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的矛盾——评析《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唯美主义理念

2012-08-15 00:45陈柳波吴若丹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勋爵王尔德格雷

陈柳波 吴若丹

维多利亚传统的价值观在19世纪末期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工业革命的财富积累和早期殖民主义的掠夺无不刺激着新兴资产阶级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唯美主义倡导者者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其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序言里,王尔德极力推崇"为了艺术而艺术"和"为艺术而生活"的观点,而这两点正体现了唯美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观和实践观。唯美主义者原本想用超脱于现实的艺术来指引生活,缓和传统和现代的激烈碰撞,涤荡当时社会的污浊习气。然而在现实条件下,理性让路于感性的生活,注定了其悲剧的结局。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从角色特征、情节铺设到场面的烘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都得到了极大的诠释。而最后的悲剧结尾和那种难以辨清的压抑氛围实际上正是唯美主义者和当时社会内部矛盾碰撞的体现。小说中贝泽尔,格雷和亨利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理念的多重矛盾性。

一、贝泽尔的“为艺术而艺术”

画家贝泽尔为年轻的格雷创作了画像,他把格雷看作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以及某种暧昧的类同性间的迷恋。贝泽尔认为"每一幅用感情画出来的画像,画的是艺术家而不是模特。模特不过是偶然介入的,是一种诱因。画家在彩色画布上所揭示的其实是画家本人。我不愿拿这画去展出,是因为它暴露了我自己心灵的秘密。"这段话揭示了贝泽尔对于艺术性质的界定和阐述。贝泽尔的画不仅证明了格雷的美貌,也唤醒了格雷的自我意识,“他恍然大悟似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美貌。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贝泽尔指引了美的存在,这种美和现实不相关,完全在于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画家贝泽尔体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念。

二、“为艺术而生活”的理论家亨利勋爵

贝泽尔的朋友亨利勋爵本身是一个睿智的哲学家,但也是愤世嫉俗的典范,他集犬儒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于一身,他奉行享乐至上的生活态度,从全书的发展来看正是他最终把格雷送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他的想法是睿智非凡但也是极端消极的。他把这样的生活经验传递给他欣赏的格雷,但是年轻的理解浅薄的格雷根本无法理解亨利勋爵的人生哲学,结果这个年轻人任性又率性的实践着亨利的人生观。亨利勋爵的个性复杂,他往往妙语连珠、洒脱不羁,又似乎看透世事。他经常语出惊人:“男人结婚是因为他们累了,女人结婚是因为她们好奇,但结果是他们都很失望。”“世上有两种人是有趣的,一种是完全通晓世事,另外一种是对事实一无所知。”“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逢场作戏稍微长一些。”“忠贞的人只知道爱的小零小碎,见异思迁者才懂得爱的大悲大痛。”亨利时时挂在嘴边的话现了他“为艺术而生活”的生活原则。正是由于这样的指引,涉世未深的格雷逐渐坠入深邃黑暗的道德黑洞中。亨利理论的全部意义在于他玩世不恭的文字游戏,他只是生活艺术化的理论派。

三、“为艺术而生活”的践行者格雷

格雷的生活经历同样耐人寻味,在小说一开始,他只是个单纯清澈的青年,意外得到了画家贝泽尔和生活的哲学家亨利的青睐,在懵懂好奇不知所措的交流中接触他们的生活原则和理念,在物化社会的不断刺激下,他自负于自己的美貌和青春,渐渐地用亨利勋爵的眼睛和想法去看世界。小说中最让人心中一凛的一幕是格雷让他的爱人西比尔为他自尽。而格雷却认为这种行为是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因为亨利勋爵曾经告诉他:“艺术是无关道德的”。在故事的后半部,这种艺术和美的追求很快像毒药一样蚕食他的心智,最后内心空虚扭曲的格雷甚至杀了画家贝泽尔。空有数十载不变的容颜,内心却日趋腐蚀。其实从格雷身上也反映出王尔德自己对青春和完美的苛刻追求。

四、王尔德唯美主义理念的矛盾性

贝泽尔代表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保守的价值体系,在他眼中,格雷不仅仅是美少年,还满含浪漫主义的激情,希腊精神的和谐完美。而亨利和格雷却都潜心于“为艺术而生活”,他们代表的是那个时期人们普遍的物化的、享乐的心理特征。贝泽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格雷的外在形式;而亨利勋爵却塑造了格雷的灵魂。贝泽尔创作出了格雷的画像,但是真正影响格雷的精神和人格的是亨利。在这一层面上,唯美主义中“为艺术而生活”才是这个理念的重点。

王尔德自己曾说“贝泽尔是我自认为的我,亨利是外界认为的我,道连是我希望成为的我。”三个人在书里的关系正如弗洛伊德笔下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人物的三角关系就像是王尔德自己做的一场纠结的心理斗争,从一团乱麻中想试图找出一个线头来。最终格雷的死成全了道德的审判,丑陋的画像没有被毁,这一刀刺在了他自己的心口。从情节本身看,画像和格雷本人其实是一体的,只是被戏剧化地颠倒了,内心的腐蚀表现在了画像上,画像的青春永驻却留在了真人脸上。这种戏剧性的颠倒原本应是被期盼的完美的,但却如同一根刺一样成格雷一生的梦魇,最终毁灭他。格雷死时所呈现的狰狞面容似乎在暗示:无论唯美主义者的初衷如何美好,都不得不在现实的工业社会物化中渐渐失去本性,露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勋爵王尔德格雷
The Unhappy Body不快乐的身体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柬埔寨修改册封“勋爵”条令
贵族单身汉(上)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奇妙的豪勋爵岛及它的“金字塔”