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12-08-15 00:45王翔宇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课程

王翔宇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介于工业设计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设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能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社会,加深对“以人为本”现代设计理念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观察、思考并提高分析设计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思考、探索该课程的改革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设计心理学教学的研究

2005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提出,心理学作为建立在哲学理论思维和自然科学经验分析基础上的学科,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征,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李程等发表了《高职高专院校设计心理学教学探讨》,把以前的专业课消费心理学改为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实践的探索,提出设计心理学原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是进行课程考核的出发点等一些观点。2009年,武汉科技大学教师蔡泉源对设计心理学中的分支——创意性思维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对设计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几种不同培养模式。2010年,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张宇红老师,发表了《浅谈对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和实践等环节入手,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内容,提出了对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二)国外对设计心理学教学的研究

加拿大心理学家维奥于六十年代末提出“双重编码理论”,在设计心理学教学理念中提出了认知表征和图式理论。1970年,Flavell在心理学教学里引入元认知的概念,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提出的新的信息加工智力模型,认为元认知在整个信息加工中起制订计划、作出决策、调控整个认知过程的作用,并向操作成分下达指令,决策,至于获得、保持、迁移成分也是由最高层次的元认知成分直接或间接控制实现的。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当代西方的设计心理学发展极为迅速, 针对传统设计心理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弊端,经过长期不断地分裂、反思和整合,经过设计心理学内部各种思想观点、理论流派的相互冲突斗争和吸收融和,其在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唐纳德.诺曼和鲁梅尔哈特等人又提出图式理论,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Norman是从认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转向认知工程研究。在认知心理学方面,他的研究课题集中在记忆、注意和学习以及人类的活动与工作,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机制的作用等方面。这些研究对分析人们的失误、正确地进行机械设计以提高人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及可用性。他将心理模式分为三类,设计模型、使用者模型和系统表象。2005年,《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出版,Norman为设计带来了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混合意识。学习结果的评价理论源于格拉塞提出,克劳斯加以发挥的“标准参照测验”概念。其基本观点是首先考虑学习了什么,其次考虑找出学习的个别差异。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将“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结合起来,从分析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述两种理论之间的自然互补性,提出合作掌握学习策略等等。

二、研究意义

(一)设计心理学的内容以及学习重要性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二)当前设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据笔者多方了解, 在很多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中,特别是一些综合类大学,设计心理学这门课程几乎没有正式列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即使有,也仅仅是在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中作为捎带内容。这些相应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心理学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包括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与心理、设计创意思维、激励理论、设计师心理健康等多个模块,我院开设的学时一般为每周4学时。教师如果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对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学到的东西虽然多,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

第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我校仅能够为学生开设设计心理学的纯理论课。缺少教学实践活动,同其他教学一样,目前《设计心理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而学生坐在下面当听众,而且单一的书本和PPT教学,内容重复陈旧。

三、教材内容老旧单一,缺乏具体针对性

目前能提供给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所用的《设计心理学》教材,基本上都是较老的版本,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针对对象不够具体细分化。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下有工业设计、艺工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设计等几块细分专业,而目前所出的教材,仅仅针对轻工业产品造型,其他细分专业并没有专门针对教材。仅仅是在其他专业教材,譬如《室内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等稍稍带了一部分。

四、学生考核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比较突出。

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记忆为主,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考试背、考后忘”的局面。另一方面,把卷面分数视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来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考核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比较突出。

五、学校大方向与专业特色的结合不一致

设有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设计专业主要是本校大方向的特色与艺术设计融合,设计研发出能跟上时代的最新产品。而从现在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招生的情况来看,分为艺术生与普通工科生,如果按以前的笼统教学模式,不因材施教,就会形成学生无法适应,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艺术生生总认为自己学的是艺术专业,将自己放在一个所谓的“搞艺术”的定位上,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做设计,往往自认为怎样是合理的就怎样去做。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往往求新求怪,在设计上没有从用户实际的心理感受与使用出发做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结果可想而知。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同学们往往单纯从造型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往往设计的产品过于繁琐或者不切实际,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普通工科生,因为以前的逻辑思维学习模式所固定,导致思路怎么都打不开,发散性思维不够,设计作品无法体现创意与时代性。通过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路进行产品设计。能够从市场需求与用户需要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定位;从用户使用与操作体验角度进行交互设计;从用户的认知与情感角度进行形态设计与细节设计。设计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转变成为一名设计师。

实践表明,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教学富有成效,所以,对设计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有待提上进程。

六、教改拟定方法

(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年级等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整合和拓展;并且利用内外课堂,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适当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以实际应用为主,根据授课内容多样化考核。

(二)具体实施方法

利用内外课堂,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适当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新进展,加强内容的前沿性。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系统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我们以趣味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原则,选择确定了教学内容体系,并且在教学中,还不断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内容体系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年级等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与专业教师讨论及与学生座谈确定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坚持教学内容少而精,摈弃课程中过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课程中的重复内容,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的部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张梅.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

[2]杨甜甜.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设置[J].魅力中国,2010.3.

[3]李程.高职高专院校设计心理学教学探讨 08年第十二届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张宇红.浅谈对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10.22.

猜你喜欢
心理学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