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之毒

2012-07-07 11:19阿碧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砒霜马钱子夹竹桃

文/阿碧

断肠之毒

文/阿碧

20 11年12月23日,广东省高州市某企业董事长、亿万富豪龙利源及黄文等人一起来到阳江阳春市八甲镇,约见该镇农办副主任黄光去看当地山林,并商讨将其承包下来进行开发。随后三人吃猫肉火锅,结果龙利源被毒死,黄光、黄文随后被转到其他医院治疗。警方调查发现,因为黄光挪用了龙利源委托办事的资金而无力偿还,他便趁机在猫肉火锅里放入了十来片参片大小的断肠草,打算与其同归于尽。最终,龙利源经抢救无效身亡。而投毒的黄光,还有一直跟随龙利源做生意的农民黄文保住了性命。

断肠草,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中虚构出来的毒药。龙利源被害案让人们再次意识到,传统毒药也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作谋杀的工具。其实,各种影视剧中出现的一些传统毒药并非完全是编剧和导演的臆想,这样的案件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生。虽然近年来的投毒案大多是投入化工性人造毒药,但是传统的天然毒药并没有绝迹。无论是植物性、动物性还是矿物性的天然毒药,犯罪分子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找到,而且比人造毒药更容易获得。所以我们不能放松对天然毒药的警惕性。

天然毒药往往流传了数千年,人们总结了相关经验,法医们因而熟知相关的中毒症状,比较容易判断中毒者中的是哪种毒药,寻找毒药的来源也比较方便,破案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也是犯罪分子为何越来越少用天然毒药作案的重要原因。被人投毒或误食天然毒药后如何及时解毒自救?政府如何监管这些致命毒药?这在龙利源被害案后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为了对人们的这些疑惑进行部分的解答,就让我们去了解那些在历史和现实中都赫赫有名的天然毒药吧。

1 断肠草

或许不少人对断肠草的印象来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杨过曾经中了情花之毒,后来用断肠草解了情花之毒。在现实之中,并没有情花这种植物,而断肠草的确是有的。

其实,无论是在民间传闻中,还是在正规的中医药词典里,断肠草都不是指一种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里面,有很多异物同名的现象存在。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根据现有的资料,“断肠草”至少是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而非专指某一种草药。在10多种断肠草中,名气最大、毒性最强的要数葫蔓藤,黄光毒害龙利源而在火锅中投入的也是这种草药。葫蔓藤又叫钩吻,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六·钩吻》中写道:“〔钩吻〕广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清朝沈涛在《瑟榭丛谈》中写道:“今口外有断肠草,人马误食之,立毙。”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到,葫蔓藤的毒性的确很强。

葫蔓藤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整个植株都有毒,毒性最强的是叶片,成人吞食少量几片就可能致命。在误食葫蔓藤的中毒初期,人可能会感到咽喉灼烧、呕吐、腹部剧痛,就好像是肠子被斩断了,其实是毒素葫蔓藤碱起作用了。它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抑制剂,会抑制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中毒后的心跳和呼吸会逐渐减缓,肌肉也逐渐失去控制并因此失去语言能力,最终因为呼吸系统麻痹死亡,其间中毒者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毒性发作后干渴难耐,喝水只会加重毒性在消化系统的蔓延。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让中毒者把葫蔓藤呕吐出来,最终将延误治疗时机而身亡。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炭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葫蔓藤对环境要求不高,在南方多省都能找到,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葫蔓藤在广东省不少地区的山野间都能找到,广东人还称之为“大茶药”。在龙利源被害案所发生的阳春市,漫山遍野都可以找到这种毒药。当地村民平时会用微量的葫蔓藤煲炖猪脚,以此去湿,但是若食用过量则会致人死亡。据当地警方透露,虽然此前有极个别居民在煲炖汤时曾因过量使用葫蔓藤服后身亡;但是,在龙利源被害案发生之前,阳春市近几十年来还没有出现过用葫蔓藤投毒的案件。虽然如此,阳春市当地警方还是一直明令禁止买卖葫蔓藤。

