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方言旧书

2012-07-07 11:19褚半农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词生肖讲究

文/褚半农

我收藏的方言旧书

文/褚半农

笔者著作

吴语文学,在历史上一直枝繁叶茂。

这些作品有的本来就是吴地作家创作的,作品中天生有大量的方言语词。有的作者虽不是吴地人,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吴地,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又同吴地有关,其语言或多或少和吴语搭界就不奇怪了。我因有极为长期的农村底层生活经历,故对上海西南(原松江府)的方言土语十分熟悉,并长期采集。一个偶然因素,十多年前我进入到《金瓶梅》研究领域,对书中大量的吴语词极为敏感,也对吴语文学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由于吴语词产生有个共同的农耕社会大背景,它们依附、存在条件相同或相近,明清吴语文学中相当数量的吴语词,也一直存在于当地方言中,很多至今还是常用词。我的生活经历和方言知识积累比较适合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在研究《金瓶梅》中吴语的基础上,转而向明清文学中的吴语词研究方面扩展了。

我大量阅读明清时期的吴地文学,也对那些老古板气的话本、小说、传奇、山歌、竹枝词,还有当年的昆曲、弹词、申曲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走上了淘古籍收藏的行列。但我的藏书可能有点与众不同,既不讲究版本,也讲究版本。这看似矛盾的话,恰恰是我藏书的真实情况,在我的实践中体会到,也与我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说不讲究版本,是指不去购买那些价钿斜气昂贵的善本、珍本之类的书,这是图书收藏的另一门类,也是研究的另一领域。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一本(部)书,买不起不说,也根本无力、无法买全所需要的这类书。即使买回了一本两本,它们的功能定位是“珍藏”,把它们当作普通书籍一样捧在手里阅读,还要在上面勾勾画画,那是一种亵渎和糟蹋。我研究的是书中的内容,讲究的自然是内容的完整和文字的原貌,并非版本是否珍贵、稀少。这就是我不讲究版本的理由。

说讲究版本,是指注重收藏那些影印出版的古籍书。这类书同善本书、珍本书比较起来,珍稀性、贵重性自然没有可比性,但它们却同善本书、珍本书一样,具有内容的完整及文字面貌原始的特点,这正是我看重它们的原因,也是我有过教训后改变的收藏思路。开始时,我收藏、阅读的都是出版社的排印本,看得多了,总觉着有的书中明显有错,如句子读不大通,内容无法理解。这倒不是因为古书中常见的文言文问题,我读这些书也不存在语言障碍。等后来对照着阅读一本影印本后才找到原因,原来这些排印本的整理者除了断句标点外,还都对古籍作过不同程度的改动、删节、添加。其中有些是必要和正确的,也有很多却是不正确的,这些错误的发生几乎都集中在原作者使用的吴语词语上。这些几百年前的方言语词,对不是吴地人来说,理解会有困难。于是,有的编辑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或改动词语,而不少恰恰是错误的。作为一般阅读来说,这种变动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甚至删去一些章节也未尝不可。可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这些都会造成障碍,并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准确和深度。因此,收藏明清文学作品集,我便把目光转到了影印本上来。对民国时期的方言书籍,则注重收藏原版本。

改良申曲大全

上海弹词大观

庵堂相会孟姜女

袖珍弹词新开篇

经过寻寻觅觅,我的收藏小有成绩,明清吴语研究也进展顺利。根据自己的收藏研究,写出的有关方言研究论文多次发表在全国社科核心刊物上。2010年,我以明末一部古典小说为对象,剖析排印本中的径改错误,由此出现研究该书作者的偏差,并写出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专家们的肯定,还被邀请参加第六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也刊载在《吴语研究》(第六辑)上。这些年中,我还应邀多次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这使我增加了学习别人、吸取养分和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一个平台。

为了收藏到需要的书,我时不时光顾文庙书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了不少对口的古籍。为藏书,为研究,我也为此化出了大量的业余时间,还有钞票。而我不停地去淘书、去寻觅,体会收藏的乐趣,并进入到研究领域而有所收获,值得。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龙呈吉祥——2012年生肖艺术展

2012年恰逢“龙”年,由朱屺瞻艺术馆与欧阳文化活动街主办,上海工艺美术协会、金山文化馆协办的 “龙呈吉祥——2012生肖艺术展”,在2012年新春佳节期间再度成为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年货”,展览以“龙”为创作题材,通过海派名家书画、社区居民书画和海上剪纸、金山农民画等四个单元来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烘托节日的气氛,以“生肖艺术”的传统习俗,陪伴社区百姓、少年儿童、广大的艺术爱好者“过大年”。展览将于2012年1月16日上午10点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将展出至2月12日。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由于龙的文化特性,虽然位居第五,但却成为了一般人所称道的生肖之首。许多人甚至盼望生出属“龙”的宝宝来,因为经历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塑造,“龙”已经成为尊贵、权力、不凡的象征,所以,常常会说“人中之龙”,以此来表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意思。实际上“龙”的形象寓意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文明中最早的农耕文化之一,对于天时地利的美好期待,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热切的向往。因此,“龙”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种动物,直至今日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因为龙并非一种简单的物质实体,而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异动物,有学者考证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糅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龙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这充分体现了远古时期中国农耕文化的背景,因此龙被中国古代先民作为祖神敬奉。且史书记载,上古时禹出生时就是龙的形象,由于“龙”在先民心中的神性和特殊地位,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衣物、器具也多以龙为装饰,使得龙更成为一种尊贵、权力的象征。在民间,龙也成为了重要的吉祥之物,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要舞“龙”庆贺。龙的形象和文化也伴随着远赴海外的中国人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时间:2012年1月16日—2012年2月12日

地点: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欧阳路580号

龙吐珠花(剪纸)

腾龙图

龙跃天门

猜你喜欢
语词生肖讲究
生肖转转转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你的生肖是什么?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健康吃饭有讲究
生肖鸡的故事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生肖说马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