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化发展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究

2012-08-15 00:45董顺伟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产业化艺术设计人才

董顺伟

我国的国民收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先下的时间逐渐地增多,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的提升,文化消费的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因此,目前我们应该大力的发展创意产业,促进内需带动经济的增长,培养创意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点。培养艺术设计的人才是目前创意产业发展在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创意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一、艺术设计人才的定义

艺术设计人才属于文化创意人才的范畴,是指经过大脑加工,给产品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产品具有创造性,从而具有经济附加值,产生利益价值的人才。艺术设计人才通常对于创意产业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不仅要求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对社会文化有较深层得了解。

文化创意人才主要包括三个大类别,分别是文化产品内容的提供者、文化产业的管理者、文化商品化过程中具体的经营者。这三大类人才共同形成了创意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艺术设计人才属于第一类文化内容的原创人员,负责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团队原创力的源泉和基础。第二类作为组织者是创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第三类人不仅要求熟悉创意产业的内容又必须对经营之道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深入了解创业产品身具的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作为创意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项目经理、中介人或者经纪人等工作。

二、艺术设计人才推动创意产业化的重要作用

(一)艺术设计人才是创意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作为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我国的人才战略正是确保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政策。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创意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口,和现在发展迅猛的创意产业不能相互呼应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是需要把创新的文化内容与作品进行商品化得加工,然后加以推广,这项工作依赖于创意型人才的强力支持。只有把自主知识产权当做核心,通过头脑智力的服务,培养更为专业或者具有特殊技能和手段的艺术设计人才,加强这类人才对创意产业的深入了解,提高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够完成创意工作,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艺术设计领域就急需大量的具有综合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所以,解决艺术设计人才的紧缺问题,培养即懂得创意设计,又能够深入了解市场运作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当前创意产业化发展的最新课题。

(二)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有效保障创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艺术设计人才能够保证创意产业化的顺利发展在于创意来自于人的知识和灵感、智慧和能力,并且围绕着理念这一核心物化呈现的一种特定的行业。我国时代发展的大形势中文化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创意成为产业化发展不断挖掘与需求的重要卖点也是情理之中,只有充足的艺术设计人才才能够保障创意产业的后继有人和顺利发展。

三、创意产业化发展和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创意产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但是艺术设计人才的奇缺也逐渐成为阻碍创意产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并受到广大相关人士的关注。总的来说,我国的艺术设计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素质上都还远远不能够顺应创意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追根究底,阻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缺乏艺术设计人才。只有确保培养和教育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繁荣。根据韩国游戏行业在短短几年里面凭借着文化创意产业迅速起死回生,并实现高速发展的经验可知,加大人才资源的培养,丰富人才资源的类型对于艺术产业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现状:

(一)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不足

我国目前的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才缺口已经逐渐从早期的10万上升到5000万。根据资料统计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创意产业人才在所有工作人口中的比例为12-18%,比如纽约12%,伦敦14%,动静15%,然而伤害的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甚至不到总工作人口的千分之一。

(二)艺术设计人才在结构素质上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艺术设计人才在结构素质上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高端的艺术设计人才,原创能力差,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人才类型还处于模仿型和复制型上,创意内容缺乏新意。造成创意产品的匮乏,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二、艺术设计人才缺乏对市场和经营的了解,只有结合市场需求创作出来的创意内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推动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实现创意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缺乏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深入调研

自从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诞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积极的研究创意经济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西方国家的创意产业化发展也逐渐成熟,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逐渐步入正轨。而我国在创意经济的调研地步晚于西方国家,因此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也远远的滞后与发达国家。对相关理论的缺乏同样阻碍了我国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措施

我国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方面受到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和机制的限制和影响,人才的培养不能够适应创意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需求,时代的新形势要求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尽快地变革,不断的创新教育机制,为我国的创意产业化提供大批优秀的人才。

(一)教育观念的变革

创意产业化的发展需求要求艺术设计人才在培养方面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倡导以市场为设计主导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对创意设计与经济发展的深入探索能力,通过艺术设计人才对市场进行研究,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充分的为市场服务,紧密的和市场接轨,转变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中过分重视自我感觉和张扬的个性的教育理念,着重引导艺术设计人才投入社会实践,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品位,把市场的需求作为艺术表现的风向标,在自己的创意作品之中充分的表达出来,积极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意在引起手中的共鸣,抢占市场份额,形成有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对市场反馈的信息的研究力度,不仅能够锻炼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分析能力,还能够积极的影响教学内容,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具体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梳理,使教育内容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的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使他们能够联系实际,在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

(二)师资力量的变革

作为智慧型产业的创业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艺术设计人才,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因此如果想要培养一批适应创意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就必须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强化艺术设计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加教师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的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将国外先进的创意理念和课程引进来,还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开班教学,积极的引进国外优质的师资资源,借助国外的优秀教学人才培养我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

培养适应创意产业化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得教学模式,开发产业研一体化的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校、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亲密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为锻炼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积极开办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艺术实践的学习环节,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各种艺术创新与竞赛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生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工作,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组织专业性较强的创新科研项目,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授课体系,着重加强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开设适应创意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和创业活动;举办创业大赛,形成比赛机制,吸引大量的社会投资者,为艺术设计人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提高机遇和帮助。

(四)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针对目前创意产业发展也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并颁布了大量的促进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这不仅鼓舞了文化行业的人们,同时推动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快了我国创意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有利于我国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文化创意和市场需求的完美结合,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宏观整合和调配。

总结

创意产业化的发展形势要求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针对产业链各个行业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革和调整,尤其是加大培养创意生产者与创意经营者的投入力度,搭建各种有效的平台,完善人才培养的渠道,保证人才培养渠道的畅通和多样性,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从而反过来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1] 课题组,刘牧雨,赵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6.

[2]张炳君.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打造青岛经济增长新引擎[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

[3]杜海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创意产业发展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林艺鸣.发展创意型经济建设创新型新疆[J].昌吉学院学报,2007.6.

[5]耿志宏.设计事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思考[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

[6]郑晶玮,邱毅.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理分析与政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7]周红.论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战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产业化艺术设计人才
人才云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