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5叶晨王皓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大学建设文化

叶晨 王皓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因而,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以及高校自身对于其文化建设的日益关注,如何让高校文化发挥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当今文化现代多元化和传统文化复苏的复杂环境,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借鉴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才能构建一个站在时代文化前沿,引领社会风气的高校文化体系。

一、现代文化的发展规律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必然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认识、理解文化发展演变规律,是正确进行文化建设的前提。

当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对人类的文化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变革了通讯工具和交流手段,给文化插上了翅膀,开辟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时代。这就使得现代文化的性质从农业、工业文化发展到了信息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发展到了全球文化;变迁从稳态文化发展到了动态文化;结构从偏重物质文化发展到了精神文化中。总的来说,现代文化是以现代生产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发展为动力,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吸收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并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相统一的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多元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其发展的动力在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文化与环境的矛盾运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点已为当代文化研究者们所认识。现代文化包含着三个最为重要的层面,即民族传统文化、主流指导文化、外来先进文化。首先,民族性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特征,现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承继。其次,我们在提倡多元文化时,更应强调现代文化的主流指导。在中国,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主导内容的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外来先进文化是伴随着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以一种强势文化的角色呈现在现代文化中。

纵观现代文化的发展规律,现代社会正面临着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发展变革,而现代高校的文化建设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现代文化发展规律来发展自身,构建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秉承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的高校文化体系。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是高等知识群体的聚集地, 更重要的是文化积淀、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文化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方,引领着社会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对整个社会都具备强大的辐射力、引导力。

近年来,有些高校在对精神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形成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于校园硬件建设的发展;更加难以忽视的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有削弱的倾向,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生成的不良文化理念却和逐渐加强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必须建设自身文化,这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笔者认为,高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现代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科学的发展,因此必须首先从现代文化的三个重要层面入手,即主流指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外来先进文化这三个途径。

(一)不断巩固主流指导文化

提倡多元文化发展,但必须坚持一元文化主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高校文化建设更应如此。面对多种思潮活跃而复杂的态势,高校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确定自身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指导其他并存多元文化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念。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赋予了高校师生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其本身也具有生动的典型,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民族振兴过程都处处涌现。从我们党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资源”,还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人物,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都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和闪光。

社会的进步也使各种思潮对高校师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他们在充满功利的个性化意识中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不断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去鼓舞当代大学生的斗志,抵制不良文化,引领高校文化风尚。

(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弘扬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课题,高校更应当承担这份责任。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因外来文化发生改变与重构,但其本质却永远不会消亡。高校必须在建设自身同时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主与创造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深厚博大的文化永远值得我们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勤劳勇敢的民族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可贵情操都是高校建设其自身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化

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创新和发展,创新和发展重点就是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所以,高校文化建设需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精髓,保持高校文化发展进步的旺盛活力。

同时,高校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国内外校际之间的交流,积极学习他校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成果。

三、高校文化建设的举措

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现代文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来建构高校文化建设的机制。

(一)制订学校章程,完善大学制度

大学章程素有“大学宪章”之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大学章程制定十分重要,既是依法办校的制度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之必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所以高校必须制订符合大学办学规律、彰显现代大学精神、富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这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为更快推进大学章程的制订,就必须尽快完善大学制度,以落实大学理念,发扬大学文化。在制定章程、完善制度中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提升领导和管理者的文化理念,营造大学人的共同价值观。

(二)践行大学校训、发扬大学精神

大学校训是大学的灵魂,凝结传递着几代人的希冀与理想。以校训树立大学精神,有助于整个学校的共同进步。践行大学校训,可以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践行大学校训,在高校中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如展现杰出校友、高校发展历程、及教学科研成果显现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实现大学精神的认同、践行和传播。

(三)筹建高校博物馆,传承优秀文化

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标志,是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教育部于2011年专门发文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充分说明建设高校博物馆,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性。博物馆见证记录学校历史,向外界展示本校发展历程,使之了解学校的发展,直观地给观众留下影像。博物馆的文化性、象征和符号意义具有极大价值,特别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更能加深青年人对民族、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优良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弘扬。建设高校博物馆,对于充分发挥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四)丰富高校社团,加强多元文化阵地建设

高校社团是校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丰富高校社团可为大学生在课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平台,为加强大学多元文化阵地建设提供支撑。培育精品社团,推动社团可持续发展,激发大学生参加社团热情,鼓励社团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活动,促进社团活动精品化。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发挥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塑造团结互助、平等尊重、诚信负责、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氛围,辐射影响全校学生发挥大学文化阵地的作用。

(五)加大科研创业培养力度,发展科技创新文化

加大科研创业培养力度,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积极组织师生进行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办科研导航论坛、实施开展科研能力训练。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科技创新局面,浓郁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实施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创就业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知名企业宣讲会等载体,激发创业意识,将创业意愿现实化养成创业基本素质。对已创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典型申报、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争取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等,助推创业企业进一步腾飞,充分建立发展科技创新文化。

(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当前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是高校文化建构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深入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其工作须规范管理,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和制度,建立分层的教育网络和专题网站,建设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稳定的工作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桥梁,促进学生思想、文化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现在中国正处于主流指导文化引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外来先进文化影响这三位一体,全面又深刻的现代文化背景下,如何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高校文化建设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以上思考,将现代文化发展规律纳入高校文化建设中,希望从制度、精神、物质多角度入手,在传承、批判、改造中构建包容、和谐、创新并举的现代高校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大学建设文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