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2-08-15 00:45吕淑婧徐超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艺术

吕淑婧 徐超

随着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艺术美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美术教育起点的中小学,怎样才能适应这一发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是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审视美术教育的缺点与不足,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寻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象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美术教育的主体,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与他们的参与度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探求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对受教育的主体进行研究。

现在的中小学生,既有自身的优点,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优点是聪明伶俐,善于思考,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善于接受一切新鲜的事物。他们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具有超凡的才能。

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些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溺爱。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没有太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导致他们的一些缺点与不足。(1)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匮乏,动手能力较差。比如,像平时的刷碗、洗衣服日常家务不会做,类似“花生是长在土里还是长在树上”的常识性问题都不知道。(2)远离大自然,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缺少情感,缺少对大自然的了解和喜爱,更谈不上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对很多动植物及其他事物的个性特征缺乏了解。(3)现在的中小学生存在着情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关心,与他人的沟通很少,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今人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应试教育的危害还根深蒂固,许多学校,尤其是中学的美术教育“形同虚设”,许多美术课时都被一些“应试”课程所占用,学生们根本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更谈不上教学效果了。(2)有些学校虽然设有美术教育课,但大都是进行基本的技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提高绘画水平进行的,培养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未来的画家”,提高绘画水平无可厚非,但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技法而技法,这样,就偏离了美术教育的宗旨,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意义。试想,现在的学生将来能成为画家的人微乎其微,美术教育是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和民族素质。(3)许多学校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重技法轻修养、重西画,轻国画,不注重民族传统的学习,“闭关自守”要不得,但是,“崇洋媚外”也是不可取的,毛泽东曾提出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方针,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张大千在法国留学时见到了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毕加索很惊讶:“你怎么来欧洲学习绘画,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中国画采用的线条是最好的表现方法,就连中国的文字都是艺术”,确实如此,油画采用线条认为是最好的表现方法比中国画采用线条晚了两千多年,毕加索采用毛笔,临摹齐白石的画有几十本。可见中国传统的价值所在。(4)“简笔画”盛行,违背了艺术多样性的原则,更不利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创造力的培养。“简笔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艺术的全部。

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而努力呢?

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切实把握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只有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才有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只有注重美术课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他们才会产生兴趣,试想,如果把学生长时间的关在教室中进行素描技法训练,有哪个学生长大后还想成为画家,因此,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非常重要,只有有了乐趣,他们才会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才有助于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多方面的创造力。中小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热爱幻想,所以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才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比如,中小学生都比较热衷于科幻,卡通,动漫等等。可以利用电脑的绘图功能,进行一些绘图、贴图以及图片的修正与设计,举办一些科幻题材的书画比赛;学生们都喜欢美化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就可以举办一些生活用品的设计比赛,举办一些校服的设计与展示等。在制作中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美化生活,培养兴趣,激发其创造才能。故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制订切实可行的各具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教育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和观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只有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才会得到启发和启迪。比如,观察一些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观察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周围的事物等。启示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灿烂的云霞、碧蓝的天空、晶莹的露珠、欢快的飞鸟,在注意和观察中不仅发现美,而且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四是在熟悉制作工具、材料、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赋予个性的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儿童画,卡通画,水墨,水彩等都是他们适合的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可以与以后的动漫、绘画和设计等职业接轨 。为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奠定基础。

五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和意志的培养。我国地域广阔物候众多,有高山大川,有沙漠和草原,既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又有“四季如春,鲜花怒放”的南国景象。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更有坦荡无际的富饶良田和风景如画的美丽村庄。既有情意绵绵的小桥流水,又有豪情奔放的黄河长江。在欣赏壮美河山的同时,可以加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六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活动应该是开放性的,并集中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上。内容不要仅仅局限在绘画技法上,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选取不同的内容,可以是美术赏析、书法绘画、泥塑雕刻、剪纸贴画、昆虫标本的采集以及邮票、卡通画的收藏,手工艺品的制作等等,都可作为活动的内容;空间的开放是指艺术活动的地点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可以是校园的花卉写生、黑板报编写与设计、花木的修剪等等,可以参加校外的展览、艺术讲座以及书画比赛等,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与教于乐,增加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坚持美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社会、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实现自身的艺术水平更新,美术能力的重构,完成自身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和超越。

谢滂.简论美术活动课的基本特征,《美术报》,2002.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艺术
美术篇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