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久安需顶层设计

2012-07-07 11:19汤仁荣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股市上市规模

文/汤仁荣

股市久安需顶层设计

文/汤仁荣

汤仁荣

上海新智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中国股市十年零增长。漫漫熊市路何日才是头,股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底在何方?共和国总理呼吁要“提振股市信心”。如何才能使股市体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让股民通过股市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股市如此低迷的糟糕局面,各方“神圣”都在苦苦思索。依笔者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主要症结有三:一是发行规模无限扩容;二是发行上市时过度包装甚至伪装;三是股民投资无回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顽症,中国股市才能真正健康向前发展。

发行规模要有透明度

中国股市最重要的职能是融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融资是当前有关方面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只要股票能发出去,无需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和二级市场的表现。最近有关人士在分析股市低迷时认为股市扩容并不是股市低迷的原因,其理由是以前年度的扩容中大部分时段股指仍持上升态势,更何况2011年度的扩容规模还未达到2010年的规模。对大规模扩容的做法,市场则做了回应,一旦风闻要发大盘股,股指就进入新一轮的下跌行情。上述观点与做法实在值得商榷。其实,2010年的扩容已经接近市场承受的极限,此时即使加一根稻草都可能压垮市场。假定市场的身体能承受100斤,2010年承受了90斤问题还不大,2011年经过体格锻炼身体更强壮,也许可以承受120斤,但是你不能让它再加负80斤,因为它的总负重根本不能达到170斤,于是只能趴下。这使人想起小时候吃馒头的故事,某人吃到第5个馒头时觉得吃饱了,于是他发出感叹,前面4个馒头都白吃了,只有第5个馒头才实用,殊不知前面4个馒头是垫底,第5个馒头是叠加的作用才使肚子吃饱。

针对这一扩容,民间人士发出了暂停新股发行的呐喊。如果真采取这一措施,也许能给市场打支强心剂,能刺激市场快速反弹,但是反弹过后呢?也许又重蹈熊市路。依我的看法,不发行新股是不可能的,暂停发行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此计乃救急不救穷。股民们所恐慌的是新股发行不知情,不透明。新股发行规模与数量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来安排,广大股民根本心中无底。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股票发行规模与数量必须要有计划,要透明,这样才能使市场参与者心中有底,也使主管当局有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具体设想有三点:一是确定每年股市融资的总规模,纵观我国但凡与经济相关的领域,几乎都有年度指标或目标。如GDP增速,CPI增速,财政收支预算,国家预收计划,货币发行总量,信贷规模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但独有股市融资是没有规模与计划的,这样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就造成了股市每年可能无限制扩容,造成股民的心理恐慌。同时它也冲击了国家整个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当你明明白白昭示市场年度融资总规模,投资者就可以依据年度规模来判断对市场的影响,决定是否参与市场,何时进入市场,减少入市的盲目性,从而降低股市投资风险。二是确定每个行业的股市融资规模。在确定总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分别不同的产业制定相应的股票融资规模,这样有利于新兴行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某些限制行业的发展,把有限的股票融资资源配置到最急需和最需要的行业产业。就像国家的银行信贷在总量控制后,加大中小型、创新型及国家重点行业的发展,而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以及房地产项目等;三是谨慎制定股票市场融资规模。这既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又要根据股票市场的承受能力,还要根据股票融资的需求。具体制定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的程序可以参照制定每年信贷规模总量及行业重点的模式。

股票上市要有考察期

目前股票一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股票发行定价机制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即由承销商初步定价后,向机构询价,这种询价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无关。这种询价机制本身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在各方利益的冲动下,在市场投机的氛围下,整个市场不可能做到理性定价;二、部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甚至伪装,发行前三年业绩相当理想,但发行过后,业绩一路下滑,凤凰变乌鸦;三、企业上市一方面为融资,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原有股东套现跑路,以致出现解禁上市之时,就是原有股东高管跑路之时的局面。四是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严重脱节,不少新股发行市盈率远高于二级市场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估值,这就造成了恶炒新股后, 股票在计入股指后必然要回归应有的估值,致使指数进一步下滑。

