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青铜炊器

2012-07-07 11:19王连根王权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底架西汉青铜

文/王连根 王权

贵族青铜炊器

文/王连根 王权

我国早在汉代,饮食丰富多彩,烹饪讲究,方法多样。有煮、灼、煎、脍、醢等,中国人便早早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那么,这些贵族的青铜炊器:鐎斗、釜、鍪的使用,便深深扎进了古代先民传达的“人以食为天”的人生哲理。

在古代上层社会贵族,宴食时,常以“钟鸣鼎食”来享受,其美味佳肴都要煮、烧、炒,其饮具主要就是鐎斗、铜釜、和铜鍪三种炊器。在古墓考古发掘中,往往发现此三种法宝,常在同一墓穴中出土,而墓主人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士大夫,身份显赫。他们死后,此物带入地下随葬,供阴间再享用。西汉至魏晋南北时期铸造的青铜炊器,它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也反应当时上层贵族在饮食文化发展上的不断追求,也是人类生活演变的标志。

青铜鐎斗

青铜鐎斗,是温羹器,又称刁斗,器身作盆形,下部有足,并附有曲柄。鐎斗的足千姿百态,有矮兽蹄足,长兽蹄足,鐎状足,瘦蹄足,扁三角形实足等。鐎斗的材质可分铜、铁、陶、瓷四种,其中青铜鐎斗多见。我国铜鐎斗始铸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时期。是汉代至六朝墓葬中出土较多的随葬炊具。可见,已有八百多年使用的历史。关于青铜鐎斗的用途,专家和学者众说纷纭,但定为饮食文化的温煮器,是肯定的。至于用来温煮何物,在学术界尚无定论。

1999年11月,笔者去上海藏宝楼淘宝时,发现一件青铜鐎斗,由江苏溧阳地区出土后,流入沪上,经双方讨价还价,最终以1100元成交,被我们收入囊中。珍藏至今,已有12个春秋。如今把玩,其乐无穷。马承源先生将此类物定为炊器或用于军旅,也就是说,是古代战时行军中用的炊器。古代军中“夜炊饮食,夜击持行”。另外有学者认为是温浓液食品的羹器。而吴小平先生确认为铜鐎斗与饮茶有关,为煮茶器具。笔者认为铜鐎斗应是多功能的饮食器具。

此件青铜鐎斗,形以釜,带有三足和长柄,造型大而欠华美,讲究实用,其特征是:敝口,口沿外侈,弧形腹。口沿与腹上部外缘有一周圈角形纹饰,由11个相同的勾形图案组成,从侧面平卧观,为兽面纹。鐎斗右侧装有方銎柄,中空呈园鐎形,内可纳木把,底部微凹,底部外有烟炱,留有使用痕迹。三只足呈三角形实足,足上部铸有兽面纹。器物内部呈皮蛋清包浆,外被烟熏变成黑色,断代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的产物。如与铜鐎斗相比一般除柄上饰有龙纹图案外,腹部呈光背,不铸花纹。而此件鐎斗在腹上部铸有卷角兽面纹图案一圈,极为少见。从此件鐎斗底部保存的烟炱研究,不像随葬的器物,应是祖先使用后而遗存的炊器,相当珍贵。

青铜釜

青铜釜类似今日所用的铁锅子,古代用陶、铁、铜三种材质制成,其中铜质最为常见,存世量较多。此釜形制锅状、侈口、浅斜折沿,束颈、弧形腹、无耳,园底微凸。青铜质,由铜与锡的合金制成。腹壁轻薄,锈色严重,圆底外有烟炱,保留着使用过的痕迹。2006年寒冬由河南三门峡出土后流入上海藏宝楼古玩市场。卖主要价300元被我们买下,收藏至今。依据铜釜腹部形状变化,有深和浅腹的区别,深腹往往具有西汉早期的青铜器特征。

学者通常将铜釜分为两型,即A型和B型:A型无耳,B型有耳,构成甑的一部分。我们收藏此件铜釜,是深腹无耳,属A型器物,应是流行于汉武帝时期的产物。铜釜在我国中原地区的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出土。铸造的年代是从西汉初年始造、盛行于西汉中晚期,东汉时期已少见。因此,青铜器专家认为,铜釜的铸造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与秦文化相关,到了东汉,铜釜已被铁制器所取替,而铜釜与鍪常常在同一墓葬坑中被挖掘出来。

青铜鍪

2011年5月,我们在藏宝楼四楼觅宝时,见到四川绵阳来沪的一对夫妻商贩布包中藏有几件青铜器,因没有买到摊位,就拿着一件青铜鍪在兜售,寻找买主。几经议价后,最终我们以二千元收藏了这件古物。据卖主讲,此物是他们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到绵阳地区农村收售的。现因在本地造新房缺钱,就将这几件青铜器带到上海来转卖换钱。青铜鍪包括铜鍪和铜底架。

铜鍪:口径11厘米,腹径14.5厘米,高11.5厘米。铜鍪的器形为侈口、尖唇、束颈。颈肩部有圆凸棱,凸棱间左侧饰一环形索耳,右侧饰棱鐎形把柄,把柄上方装有环形索耳。左右索耳大小相似。腹下部孤内收、平圆底。此件铜鍪做工精良,造型别制。对照吴小平先生著《西南系青铜容器的形制》一书中铜鍪图录,未见此类造型,是新颖独特的青铜鍪。

铜底架:呈圆盘状三足架,口径13厘米,底径14.8厘米,边高3.5厘米,上部圆盘口,底内为双十字形漏孔。三只足腿上部铸有纹饰,图案不清晰,马蹄形足。铜鍪通常不设底架,而此件较为特殊。现从铜鍪与底架铸造风格、锈色、铜质、侈口形状,索耳大小配合分析研究,应是同一时期铸造的器物。是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的容器比较确切。铜鍪的功用是炊器,为了适宜使用,工匠们进行改制,增加底架,变成多种功能的铜鍪。如鍪上双环,可将铜鍪吊起,悬空煮食物。铜鍪放在底架上加热,可保持食品的温度。还可由耳柄取下铜鍪,放进餐台用膳。

铜鍪铸造于战国早期,起于巴蜀,是巴蜀文化的产物。战国中晚期,秦灭巴蜀后进入关中,后被改造为秦器,并随秦王朝统一后,而向各地流传。鍪的制材,除青铜外,还有铁、陶制品。

在古墓考古发掘中,常在同一墓穴中出土,而墓主人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士大夫,身份显赫。他们死后,此物带入地下随葬,供阴间再享用。西汉至魏晋南北时期铸造的青铜炊器,它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是人类饮食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生活演变的标志。现在我们收藏的这三件器物,尽管称不上是汉代青铜重器,其经济价值不太高;但这三件青铜饮器,是古人社会生活的见证,具有极高历史、文物价值,为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和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自此青铜炊器以实物为证,完完全全代表了上古贵族在生活中使用饮食器具的华丽程度,被认为是五千年文明古国之林的一朵奇葩。笔者将多年来收藏的这三件青铜实用炊器,作了细致讲解与鉴赏,与诸君共赏。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底架西汉青铜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某型起重机底架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地铁底架地板自动焊接变形控制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160t铁路救援起重机底架展腿挡块安装方法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