗功能,可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分析和共现分析,其中TDA 支持20 多种文献数据源,是国内应用较多的软件。③混合数据挖掘工具,如Aureka 和Delphion,提供专利文献检索和下载,可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引证分析(仅美国专利)。前者分析功能全面,后者的检索功能较强而数据分析功能稍弱。[2]国内软件主要有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与M-CAM 合作的East Linden Doors 工具,知识产权出版社,保定大为,北京彼速和恒和顿的HIT_ 恒库。除统计分析功能较强外,一些具有部分引证分析功能,但普遍缺乏聚类分析功能。

3 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在竞争对手分析中应用

3.1 从专利数量分析上识别竞争对手

同类产品技术的专利申请人、发明人、专利权人必定是竞争对手,将这些专利申请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的名称收集起来,统计其专利件数,所得到的专利量排行榜就是企业竞争对手一览表。在竞争中企业面临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竞争者:(1)技术竞争者,如科研院所等,是企业积极争取合作的对象,以利于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与提高。(2)产品竞争者,如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是企业密切跟踪监视的对象。

3.2 判断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主要分析内容包括:(1)技术研发趋势分析,用以进行技术预测和判断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政策。常见如时间序列法分析,考察竞争对手各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按IPC 分类随时间分布状况,判断其技术研发趋势,考察竞争对手各企业某产品技术的专利量按不同技术主题或不同技术功效随时间分布的状况,判断其技术或产品开发趋势;(2)技术研发重点分析,主要分析判断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研发重点转移及其技术演变。方法有:统计各竞争对手企业的专利量按IPC 类号分布的情况,或某产品技术的专利量按技术主题分布的状况,判断其技术研发重点;计算竞争对手企业某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其全部申请量的比例称为技术重心指数,是判断企业技术研发重点的常用分析指标;技术/功效矩阵分析,作用在于找出技术的密集区、雷区及未开发区和有利可图的区域,是判断各企业的技术研发重点及研发策略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找出自身技术所在的位置的重要方法。(3)关键(核心)技术分析,主要分析重要技术突破/功效,核心专利的稳定性及其外围专利。识别判断各竞争对手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专利信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常用分析方法有专利的被引频次分析和同族专利分析,被引频次高或同族专利指数高的专利发明就是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同理,专利保护的时效性使得只有那些重要的、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专利技术才得到较长时间的维护,专利寿命/失效原因分析也常用来分析关键(核心)专利。(4)高产发明人分析,掌握关键技术人才及研究领域,便于跟踪。通过竞争对手企业发明人阵容分析,发现其核心发明人及其重点研究领域,跟踪监测相关研发领域的新进展并为引进人才提供参考。

3.3 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

从某一产品技术专利量排行分析或专利量/主要专利权人构成比分析上判断各竞争者的竞争实力,从专利授权率分析评价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力量,它反映出对方技术的先进性,从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比例上判断评价竞争对手企业技术的成熟度,从国外/国内专利量比例上判断竞争对手企业的经济实力。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分析指标从专利引证关系角度评价不同企业专利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组合力量,如即时影响因子、技术力量、科学关联性、科学强度及专利引证率等常用来反映企业的竞争实力。

3.4 监测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

(1)实施市场监测。根据竞争对手企业申请专利的内容、类型及购买专利技术的情况,判断其产品开发策略和新产品市场,警示产品开发转移或其对本企业产品及市场造成的潜在冲击。通过追踪竞争对手企业某专利技术的实施利用情况,观察围绕该发明专利技术是否有新出现的、相关联的实用新型专利,判断该技术扩大的应用领域及其潜在的市场。(2)市场策略的监测。从竞争对手企业的专利数量、专利实施率和专利类型上辨别其采取的市场竞争策略。如专利量多并且实施率高的企业属于市场开拓型企业,实用新型专利较多,发明专利少的企业多属于市场追随型企业。[3]

3.5 判断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

通过统计分析竞争对手企业下属各分公司、机构和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单位的专利申请量,可以了解其技术分布和技术合作情况。常见的专利合作形式有二:(1)专利交叉许可,在企业间的专利比较接近,而专利权的归属错综复杂或相互依存的情况下,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妨碍即可实施。另一情形是互不关联的两项专利技术,企业各自取得专利权后相互之间可以自由使用。(2)合作开发专利技术,共同开拓市场。通过合作开发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减少研发费用。分析时不仅要了解竞争对手企业的情况,还应当研究合作方的情况及合作条件,才能判断准确,制定相应的对策。

图 专利与市场一体化组合

4 应注意的问题

4.1 专利数据库的构建

专利文献数量巨大且重复出版,专利情报分析通常需要借助于专门的分析软件才能完成。专利数据库建库的质量直接影响信息分析的结果,在构建专利数据库时要处理好检准率和检全率的问题。尽量提高检全率,同时要对检索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提高检准率,减小检索噪音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2 专利文献不代表整个领域技术发明创新的全部

申请专利意味着公开技术秘密,企业需要承担专利保护的风险。出于技术、市场和经济三者的原因,企业有时放弃申请专利保护的方法而是通过提高产品复杂度、商业秘密、前置时间等方法达到保守发明创新秘密、保持竞争优势的目的。有调查显示,在美国电子行业中,愿意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的只占6-7成。可见专利文献公布的发明创新并非整个领域技术发明的全部,这是运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时要认识到的。

4.3 专利活动中的反情报策略

企业为保护自身情报资源,针对竞争对手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采取一系列抵御措施称为企业反竞争情报。在专利活动中一些企业为达到其商业目的而采取与专利制度、企业正常专利活动或专利宗旨相反的策略与行为,如泡沫专利策略、故意搁置策略、剩余市场策略等都属于专利反情报策略的应用。在进行竞争对手专利情报分析时,应同时结合其他竞争情报源如市场信息、经济数据、有关技术文献等,才能对竞争对手企业的专利活动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4.4 国内数据库不支持引文分析

国内所有的专利数据库都不提供引文字段,引文数据无法获取,对于运用专利引文分析方法开展国内专利信息分析是个很大的障碍。

[1]朱庆华,陈铭.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24-229.

[2]王敏,等.国外专利文本挖掘可视化工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86-90.

[3]李春燕.专利组合理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65-68,64.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竞争对手专利
专利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竞争对手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专利技术综述
专利文摘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分析师观点:WiFi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