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教育思想探析

2012-08-15 00:45邹联丰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教育

邹联丰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现代最卓越的教育家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十分注重“美育”。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最力, 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个。他毕生不遗余力地倡导美育,使受教育者的情操受到良好的陶冶。笔者拟对其美育思想略作浅析,以期对当下的青年美育及素质教育的开展有所助益。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生成及美育概念的提出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对于美育的倡导,出于两方面的基本考虑。其一,蔡元培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把近代西方文化概括为“科学”和“美术”(即“美学”)。他在1917年1月1日发表的著名演说《我之欧战观》中,把欧洲诸强强盛之原因归结为“科学”与“美术”之发达。他一直把科学的推广、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同时,他也认识到了科学作用的局限性,指出为文化的健全发展,在提倡科学的同时,必须提倡“美术”。其二,源于蔡元培的教育救国理念。蔡元培认为:“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蔡元培对于“美育”的倡导,并不只是从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他着眼的其实是更为根本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之道。

二、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美育,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的深刻的现实意义,也集中体现在他的美育实践上。他的美育思想继承了我国礼乐教化的传统,又着重汲取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加以融会贯通。

(一)“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提出,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辛亥革命失败后,教育界有一股“尊孔读经”、鼓吹“一切归功与宗教观,遂欲以基督教导国人”的迷信宗教的思想浪潮。对此,蔡元培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演说,首次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美育》、《美育代宗教》等文章中,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心理学与教育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蔡元培指出:“自兄弟观之,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之作用而构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为三种:一曰智识,二曰意志,三曰感情。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蔡元培又分别予以说明,他认为原始初民将“生自何来?死将何往?创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求?”等问题视为“一种不可思议之事”,在这种情况下,有宗教家勉强解答之,并认为这是知识附丽于宗教。蔡元培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可以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了,所以不需要用宗教的臆测来进行智育了。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无论何等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之条件”,宗教具有的保守性和排他性,对智育是有害的。

宗教依附于意志方面,蔡元培这样认为,“且吾人生而有生存之欲望,由此欲望而发生一种利己之心。其初以为非损人不能利己,故恃强凌弱、掠夺攫取之事,所在多有。其后经验稍多,知利人之不可少,于是有宗教家提倡利他主义。”宗教家所提倡的利他主义,蔡元培认为是宗教中多包含的德育的因素。蔡元培接着指出了意志与宗教的分离,“宗教家对于人群之规则,以为神之所定,可以永久不变。然希腊诡辩家,因巡游各地之故,知各民族之所谓道德,往往相互抵触,已怀疑于一成不变之原则。近世学者据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之公例以应用于伦理,则知具体之道德不能不随时随地而变迁;而道德之原理,则可由种种不同之具体者而归纳以得之;而宗教家之演绎法,全不适用。” “所以道德标准不能以宗教为依归。他还将美育与宗教进行了比较,指出美育代宗教之必然性:“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最后他得出“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带宗教。”的结论。

(二)把美育贯穿于文化运动中

蔡元培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出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弊端:口号大于行动;借主义之名达到一己私欲;缺少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耐力和信心。蔡元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某些人对文化、对中国、对欧洲、对世界,甚至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的调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是凭着一时的热血与冲动实行盲目且急切的行动。这些人虽然看似积极前卫,实际上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够坚实和完善。因此,蔡元培提出要以美术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情操,使之拥有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使之消除划分人我的偏见,并保持永恒和平的心境,这样才能达到文化运动的真正目的。

(三)美育的功能

关于美育的功能,蔡元培亦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此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亦有不少成果问世,如张正江的《蔡元培论美育的作用和意义》、钱雯的《蔡元培美育功能论述评》及范国权的《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等。

蔡先生对教育功能的论述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为“立人”,“怡性悦情”。二为“立国”,即“治国平天下”。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主张实行五育并举。要实现蔡元培所说的世界观教育,美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津梁。通过美育,使人们摆脱人我之见、超越利害生死,这正是美育所具有的超功利特征。

美育还有陶养感情的作用。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因为他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他又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故为达到美育实施之艺术教育,除适当之课程外;尤应注意学校的环境,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通过美育,培养具有高尚之精神、健全之人格的人,是美育的重要目的。通过美育,不仅可以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是有益的。科学与美育,是蔡元培所大力提倡的。

三、蔡元培美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提出了“文化不要忘了美育”之后三年,蔡元培又发表了一篇美育实施的方法,深入详备的探讨了美育实施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将美育实施划分为三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相互贯穿,相依相成,构成了人一生完整的美感教育流程图。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审美启蒙教育的始发站。

胎教。蔡元培说:“我们要彻底的教育,就要着眼最早的一步。”经现代实验心理的验证,胎教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孕妇要在一种平和活泼的空气中生活,感受四周优美的环境,使心情愉悦,这样次没有不好的影响传给胎儿。在这里,蔡元培将孕妇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得无微不至,比如四处的花虫鸟草、孕妇可听的音乐,可做的运动。

(二)学校美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人一生中的儿童、青少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正是一个人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时期,所以学校美育尤为重要。

专门美育学校。“爱音乐的进入音乐学校,爱建筑、雕刻、图画的进入美术学校;爱演剧的进戏剧学校;爱文科的进文科大学;爱别的转科的就进别的专科学校了。但是每个学校的建筑式、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可以时时举行辩论会、音乐会、成绩展览会、各种纪念会等,都可以利用他来普及的美育。”蔡元培的这些观点对今天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小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具有批判意味的。蔡元培所认为的教育是应该合符大众的要求,同时尊重人自身的个性,带有寓教于乐的观点,而今天的教育却基本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三)社会美育

专设机关,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物学陈列所、人类博物馆、博物学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蔡元培将美育与文化建设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国内外优秀文化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净化人们的审美理想,这确实是一个明智而伟大的主张,对于文化的态度,蔡元培是摒弃那些低俗的、卑劣的,而高度评价那些高雅的文化,及社会生活环境,如道路、建筑、公园、名胜、古迹、公坟等。蔡元培特别重视环境设置,认为良好的环境才代表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才能引起人们活泼美好的情感。

地方的美化。蔡元培说除了上述特别设备外,美育的实施还得益于一种普遍的包括物质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人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影响。环境塑造民族的性格。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美育的实施少不了地方美化这一环节。

四、结语

蔡先生教育思想的鲜明特点,是春风化雨式地育人。他心中的培养目标,是一种 “大写的人”,他要求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学习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论述,通过美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同时发挥美育自身的特殊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1]欧阳哲生.大家国学·蔡元培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5—10—18.

[3]刘琅.精读蔡元培[M].鹭江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蔡元培美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论公民美育
题解教育『三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蔡元培借衣服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