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12-08-15 00:45梅楠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水球后备教练员

梅楠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女子水球队于2004年10月正式组建是支年轻的队伍。我国水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扎扎实实地搞好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使我国的女子水球运动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全国女子水球年轻队员的现状,以及队伍的管理、训练和比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女子水球运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参加2010年全国青年女子水球锦标赛的运动员。

研究方法:第一,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青年女子水球锦标赛中各队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发放85份问卷收回85份,回收有效率100%。第二,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资料。第三,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现阶段中国女子水球后备队伍的训练体制的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深入,体育体制的改革也正进入深化的攻坚阶段,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中,我国的女子水球运动在艰难中起步,经验毫无,队伍较量上下波动,各地方现行的女子水球队伍的训练管理体制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几种体制并存。第一,地方(游泳协会)、运动技术学院(体工大队)管理的专业对体质:广西队。第二,体育局与大学联办管理的训练体制,天津商业大学队。第三,校管理的训练体制:成都体育学院队。第四,俱乐部与大学联办的业余训练体制:北京队。第五,发展业余中学训练为主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广州—中队。

(二)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基本情况

1.参加全国青少年水球锦标赛运动员的年龄情况

调查的85名女队员,绝大多数在15~17岁这意味着我国水球未来3~5年的后备人才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水球项目成才率低,成才周期长的特点,加上伤病和其他因素退役的青年运动员到成年组以后人数还会更少这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2.参加全国青少年水球锦标赛运动员的身体情况

调查的参赛运动员中女子队伍有36人身高在170厘米以上占人数的66%,其中有18人身高在175厘米以上占人数的33%。女子总的平均身高为172.9厘米,其中天津女平均身高174.8厘米。相关检测数据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的身高在174~180厘米。而这次调查显示身高和体重都在这数值的边缘,但是年龄还要差8周岁左右,经过这几年的成长青年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可以达到世界优秀水球运动员的标准。劳雷尔指数平均为129.9。克托莱指数平均为356.3。说明我国青年水球运动员身身体素质基本达到优秀运动员的标准,这与各支运动队在选材上的普遍重视是分不开的。

3.我国水球后备人才专项运动素质情况

以参加全国青少年水球锦标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测试为例,女子水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比赛成绩。专项素质的好坏与队员有球训练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女子水球运动员基本都是先学游泳然后在转到的水球项目。主要影响专项素质因素的是有球的训练时间,大部分运动队队员大多是从游泳专业中选出,游泳训练时间长,游动基础好,但是水球专项训练时间短,从而导致水球专项运动素质薄弱,造成运动成绩不佳。

4.对我国水球后备人才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的情况

对参加全国青少年水球锦标赛运动员的技战术表现分析。在参赛队伍中,总的比较地看,女队北京队和成都体院队略强战术意识较好,其他几支队伍水平相差不大。在比赛中不能合理的运用好战术。我国青年水球队伍均处在技战术水平较低的水平中。另外,青年队员的游动能力较强,每队都是一天两场比赛,队员没有明显游不起来的现象。不足方面,队伍在战术风格上也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注重于中锋强攻战术,偶尔有游动快速反击但成功率也很低,得分多依赖于中锋射门与六打五射门。还有,队员在获得六打五机会时几乎不善于利用现行规则进行立即快打射门,而是一味地运用进行机械性的站位布阵六打五,这种战术运用上的舍简求繁。

(三)中国女子水球后备力量培养任务的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

随队参加2010年全国青年女子水球锦标赛的教练员共10人,其中女教练3人,占教练员总数的30%。平均年龄42.8岁,最大的62岁,最小的23岁。文化程度,研究生2人,本科生4人,大专2人,其他2人。从事过水球专业训练占40%;从事过游泳专业训练占50%;其他占10%。教练员偏少是不争的事实,而一支球队应至少配备三名或三名以上的教练员,包括:主教练、助理教练、守门员教练以及体能教练等等。另外,增加有针对性对教练员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中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训练:由于队伍管理体制不同,管理渠道和方式不同,训练性质不同。运动员的组织和所面对的主要任务不同。因此各队在确立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训练时间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运动技术学院(体工大队)管理的专业化训练。训练目标和任务明确,注重教练员的配备,在训练管理和生活管理等方面比较正规。训练质量高、训练时间能够绝对保证,周训练时间一般在20个小时以上。

其次,体育局与大学联办管理的训练。训练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属于开放性的集体与自觉训练管理和生活管理较为正规。训练时间能够保证,平时训练在高校,赛前在体工队集中训练,周训练时间在16—20小时之间。

最后,其他管理与训练体制的运动队均采用业余训练体制。运动员均是在校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为10小时以内。

2.竞赛:是指导训练,调控训练过程的杠杆,高质量的竞赛对于提高青年女子水球运动水平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2004年设置全国女子水球冠军赛,锦标赛;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

3.经费情况:经费问题始终是制约着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每支队伍根据训练,管理方式的不同,经费的来源也有不同,专业队的经费情况来源固定有所保证,另外业余体校和学校则主要依靠收费来维持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4.人才输送:首先人才输送的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水球可谓是与众不同,绝大部分选材都是以游泳训练的小队员进行,没有专门培养的,队员们基本上是从事游泳专项训练很大一段时间之后,改专项到水球项目,虽然有一定的游泳基础的队员,进行后天专项球类对抗训练的全面改造,难度相当之巨大。

5.存在的问题:

处于体制优势的中国女子水球事业的发展,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缺乏调动从事女水工作的管理者的机制,教练员及运动员积极性的各种机制和制度的建立不完善;对青少年女子水球后备力量培养重视力度不够;经费不足是困扰女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女子水球队员出路没有保障也是制约女子水球运动普及和后备力量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对发展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对策

女子水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水球项目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水球运动能否向可持续的、健康的、良性的方向发展。在研究中发现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几个方面有:

1.加强各级国家队的建设。以国家队为龙头带动地方队伍,完成国家队—国家青年队等梯队建设。

2.加强青年女子水球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积极鼓励女子水球运动重点发展的地区和单位加快发展,以促进青年女子水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我国游泳运动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建议有游泳队的地区都开展水球运动效果明显。

4.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核心,建立良好的思想作风,训练作风为基础,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年定期组织全国青年女子水球队集训通过集训锻炼队伍。

5.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全国青年女子水球教练员参加多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

6.完善中国女子水球竞赛制度。以竞赛为杠杆,在稳定现有的全国青年女子水球比赛的基础上,组织全国联赛。保证高质量比赛场次,促进青年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

7.提高社会关注度。尤其是当今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使水球运动的关注度提升,来促进水球运动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中,我国的各地方现行的女子水球队伍的训练管理体制呈多样化发展。

我国水球后备人才的年龄结构是合理的。身体情况比较优秀能达到优秀水球运动员的标准。专项素质比较差。水球的技战术表现也很不尽如人意,没有集体的技战术配合形式并且很少队伍可以形成自己的战术体系和特点。基本靠队员的个人能力得分。

中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现状包括,训练、竞赛、经费和人才输送等,另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对策。水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水球项目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水球运动能否向可持续的、健康的、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建议

国家应该出台保障水球发展与普及的优势政策来更好的发展水球项目。走体教结合之路,保证水球项目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水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应该逐渐向体教结合方式靠拢。

保证运动员正常的素质训练的前提下应该加强运动员战术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多增加一些场馆和器材设施。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唐红明,刘新光.“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水球后备教练员
好玩儿的太空水球实验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浮浮沉沉的水球》
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水球大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