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2012-07-05 07:58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金华32100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浙东平均水平浙江省

●叶 华(浙江师范大学 图书馆,浙江 金华 321004)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综合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各地区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主要选取三大一级指标和15项分指标构建农村信息化指标体系(见表1)。目标值主要是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各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中有职业技术学校的乡镇最高比重为33.33%,所以将其目标值确定为50%,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人员的比重这项指标的目标值2%则是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并参考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而制定的,[1]而涉及电脑和网络的三项指标虽然目前的比重还很低,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将成为未来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媒介,所以将其目标值设置为100%,另外11项指标的实际值都接近或超过100%,所以目标值均设置为100%(大于目标值的按100%处理)。

2 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2.1 浙江在全国以及长三角的位次

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所有指标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公式计算各地区的一级指标指数和总指数,从表2可以发现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特征体现如下:(1)浙江农村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信息化的三项一级指标指数和总指数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浙江农村信息化水平与邻近的江苏相比稍具优势,其地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3)浙江农村信息化水平与上海相比明显不足。

表1 农村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农村信息化指数比较

2.2 农村信息化的地区对比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状况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特征值大于0.8的主因子,得到各地市主因子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从中可以总结出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三大特征:(1) 省内绝大多数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有浙东北的杭嘉湖甬舟和浙西南的温台等7个地级市的主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排名第一的嘉兴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3。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级市基本上集中于浙西南,包括浙西南的金衢丽和浙东北的绍兴4地市。(2) 两大地区内部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首先,浙东北内部除了杭嘉湖和宁波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之外,绍兴和舟山的农村信息化水平甚至低于浙西南的温台,其中绍兴的综合得分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2。如果在浙东北内部进行横向比较,全省排名第一的嘉兴比排名第九的绍兴其综合得分足足高了2.85,差距相当明显。其次,浙西南内部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同样参差不齐,温台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在浙西南遥遥领先,也是浙西南仅有的2个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级市。金衢丽的综合得分均大大小于温台也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排名最末的丽水其综合得分甚至低于温州4.96,差距相当大。(3) 两大地区之间农村信息化水平也不平衡。浙东北除绍兴外的5个地级市农村信息化水平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呈现五高一低的格局,与浙西南相比优势明显。而浙西南除温台之外,金衢丽的综合得分都远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其中综合得分最低的丽水甚至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3.92,呈现两高三低的格局,与浙东北相比劣势突出。此外,浙东北排名第一的嘉兴和浙西南排名最末的丽水综合得分相差6.75,差距非常明显。

2.3 农村信息化的指标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的测定15项指标对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影响,运用平均数和极差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表3可以发现:(1)从平均数来看,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最大,平均数最大的每百户拥有彩电数与最小的每百户拥有电脑数两者的差距达到了105.4,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良好且地区分布相对均衡,6项指标的平均数均在80以上,而且各项指标地区间差距都小于20,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平均数最小,两项指标的平均数均小于30,是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2)从指标对比来看,在全部15项农村信息化指标中,浙东北有12项指标居全省最高水平,分别为嘉兴8项、杭州和湖州各2项,而浙西南只有3项指标全省领先且都集中在温州。而全部15项指标的最低值有14个出现在浙西南,分别为丽水7项、衢州4项、温州、台州和金华各1项,浙东北只有舟山出现了1个指标的最低值,由此可见浙江省内两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3)从平均数与极差的对比来看,最典型的是: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平均数小但极差大,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和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比重两者平均数和极差都小,能用宽带上网的村平均数和极差都大,而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村和通电话的村平均数较大但极差小,说明政府近年来狠抓电视和电话“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对推动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3 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比较

3 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类型分区

运用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对浙江省各地级市一级指标指数和总指数进行计算,并结合SPSS聚类分析的结果,将浙江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分为三大类型区(见表4),具体分类如下:(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有嘉兴、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数超过50,达到了全省的一类水平,其他7个地区包括全省平均均处于二、三类。同时在衡量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四个指标中,嘉兴三个第一、一个第二,而衢州则三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差距相当明显。(2)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方面,嘉兴、宁波、杭州、湖州、绍兴和台州6个地区的指数均在50以上,达到全省一类地区的标准,只有衢州和丽水处于三类水平,这说明浙江省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良好,但是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浙东北的6个地级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除舟山外的5地市均处于全省一类地区之列,而浙西南只有台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丽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指数与嘉兴、宁波和杭州相差20多,此外浙西南的衢州和丽水有13项指标(除了通电话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外)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是能用ADSL、LAN等宽带方式上网的村,最低的丽水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3) 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只有浙东北的嘉兴、湖州和宁波3地市指数超过40,属于一类地区,而处于三类水平的地区却达到了4个,包括浙东北的绍兴和浙西南的金衢丽。同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除台州外都集中于浙东北,浙西南最差的丽水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3,人力资源建设指数不足嘉兴的五分之一,两者的指数差距达43.34。这说明省内各地区普遍存在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象,是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村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总的来看,浙东北的杭嘉湖和宁波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属于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类地区,浙西南只有温台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浙东北的舟山和绍兴一起,构成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第二级,而金衢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一直滞后于省内其他地区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三类地区。

表4 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类型分区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强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实现农村信息化均衡发展

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得分最高的嘉兴和得分最低的丽水相比,两者相差达31.47,这充分说明省内不同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信息化的差距既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同时与地理环境也有极大关联。为了实现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必须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考核,加强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全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和山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投入;二是在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对落后山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政策优惠;三是积极组织信息专家和其他领域专家下到偏远乡镇和农村,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和指导工作;四是吸引社会资金和动员社会力量来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4.2 加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网络平台

由于电脑和网络将成为未来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媒介,为了降低农民的信息化消费门槛,浙江省推出了“四个一点”的发展模式,[2]通过政府制定奖励政策、村里实施补贴方案、电信和电脑供货商实施优惠服务,尽量降低农民的网络使用成本。今后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推广“四个一点”的发展模式,将城市信息化的成熟技术用最低的成本转移到农村,加快农村地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从而为实现农村产业信息化、实施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提供网络支持。

4.3 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首先要开展信息化普及教育,政府应该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提供网络接入设备和信息终端设备,组建局域网,大力开展信息通信知识基础教育。其次要通过正规院校、在职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民信息素养,此外还要重视新农村社区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主体。

[1]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杨诚.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与发展探讨——基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1):85-88.

猜你喜欢
浙东平均水平浙江省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初心》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