近年来,仅在广东省就发生了多起因误食葫蔓藤导致死亡的事故。2006年夏天,广东佛冈县一民工为了给工友清热解暑,上山采摘草药,结果把葫蔓藤误当成金银花煲茶,饮服了这种凉茶的民工随后出现中毒症状,一人在送往镇卫生院之后死亡,其他七人被转至该县人民医院救治。2005年年底,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某职业学院三名学生外出旅游时,从山中采了一簇鲜嫩的“金银花”。回到宿舍后,他们用滚烫的开水泡茶喝,并邀请同学一起品尝。不料10分钟后,九名服用“金银花”的同学中一人于当晚死亡。经过初步检验,误食的“金银花”实为葫蔓藤。

2 鸩酒

我们都对“饮鸩止渴”这个成语十分熟悉了。成语中的“鸩”指的是一种名为鸩酒的毒酒,用鸩鸟的羽毛配制而成。鸩鸟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唐朝语言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释》中写道:“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从这段叙述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鸩鸟的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甚至有传闻说,如果无意中饮用了鸩鸟洗过澡的河水,也会中毒身亡。然而,经生物学家考证,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没有鸩鸟这种鸟,也没有什么鸟的羽毛是有剧毒的。也有人坚信鸩鸟曾经真的存在过,只不过它们被下毒者大量捕杀而灭亡了。

鸩鸟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呢?生物学家认为,鸩可能是食蛇鹰。这种鹰无论什么蛇都吃,毒蛇也敢吃。既然鸩比毒蛇还厉害,古人就想当然地认为鸩是一种剧毒动物了。其实,食蛇鹰无论羽毛还是肉体都是无毒的。既然鸩本身无毒,那么古代文献中描述的鸩酒是怎么毒死人的呢?其实,古代所谓的鸩酒就是毒酒,古人往往以其他毒药下到酒里来把人毒死。在现代,不可能有人能通过下鸩毒的方式来谋财害命了。因此,鸩酒就没有在现代法医的案卷中出现过。

古代所谓的鸩酒中掺入的毒物种类繁多,往往有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调制鸩酒还是一门技术活,催生了“鸩者”这个专门的职业毒酒师。古代用毒酒杀人的案例很多,因此它被排在断肠草之后成为第二大毒药。比如,《南唐书·申渐高传》中讲述道,南唐皇帝李升顾虑大臣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诛杀之。有一次,李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周本。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升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说毕,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升立即暗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毒发身亡。

3 砒霜

在现代社会,知名度最高的传统毒药大概要数砒霜了,因为许多古装影视剧中犯罪分子下毒所使用的毒药都是砒霜。最有名的案例是《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投毒案,她为了和西门庆做长久夫妻,就用砒霜杀害了亲夫武大郎。在19世纪的法国及一些欧洲国家,许多人选择了这种无臭无味的毒药来毒杀亲人,从而获得遗产。因此,砒霜一度在西方被称为“继承粉末”。

其实,现代的各种投毒案中,传统毒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也是砒霜,它被犯罪分子所使用的频率仅次于农药、鼠药等现代化工毒药。

砒霜是一种矿物毒药,是中国古代炼丹术士炼取所谓长生不老丹药的副产品。它的化学名称是三氧化二砷,是一种白色粉末状药物,外形很像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急性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便有时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长期少量摄入砒霜会导致慢性中毒,消化系统和肝肾受损,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还会导致肺癌和皮肤癌。砒霜中毒后难以解毒,一般是用催吐药和泻药令中毒者呕吐出残留在肠胃里的砒霜。

砒霜便于获取和下毒,毒性又很强。同时,砒霜又是一种杀虫剂、老鼠药和化工原料。因此,不能禁止砒霜生产,于是不少国家对砒霜采取严格的管理,严禁非法交易。我国从清朝起就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管理,规定卖砒霜等有毒物质的人,如果唯利是图,不查明情况就随便卖而导致有人中毒的话,即使卖砒霜的人对投毒之事不知情,也须承担责任,刑罚是杖八十。

