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游泳训练探讨①

2012-08-15 00:54祁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阻力游泳运动员

祁勇

(上饶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西上饶 334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游泳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多年的游泳教学工作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游泳首先是在水中进行的一项周期性体能类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泳训练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样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简单的大运动量到重视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互相结合。训练周期中更加注重水上和陆地力量训练相结合。从而尽可能的开发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潜能,提高训练水平比赛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对游泳教学训练的观点和方法。

1 重视高速游进中产生的阻力

高速游进过程中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得出的是运动员的最终成绩。所以,如何减少游进中的阻力是教练员日常训练的关键点之一。我们都应该知道在水中的阻力主要由主动阻力于被动阻力组成。运动员自身的感觉则是了解阻力特性的重要感官之一, 通过感官的反射来弥补自身动作技术的缺陷,掌握病充分利用阻力的规律,才能提高运动水平,在实践中找到完善技术的途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感觉与减少水阻力的方法。首先在做划水动作时会感觉到手臂沉甸甸的,那就证明要你所做的动作要对准水以及找到静水点 ,也证明你已利用水的支撑和反作用来推动身体向前。反之,如果觉得划水很轻,就该从高到低擦着身体以及肘部或划水深度不到位以及划水路线不佳上找原因。总之手上没有水,是水感不好,也是牵引力未超过水阻力应有的系数。其次在划水动作中,虽然手和臂上感到的分量很大,可是没有理想的速度。主要症结在于:(1)结束时推水不到位。(2)划臂拖肘,动作过宽和实效差。(3)划水时加速度不够。再次身体良好的位子,是最好最有效的减少阻力的办法。

2 重视水感的培养

水感就是人体对水的感知。换句话说,就是人体对水的感觉,它包括大脑、皮肤、四肢、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对水的温度、压力、阻力、流动和速度等的感觉。水感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游泳运动员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 但是不通过系统的训练,即使水感再好,也是很难成才的。笔者通过多年的训练和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少儿游泳运动员水感的练习方法。(1)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两腿夹助浮器,垂直立于水中,两手放在腰际,掌心朝下,对着池底的方向。然后手掌先以小拇指领先向外上方划动,再以大拇指领先向内上方划动。两手始终在相同的深度做“8”字形划动,感觉不同的划动方向上手受到的压力,体会产生的升力。(2)仰卧于水面,两手放在体侧,掌心向后。仍然做“8”字形划动,体会怎样改变手的迎角才能获得最大的推进力。(3)下面这种练习与完整游泳的划水技术有直接的联系。腿夹助浮器,俯卧于水面,两手放在头前下方,像爬泳或蝶泳抓水的位置。做至少6~7次“8”字形划水后,将手臂向后向下移动至拉水的位置,继续做“8”字形划水,体会在爬泳、蝶泳和蛙泳划水中向内拉水的动作效果。之后手臂再向后移动到爬泳或蝶泳推水的位置练习,体会手向外、后、上方推水的动作效果。然后再回到前面重复练习。这种练习可以体会不同的划水阶段手的动作和对水的感觉。(4)俯卧的脚向滑行也可以发展手对水的压力。澳大利亚著名教练凯鲁常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来训练帕金斯和他的队友。练习时俯卧于水面,两手放在脸前,手腕前伸,使掌心朝前,指尖朝上。手划动使身体快速后退。这种练习对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手、前臂对水的感觉非常有效。

3 重视培养游进过程中控制速度的能力

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往往前程发力过猛,后程难以坚持。造成比赛成绩不如平时训练成绩,久而久之,对游泳项目产生厌学情绪。笔者认为要想允分地发挥少儿游泳运动员潜能,在游泳项目上取得理想成绩,除了在训练中提高体力和技术能力以外,合理地进行体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控制速度的能力,就能很好的解决比赛中体能分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比赛中经常采用的方法:(1)是划频与划幅练习 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要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在划频和划幅上有变化。(2)重复体会 根据比赛项目,针对性的安排赛前准备活动。例如400m自由泳比赛,在赛前准备活动时,游2~3个100m(要求按照400m比赛前100m的速度游)。

4 重视身体素质

从本质上讲,游泳是受技术限制的项目。游泳是周期性、重复性运动项目中最复杂的一种,与其他重复性项目相比,游泳需要动用的肌肉群更多,动作幅度更大,配合要求更加准确协调,流畅、高效的游泳技术需要有极高的协调能力。而且,由于游泳的动作和身体姿势与正常情况不同,因此对身体平衡和肌肉精细感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许多优秀游泳运动员每年用于身体素质训练的时间长达300个小时以上。根据游泳项目的特点笔者认为游泳运动的力量训练是与众不同的。笔者认为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要采用陆上和水上相结合的进行力量练习,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增大游泳时的推进力,还能够使全身肌肉系统达到平衡。我们一是要针对少儿年龄段的特点,认识到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采用较小的负荷强度和较多的重复次数。另外,在练习形式上要多样化,每次训练课的时间不要太长。每周力量训练课不超过三次。二是合理的将力量练习和柔韧性,协调性练习相结合。例如垫上,瑜伽球以及关节的拉伸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三是要在水中运用手腿的分解练习,培养运动员在水中学会通过肌肉的协调用力学会控制身体,从而完成合理的技术动作。

5 重视训练计划中的恢复训练

少年儿童正是发育的初级阶段,身心都还为发育成熟。而竞技体育强度单元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机体功能几乎是在临界状态下进行的。假如长时间的承受大运动量训练,体能消耗太多,消耗和恢复不平衡时,训练结束后人体就会感到疲劳。就会出现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如肌肉酸痛,运动型贫血,等机能下降的情况。因此,教练员应该把恢复训练作为一个重要训练环节来执行。避免造成机体混乱的严重后果,而导致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终止。那么教练员在安排少年儿童训练计划上,首先是要教练员向运动员灌输正确的训练态度,明确训练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少年儿童年龄特点,针对个体的不同,科学合理的设计训练内容,在训练手段方法上要多样化,不断的调动运动员兴奋点,让运动员喜欢上游泳项目。其次,在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每一个高峰值之间,要设计恢复训练。要采用慢游,技术训练,水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心肺功能得到一个缓解。在训练结束后,要帮助运动员做肌肉的拉伸或者采用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式等。例如肌肉酸痛可在训练后冰敷,24小时候热敷的办法。有条件的,还可通过各位仪器,从运动员营养方面着手。例如,中长距离运动员可以多补充糖的摄入量,也可在膳食中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从而达到体内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元的储备。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安排各类恢复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6 结语

根据当今游泳运动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少年儿童阶段的运动员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游泳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针对年龄段生理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从训练上下功夫。相信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必将培养更多优秀游泳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阻力游泳运动员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阻力板在双轨橇车速度调节中的应用
猪猴跳伞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