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2-07-16 11:12张琰飞朱海英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单位根面板文化产业

张琰飞,朱海英

(吉首大学 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一、文献综述

文化和旅游具有本质的内在关联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以提高附加值,这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外不少学者都研究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影响问题,Taylor(2001)研究了旅游与文化展示及民族工艺品开发的关系;Mike Robinson(1999)、Valene Smith(2002)等学者研究了文化旅游业融合过程;Mckerch⁃er和Cros(2002)研究了旅游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drian Bull(2004)研究了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Yuko Aoyama(2007)认为文化产业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针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国内不少学者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张建(2009)提出都市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整合发展,创意产业链很多环节可以为大旅游业所用[1]。王振如(2009)以北京为例说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模式和结构优势[2]。刘志勇(2009)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营销三个方面分析了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3]。张述林,胡科翔(2010)提出了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条件和融合的途径[4]。喇明英(2011)探讨了川西高原民族地区有效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和路径[5]。张海燕,王忠云(2011)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模型[6]。张洁,杨桂红(2011)提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深度互动发展,应突出乡村特色文化业与购物休闲旅游、文艺演出业和观光旅游等的互动[7]。虽然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已经比较多,但是从整体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系统研究还不多。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而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可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增值。尹贻梅(2009)研究了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8]。鲍洪杰,王生鹏(2010)通过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系统的指标体系、模型选择、判别标准[9]。韦复生(2011)认为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耦合与创新及利用民族文化不可复制的文化特征,是西部民族地区追赶的潜在优势[10]。刘定惠,杨永春(2011)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11]。现有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耦合关系研究还不深入,从研究的方法看,多数还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部分进行了案例分析,利用模型和数据分析两者关系的研究还鲜有。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定量模型分析我国不同省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关系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计量模型构建

耦合(coupling)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等方面,所以本文将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入手构建分析模型。考虑到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可以克服样本偏小的局限性,得到的参数及模型更加优良,从而使模型和估计值更加客观、准确,所以本文将利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

(一)基础模型构建

当前利用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关系分析的研究较少,但利用面板模型进行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王凯,黎友焕(2009)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财政分权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12]。王犁(2009)通过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13]。王凯,庞震,潘颖(2010)利用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14]。姚奕,郭军华(2010)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15]。许恒周,金晶(2011)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6]。本文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和Grange因果关系分析的思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关系。考虑到异方差的问题,本文将对所有的指标取自然对数,构建初始的线性函数面板数学模型,如式(1)。

式(1)中,Tit表示第i个省份t期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标,CIit为第i个省份t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其它没有包含的变量和不可观测的因素一律纳入残差ε。

(二)计量方法

本文先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以及经济变量是否为同阶单整变量,再采用协整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耦合关系,并建立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短期耦合关系的检验。

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发生,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到目前还未完全统一,目前方法主要有Levin、Lin和CHU(2002)提出的LLC检验方法,Im、Pesearn、Shin(2003)提出的IPS检验,Maddala和Wu(1999)、Choi(2001)提出的ADF和PP检验等,这些检验的原假设都是存在单位根。为避免选用一种检验方法所带来的偏差,本文选择IPS检验、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等多种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及长期耦合关系检验

Hurlin和Venet(2001)基于传统Granger因果检验的思想提出了固定系数面板数据的Granger检验方法[17]。但是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VAR过程的面板数据分析,考虑到VAR模型要求面板数据必须是平稳数据,而本文数据并不满足这种要求,所以本文运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两步检验法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及长期耦合关系,建立模型如式(2)和式(3)。

式(2)和式(3)中的各项与式(1)相同。如果度量两个指标的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则可对式(2)和式(3)两式运用面板方程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得到残差序列εit,同时对该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如果εit是平稳的,则说明两者之间是协整的,即期长期关系成立;同时,如果式(2)的残差序列平稳,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期原因;如果式(3)的残差序列平稳,则说明旅游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的长期原因。

3.误差修正模型及短期耦合关系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只反映了相关变量之间的长期的影响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认为有必要进行短期耦合关系检验。考虑到数据的非平稳性,故本文将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短期耦合关系检验,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性的认识。因此,本文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如式(4)和式(5):

式(4)和式(5)中,Δ代表一阶差分,ECMit-1代表长期均衡误差的滞后项,其他与式(2)和式(3)相同。如果两个式中λ为零的假设都被拒绝,且λ小于0,则说明存在误差修正机制,检验得到的长期耦合关系是可靠的;反之,则说明长期耦合关系不可靠。如果γj为零的假设有被拒绝,则说明短期耦合关系成立;反之,则说明不存在短期耦合关系。