为遏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笔者以为改变现有的发行即上市的机制,把发行与上市分为两个阶段。即发行后要有考察期,该考察期以一年为宜,一年后经审核才能上市流通。此举作用有四:一可以撕下那些过度包装甚至伪装的假相。在这一年中考察发行股票公司前三年业绩在发行后能否持续,所发行筹集的资金是否按照发行时所承诺的建设用途加以投入;二可以促使承销机构、询价机构定价、认购更加理性,在充分作调研后给出合理价格,可以大大降低投机,增强投资理念;三可以有效遏制PE腐败。有些PE为了达到上市套现目的,不惜参与包装、攻关之例。上市之日的套现成了最后的晚餐。考察期的建立能有提高发行中的腐败成本与腐败风险;四可以有效促进公司的长治久安。目前一些高管、股东为套现,规避有关条款,股票上市后即辞去高管职务,如此做法显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考察期的推出从当前来看可以给低迷的股市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从长远来看,对倡导股市参与者具备投资理念,打击过度投机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从资本市场建设角度打击欺诈上市和PE腐败的一种方法。考察期满如果能够符合发行时所预测的业绩和筹资用途等事项则可上市流通;如果不能够达到业绩预测和改变筹资用途,则应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和改进措施,并应延长考察期。如果上市一年业绩大变脸,并且纯粹编故事圈钱,则应中止上市,与之有关的相关机构以及相关人士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与刑事责任。

公司分红要有强制性

当前我们的股市完全是一个投机市场,投资股票叫做炒股票,投资只是出现在官方文件或报刊杂志上。机构在炒,基金在炒,大户在炒,散户也在炒,全民投机。监管部门倡导投资理念,但问题是投资是要有回报的,回报在哪里,只能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价格波动中取得。估值的高低,只是为炒作股价提供操作的依据。理论上讲,市盈率是估值最重要的指标,1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每年有10%的收益,这还未考虑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它足能抵抗通胀水平。银行股市市盈率在8倍时称估值合理,跌到7倍时有投资价值,但它继续下跌至6倍甚至5倍,此时在理论上每年有15%到20%的收益,但仍泛人问津。这是为什么?问题的症结在于上市公司大多为铁公鸡,一毛不拔,至多也只拔少数的几根毛,这样靠公司业绩分红取得回报成了空中楼阁,看得见拿不到。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投机氛围,最根本的是要有投资理念,而投资理念要有投资回报为基础,投资回报不仅取决于公司业绩,更重要的是要回报给股东,使大部分股民变成股东。因此从制度设计上分红要有强制性,公司实现的利润,真正成为股东的红利,绝非是挂在账面上的税后利润,使公司变成真正蓝筹股。采取这一强制措施,一是有利于股市的相对稳定。试想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收益,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无需在二级市场上拼搏。股价也将围绕着公司效益上下波动,而不是什么盘子的大小,资金量的多少来左右股价。二是坚持数年必有成效。这样能真正培育人们的投资理念,使大部分的投机者成为投资者,从股民成为股东,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无需到处打听内幕消息,改变小道消息满天飞,也有利于打击内幕交易。三是长此以往整个股票市场趋于理性发展,一二级市场可以实现协调发展。投资者真正成为股东,关心参与公司的经营治理,从根本上改变政策市、政治市的局面。

强制性分红,要有相关的措施加以具体落实。这措施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必须要强制。房价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家采取限购买,限贷款,限房价。当前的股票市场如此非理性,为什么不能强制分红呢?要明确分红的比例不能低于可能分配利润的70%。第二条强制分红可以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采用现金分红和送红股,或者二者兼之,有关部门应降低甚至取消分红所得税。第三条鼓励分红,惩罚违规。对于高分红公司,监管部门在再融资、项目审批、业务开拓等方面给予优先。而对于蓄意违规者应制定严肃、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提出:“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以上三项措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股市顽症,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编辑:靳伟华 jinweihua1014@sohu.com

中国股市十年零增长,造成了股市如此低迷的糟糕局面。依笔者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主要症结有三:一是发行规模无限扩容;二是发行上市时过度包装甚至伪装;三是股民投资无回报。

猜你喜欢
股市上市规模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