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路灯》教育思想的艺术表达

2012-08-08 03:02李鸣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歧路教育

李鸣

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价值,“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描写的人情事态,同时也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构建文本意义的过程。

在《歧路灯》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叙述技巧,将教育思想内容的表达与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融合在一起,尽管作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依然不时感觉作者在创作中的造作之嫌,但这并不能影响读者对这些教育思想的能动接受。

一、特殊场景的设置与处理

(一)“首次”场景。在小说中,围绕着主人公,作者描写了不少关于谭绍闻所经历的第一次场景。我们称之为“首次”场景。

如《歧路灯》第三回对赶会场景的描写描写可谓生动非凡,热闹万千。然而对于主人公谭绍闻来说,这是他平生的首次,有了这首次赶会,谭绍闻才算真正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因此又可以算得上意义重大。李绿园利用这个场景巧妙引出了一场关于子女教育方法的争论,从而阐述了在子女教育上选择正确的“教子之法”和“教幼学之法”的重要性。又如《歧路灯》第十六回描写主人公谭绍闻首次涉入赌场的场景。正是利用这样的场景描写,主人公谭绍闻被第一次置于其中,“近墨而黑”,跨出了他走向人生歧途的第一步:“内省斋书生试赌盆”,并由此越陷越深的,充分地说明了“不可一日近小人”的处人思想。

总之,无论是首次出家门,还是首次入赌场,李绿园对这些“首次”场景的设置都有其特殊意义。虽然作者塑造的只是谭绍闻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却客观地展示了谭绍闻所处的不同的客观场景,`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深重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清中叶隐藏在盛世背后关于如何教育引导世家子弟问题的深刻思考。

(二)“少儿不宜”场景。在《歧路灯》中,作者李绿园还有意识的设置了一些“少儿不宜”的情节和场景,并且在这些特殊场景的描写与处理上采用了特殊的手法,比如《歧路灯》第十九回所述:“这是绍闻用的调虎离山之计,以便和冰梅做事的意思。此下便可以意会,不必言传了。”《歧路灯》第二十九回:“绍闻遂将自己后门开了,径向皮匠家来。开了外边搭儿,进门搭上里搭儿。直入其室,……喋亵之语,何必细陈。”

为什么李绿园写《歧路灯》不能像《红楼梦》那样讲警幻仙姑所授之事且每涉及秽亵之事就止笔不前呢?其实在文中李绿园就已经“自白”的很清楚:“每怪稗官例,丑言曲拟之。既存惩欲意,何事导淫辞?”由此可见,这种“少儿不宜”场景的处理的确是李绿园的刻意行为,正是因为作者期望中的阅读对象是世家子弟,是青少年一一受教育的对象,所以这种处理方法更体现出作者对于世家子弟、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忧虑和用心。

二、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

叙事学认为,故事时间属于历史时间的刻度,是人类以其观察和体验到的日、月以及其他天体运行的周期来制定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

结合表1,通过《歧路灯》叙事时间流逝快慢的变化,我们可以窥出在叙事时间安排上的艺术匠心,即用叙事时间流逝快慢的变化不同来凸现作品的主旨。谭绍闻接受“匪类”的“教育”从而由好变坏是描写的重点,作者是泼墨如水;相反谭绍闻接受“正人”的教育,好着或由坏而好则次之,作者就显得有些惜墨如金了。只要前后稍加对照,我们可以看出李绿园对负面教育的重视,也就更能够体会李绿园创作《歧路灯》的“淑世”用心了。

三、结构安排的独具匠心

文学作品的结构是因主题的需要而产生和确定的。《歧路灯》正是利用结构的安排来表达小说的教育主旨。小说开篇就写道:“话说人生在世,不过是成立覆败两端,而成立覆败之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全书故事的着眼点在于写主人公谭绍闻如何把家弄得盛而衰,衰而复兴的。在盛与衰之间不同教育的选择,说明了小说深刻的教育主旨。为了更好地分析作品在结构上的独特性,我们仍然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说明:

从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谭绍闻的命运是在两种不同的教育力量下牵引着的,时而平滑或上扬,时而下滑或狂跌,作者李绿园正是用这样的结构形式来安排谭绍闻的命运,以说明选择不同教育对子弟命运的影响,从而艺术性地表达了作者在教育问题上的思考。另外,我们还发现,从81回彻底堕落到83回重归正道,此间转变波折度极大,这就说明作者在这部分的结构安排上显得仓促和突然,缺乏缓冲和铺垫,笔力不够。当然在这一点上,作者自己也是承认的:“八十回以后,逐渐草率疏略,笔意不逮前茅”。(李绿园《歧路灯自序》)但尽管如此,作者利用结构上的精心安排来阐释自身的教育思想还是比较成功的。

表1

表2

猜你喜欢
歧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歧路亡①羊
剪灯再话《歧路灯》
——评杜贵晨《李绿园与〈歧路灯〉》(增改本)
无题(5)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夜路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