(三)测度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按照我国2004年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文化休闲娱乐及关联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考虑到不少省份缺乏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分项数据,同时文化产业总的增加值是一个比较能够综合反映其发展情况的测度指标,故本文选择各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指标。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部分来自各省的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文化发展公报。旅游产业是一个由旅游引发相关产业组合而成的产业群,是“行、游、购、住、食、娱”六要素组合,实际数据缺乏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所以对旅游业发展的计量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统一性,故本文选取国内旅游收入作为代表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相关的数据主要来自各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相关的旅游统计公报。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关系实证检验

本文最终收集了全国31个省级单位1999—2010年(共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进行面板数据的各种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模型中所有的数据都进行了自然对数化处理,故本文将直接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IPS、Fisher-ADF和Fisher-PP三种检验。考虑到协整检验中还需要分析数据的一阶差分的写整形,所以本文将对LnTit和LnCIit及DLnTit和DLnCIit共四个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面板数据单位根综合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发现,面板数据LnTit和LnCIit的LLC检验,IPS检验和Fisher检验的P值都趋近于1,明显的大于0.05,均不能拒绝旅游收入的对数面板数据LnTij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对数面板数据LnCIit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故各省的旅游收入的对数面板数据LnTij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对数面板数据LnCIit都是存在单位根的随机过程,属于非平稳序列。

而面板数据LnTit和LnCIit一阶差分面板数据DLnTit和DLnCIit的LLC检验,IPS检验和Fisher检验的P值都趋近于0,明显的小于0.05,故均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两个面板数据都属于平稳序列,且是同阶单整序列。

综上可知,面板数据LnTit和LnCIit都存在单位根过程,属于非平稳序列;两个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都属于平稳序列,但是旅游收入的对数面板数据LnTij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对数面板数据LnCIit属于同阶单整序列,故很可能两者是协整的。

(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及长期耦合关系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LnTit和LnCIit属于同阶单整序列,所以可以根据公式(2)和公式(3)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根据变系数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分别以面板数据LnCIit和LnTit做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以LnCIit做为自变量的结果显示,各个省区LnCIit系数的P值都趋近于0,显著的小于0.05,说明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影响的显著;以LnTit做为自变量的结果也显示,各个省区LnTit系数的P值也都趋近于0,显著的小于0.05,说明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表2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续表2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所选择变量之间的协整性,本文将对两个面板回归模型的残差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发现,两个回归过程的面板残差的LLC检验及IPS检验和Fisher检验的P值都趋近于0,明显的小于0.05,故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可知残差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属于平稳序列,方程出现伪回归的可能性比较小。旅游收入的对数面板数据LnTij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对数面板数据LnCIi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根据式(2)可知文化产业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期原因,根据式(3)可知旅游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的长期原因,各个地区两个产业之间都存在长期的耦合关系。

表3 面板数据回归方程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误差修正模型及短期耦合关系检验

根据公式(4)和公式(5),利用Eviewas6.0可以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如4表所示。由表4可知,由于两个模型误差项的系数λ的P值分别为0和0.0047,都明显小于0.05,λ为零的假设都被拒绝,且都小于0,说明误差修正机制产生,可进一步验证前面的结论,即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期耦合关系是可靠的,长期来看两者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表4左边可以发现,文化产业作为因变量时,旅游产业变量滞后一期的系数P值为0.0078,明显的小于0.05;而滞后二期变量的系数P值为0.2593,明显大于0.05。由上可知,其中一个γj为零的假设被拒绝,即滞后一期的旅游产业数据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有相对明显的短期关系,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在较短时期内即可明显的表现出来。

表4 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

通过表4右边可以发现,旅游产业作为因变量时,文化产业变量的滞后一期的系数P值为0.5489,明显的大于0.05,而滞后二期变量的系数P值为0.0596,也大于0.05。由上可知,γj为零的假设都不能被拒绝,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短期关系,较短时期内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作用不够明显,但是长期看文化产业会对旅游产业逐渐产生影响。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省际差异分析

根据表2中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各自作为自变量所得到的结果,可以显示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为了便于观察,根据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回归的结果,可以将31个省的的边际效用序列绘成图,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之间的边际作用结果

