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在高师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2012-08-15 00:45刘奕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艺术

刘奕

高校音乐师范教育担负着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音乐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传授和训练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在于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高校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各级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全面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话题。然而,高校音乐师范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提高高校音乐师范生的文化修养,使之适应社会及中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呢?本文仅就关于高校音乐师范生文化修养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做一些研究、探讨。

一、高校音乐师范生文化修养的现状调查

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知识面太窄,文化知识不够,尤其是文学、文艺学、美学、艺术欣赏(中外美术、音乐作品欣赏)等方面的修养欠缺。从毕业生调查的情况来看,有近70% 的毕业生认为在大学阶段,专业技巧的学习较为扎实,而人文知识,如文学、美学,尤其是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学习明显不足,因而他们毕业后感到:第一,难以适应中学音乐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的需要。第二,由于文化修养不够,底蕴不足。很多音乐专业的同学都认为,不可能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不可能对自己的艺术创造有全局的把握;没有文化气质,其音乐表演活动就不可能受人欢迎。可见,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最终也限制了学生们的专业发展。

造成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文化修养存在明显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从客观方面来看,是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所致

由于音乐专业学生在招生时文化课成绩要求低,只需文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60%就算合格,因而艺术类考生过早地放松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至今尚未开出学生所必需的文学课、美学课等人文类课程。对于中外音乐史课程也只是以每周2个学时的时间浓缩灌输给学生。

(二)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影响

因而在高师音乐专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尚未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无论是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还是作为一名音乐家,都需要有金字塔形的宽底座(宽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不利于学生自身专业的发展与进步,也不适应中学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需要,因而应尽快加以改进。高师音乐教育一定要把培养学生人文修养放到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转变观念,改革和填充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有良好文化修养、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音乐教育师资和艺术人才。

二、文化修养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将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入世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正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每一个角落进行渗透,世界各民族创造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正面临空前的挑战。因此,知识对于发展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工具、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

(二)文化与音乐之间是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和而不同的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有一则电视广告:某处响起了贝多芬的《欢乐颂》音乐,于是各种肤色的孩子从世界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态,欣喜地抬起头,仿佛是一声亲切的召唤,使他们朝着音源之地狂奔……,因为他们都懂得这奇妙的音乐语言。音乐艺术美的表现手段就是他的音乐语言。而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它给课程带来了文化性、历史性、知识性。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积淀,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音乐是人类文化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发展、传承等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也反映了除此之外的诸多相关的因素。比如:音乐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音乐与自然、地理的关系,音乐与人群、种族的关系,音乐与宗教、民俗的关系,音乐与母语、文学的关系等等。它们之间是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和而不同,利于创新。

(三)从音乐欣赏到音乐鉴赏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为奠基

音乐欣赏是一种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占有重要位置。一般说来,人们对待艺术可以有欣赏、鉴赏、批评3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又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位、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且深入下去,分析作品形式特点,归纳其精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形态陈述出来。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鉴赏理论,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文与质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喜欢自然与人心的双向交融,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人们在艺术审美中非常注意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合理关系。尤其在音乐审美中,就有着复杂的主、客体关系,能否体验到美,不仅与客体(即音乐作品)的质量有关,也与主体(即审美的人)的精神状态、社会生活、个人情感、文化修养有关。

(四)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各种文化相互作用、渗透、影响的过程

从对象方面讲,并不是任何作品都是“我”的审美对象,正像一位作曲家指出的,“许多人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人们对审美对象有一些基本要求,如适当的形式,优雅的情趣,可以理解的“语法”,等等。一般来说,过分强烈、怪异的手法,特别复杂、庞大的结构,完全陌生的风格都难以引发美感而只会产生惊讶。人们对“他文化”的音乐,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对特别刺耳的音响也有一个剔除或适应的问题。我们的听觉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任何艺术作品要成为人的审美对象,都需通过“自然的网筛”和“文化的网筛”。

历史法将人文艺术学科看做是各个时代存在于世界上的那些条件的产物,作为一个特定背景下的产物的艺术作品,都有前因后果,要理解一种事物,就必须理解它的前因后果。要理解、欣赏一部音乐艺术作品,则必须了解那部作品产生的那个时代世界上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宗教状况、心理状况、物质状况等等。

从主体方面来讲,并不是任何在听音乐的人都是审美主体。“只有音乐才能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优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某人的对象只能是他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里讲的“本质力量”,也可以说就是人的主观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对象的存在,证明了他的本质力量的存在。一方面,“只有音乐才能够引起人的音乐的感觉”,就是说对象创造主体,人的“音乐的感觉”可以通过欣赏活动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某一本质力量的确证”,所以,有没有这种审美鉴赏能力,决定看对象能否成为你的对象。

(五)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帮助提升音乐欣赏感知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主动地去用脑用手的,兴趣十足地去探求知识;凡经过多种实践的、经过苦苦思索的、经过反正比较的;凡多次经过主动地去接触地,曾经有成功喜悦的;凡经过激烈争辩的,在潜意识中获取知识的;凡通过活动而得到知识的……兴味最浓,乐趣最高,思想最集中,印象最深,记忆最牢,回味最大。

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艺术,了解音乐艺术就必须拓宽学习欣赏音乐艺术的渠道,要把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了解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时,要首先了解作曲家生平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从音乐创作、历史、美学、文学和评论等方面,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所以,广而言之,文化修养在音乐欣赏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三、结语

当前我国面对世界科技的高度发达与急速发展,面对着国际上激烈的国力竞争,无疑我国应高度重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而人是世间上第一个可贵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如果只看到科技、看到物,而没有看到研究、开发、发展与运用科学技术的人,没有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了根本,就丢失了一切。

所以,高师传统的音乐欣赏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实施全方向互通。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中外音乐欣赏课程的基础上,也亟须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美学发展史、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齐易,张文川.音乐美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郁正民.中学音乐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艺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