4 夹竹桃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栽种夹竹桃作为观赏树。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特别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吸附作用。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所以夹竹桃在园林界被称为“环保卫士”。然而,有不少人并不知道夹竹桃也是一种致命毒药。根据美国毒物控制中心的监测,美国每年会发生数百起夹竹桃中毒事件。在印度就有多宗以吃夹竹桃来自杀的个案。我国香港曾有因用夹竹桃枝在烹调食品或搅拌粥品而致死的案例,台湾也曾经发生过有人以夹竹桃枝当筷子,吃下有毒汁液的中毒案例。

既然夹竹桃有毒,为什么园林部门还栽那么多呢?除了上面说的环保因素外,还因为夹竹桃之毒是隐性的,一般性的触摸并不会导致中毒。夹竹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其中的有毒物质是乳白色汁液中的夹竹桃苷。因此,夹竹桃的茎、叶和花朵要吃到胃里才会引发中毒。夹竹桃毒性很强,干燥的叶片三克就能令人死亡。如果燃烧它的枝叶,烟雾也含有毒性,也有致死的可能。误食夹竹桃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出现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最终可能死于心力衰竭。

美国作家露西尔·卡伦的名著《钢琴鸟》中,有一段有关夹竹桃投毒案的描述:“野餐的时候,他给西娅一根夹竹桃的枝条,上面有三个切口,夹竹桃致命的液体溢出,流在了正在烧烤的法兰克福香肠叉上面。”结果,西娅被夹竹桃汁液毒死。

5 马钱子

古代最有名的马钱子下毒者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他命人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在一次酒后,李煜被赵匡胤派去的人赐予马钱子汤。李煜以为是普通菜汤而喝下,酒助药性,引起李煜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形状像是古代的一种名为牵机的织布机,因此马钱子在古代又被称为“牵机毒”。

近年来,我国没有发生过马钱子投毒案,但是误食马钱子中毒的案例不时发生。2009年10月,四川的李先生为了治姐姐头晕的怪毛病,通过一个民间的偏方知道马钱子可以治疗该病。李先生的姐姐用他找来的未经过加工的马钱子炖鸡吃,结果与丈夫和女儿一起中毒入院。2011年7月5日晚间,我国台湾南投县南投县信义乡有两对夫妻聚餐,共同食用不明野菜及米酒,食用后呼吸困难、休克,6日凌晨分别被紧急送往彰化基督教医院与竹山秀传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

马钱子是一种常绿乔木,它的毒性其实来源于种子,其中含有神经剧毒。在医生的指导下,它可以用作外用药,可治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麻木瘫痪等病。不过一般不要内服,就算经过专业的炮制后制成药丸,用量也不能超过0.9克,不然可能致死。误服马钱子的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出现惊厥症状,最后因呼吸肌强直而导致中毒者窒息而死。马钱子的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然后洗胃,再后加入适量甘草、绿豆、防风、铭藤、生姜到水中烧煮后服用。

6 鹤顶红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鹤顶红。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不是动物学毒药,而是矿物性毒药,和砒霜是同一类毒药,也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不过砒霜是白色粉末,而鹤顶红是红色晶体或粉末,又叫红矾。鹤顶红中的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体器官因缺少能量供应而死亡。

7 箭毒木

箭毒木是一种树,它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见血封喉”。古人常用它作为涂抹箭头的毒药,它也因此而得名。箭毒木的毒液进入人体会导致中毒,主要症状有肌肉松弛、心跳减缓,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箭毒木毒性发作很快,中毒后20分钟至2小时内死亡,往往来不及抢救。如果乳汁溅至眼里,眼睛马上也会失明。人和动物若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伤,也可能中毒身亡。

箭毒木也被称为毒木之王,原产东南亚,在我国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也能找到,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见血封喉的枝叶、树皮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 为“七上八下九不活”。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砒霜马钱子夹竹桃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鹤顶红到底是什么毒药?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老寿星吃砒霜式的恋爱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银器不管放在什么毒里都能变黑吗
马钱子生物碱微囊的制备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