(一)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区域差异分析

(1)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湖南、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效果在一个单位以上,特别是山西、贵州和辽宁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接近1.5个单位。这些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提高一个单位以上的旅游产业收入。这些省区多数是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中西部地区,但由于当地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有限,开发的文化产品主要针对外地游客,使得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产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其他大多数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效用在0.5个单位到1各单位之间,这些地区集中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客源地,当地文化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贡献有限。作为我国主要客源地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效应更小,特别是上海还不足0.5个单位,这主要是由于这几个地区文化产品的开发可能主要不是针对旅游的,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比较有限。

(3)可以注意到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和云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相对较高,边际作用平均达到0.9个单位,联系到这些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可以发现,这些地区都具有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运作比较成功的旅游演艺产品,如浙江的《印象·西湖》、河南的《少林·禅宗大典》和云南的《印象·丽江》等。这些产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区域差异分析

(1)中东部地区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较高。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河南、广西、海南和新疆等地区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贡献在一个单位以上,特别是上海超过两个单位,说明旅游产业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两个单位以上。这些地区集中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客源地,由于人们精神需求的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对文化产品的需要也逐步增长,所以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边际作用显著。

(2)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江西、广西、海南和新疆等地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接近1.5个单位,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这些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如海南和广西,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与上述省份相对应,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和甘肃等省区,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效果在0.5个单位至一个单位之间。这些地区多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开发的文化产品主要是针对外部游客,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其中山西、内蒙、甘肃和贵州等地区,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接近0.5个单位,特别是辽宁地区的边际作用不足0.3个单位,说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推动能力较差。这些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有效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还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对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到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各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关系差异分析

(1)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长期耦合关系显著,但是短期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期看,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而旅游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短期拉动效应,在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游客稳定的地区开发文化类产品,与旅游业发展融合,则可迅速实现经济效益;但是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并不显著,在旅游产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开发文化类产品,达到吸引游客进行旅游的目的,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营销和运作才可能实现。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特别是依托文化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个规律。事实上,各地开发的演艺类产品无一不是在客源稳定的大型旅游景区,如丽江、杭州、桂林、张家界、武夷山等旅游核心目的地;但是意图通过文化表演实现吸引游客的努力则在短期内往往遭遇失败,如海南省为吸引游客增加在海口的停留时间,开发出的《印象·海南岛》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

(2)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具有对称性。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较大的地区,则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则较小;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较小的地区,则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则较大。另外,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云南和陕西等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边际作用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边际作用差异较小,且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些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比较迅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好的耦合发展。所以,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西部地区要强化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中要强化对区域文化的创新和挖掘,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

五、结 论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的1999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长期耦合关系显著,但是短期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旅游可在短期内通过客源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作用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实现,所以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中必须重视长期和短期的规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支持作用明显,但是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西部地区必须要强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对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加速两者的耦合;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作用不显著,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明显,所以中东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要加大对文化的挖掘,突出本土的文化特色,加速两者的耦合。

当然,由于本文仅仅选择了国内旅游收入和文化产业总增加值两个指标,并未涉及两个产业的具体部门指标,所以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机理分析的深度有限,特别是无法体现产业结构演变对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关注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两个产业耦合的影响机理,可以通过选择两个产业中耦合密切的部门发展数据,如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增加值、旅游产业中的娱乐和旅游文艺展演收入等指标,更加深入地分析两者的耦合机理,这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

[1]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1):76-81.

[2]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9,(8):14-17.

[3]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8):127-130.

[4]张述林,胡科翔.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2-127.

[5]喇明英.川西高原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37-140.

[6]张海燕,王忠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7-23.

[7]张洁,杨桂红.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探讨——以云南省为例[J]. 学术交流,2011,(7):126-129.

[8]尹贻梅,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 旅游学刊,2009,(3):42-46.

[9]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8):74-78.

[10]韦复生.耦合与创新: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新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1,(1):174-179.

[11]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7):892-896.

[12]王凯,黎友焕.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6):76-80.

[13]王犁.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再检验——基于东、中、西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4):86-90.

[14]王凯,庞震,潘颖.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1):68-71.

[15]姚奕,郭军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J]. 人文地理,2010,(6):42-46.

[16]许恒周,金晶.耕地非农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11,(3):64-72.

[17]Hurlin C,Venet B.Granger Causality Tests in Panel Data Models with Fixed Coefficients[R].Paris:University Paris IX Dauphine,2001.

猜你喜欢
单位根面板文化产业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